合格血液“养成记”

2019-12-28 13:33
医师在线 2019年7期
关键词:检验科血站献血者

胡 可

四川省宜宾市中心血站 四川宜宾 644000

血液是临床抢救危重伤病人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特殊治疗制剂。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各种血液用于临床病人的输血治疗。那么大家知道一袋合格的血液是怎样来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袋合格血液的“养成记”吧。简单的说,一袋安全的合格血液在被送到医院输注给病人前,必须要经过采集、制备、检测、储存和运输等诸多环节:

一、采集

当爱心献血者们来到血站的献血点时,会收到工作人员递上的一张《健康状况征询表》,上面列举了各种不适宜献血的疾病情况。在献血者自我排查的基础上,血站的体检医生还会按照国家《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的体检标准对献血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作出最严谨、最规范的检查,以评估献血者是否适合献血。经评估合格后,血站工作人员还将对献血者进行乙肝、转氨酶、血红蛋白、血型等项目的快速筛查,全部检测合格的献血者才能进行血液采集,其目的就是尽可能确保从低危的健康献血者身上采集到足够安全的血液,为确保血液的质量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制备

采集到的血液被送回血站后,将立即被送到成分科进行及时的制备分离。在这里,通过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的高速离心,最初采集到的一袋血液“华丽变身”,分离成一份红细胞、一份血浆以及一份血小板、一份冷沉淀等多种血液成分,用以满足医院里不同病人在输血治疗时的不同血液需求。分离制备好后的成分血液将被送回到血站供血科的专用冻库里进行储存。在这里,它们将静静地等待检验科对它们“体检结果”的最终揭晓。

三、检测

在血液被送到成分科进行分离制备的同时,从每袋血液中一一对应留取的试管标本会被送到血站检验科进行最为关键的“健康体检”。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对血液检测的相关规程和标准,利用酶免检测方法和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核酸检测方法,对每一袋血液进行最严格的“体检”。血液检测的项目包括:乙肝、丙肝、梅毒、艾滋、血型、转氨酶等,而这样的检测会先后更换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三次,其目的是确保每一袋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和万无一失。经过这样严格的层层把关,一袋袋健康合格的血液就这样“新鲜出炉”了。

四、储存

检验科的血液检测结果出来后,供血科的工作人员会给每袋血液贴上一个唯一的条形码标签,就好比它们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一样。这样,工作人员就能轻松准确地“认出”每一袋血液了。通过这些标签,不合格的血液将被工作人员单独找出来,移交到专门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剩下的合格血液将被分别放到血液冻库的不同区域进行储存。这些不同的区域就像一个个被分割成的房间,里面有不同的温度,因为不同种类的血液有着各自最喜欢的温度,比如:红细胞喜欢待在2-6℃度的房间里,血浆和冷沉淀最喜欢-18℃以下的房间,而血小板则只能呆在20-24℃的房间里……

五、运输

在血站的冻库里,一袋袋合格的血液就像一个个全副武装的战士一样,随时准备着出发,前往医院救治需要输血的病人。一旦接到医院的用血电话,供血科的工作人员就会根据病人的需要把相应的血液从冻库里取出来,交给血站的送血司机,师傅们将在第一时间带领着合格血液们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医院,去完成它们抢救病人的光荣使命。

就这样日复一日,不计其数的合格血液不断被“养成”,并在医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保障着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

猜你喜欢
检验科血站献血者
《检验科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出版:信息化管理在检验科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分析血站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