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亚琳
云南文山州砚山县人民医院儿科 663100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常见病,好发于5岁左右小儿,其占小儿呼吸道疾病的20%左右,临床统计,此病症全年均可发病[1]。临床发现,因小儿呼吸道感染,在经血液循环传播至全身各个器官及组织中,对小儿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2]。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长、病情复杂,随着病情的进展,易对其它脏器产生损伤,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3]。目前,临床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多以阿奇霉素治疗,但研究发现,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需要了解及掌握此病症临床特点,以此来实施针对性诊治,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本次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抽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78 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开展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39 例):男女分别20 例、19 例,年龄区间3-13岁,平均年龄(8.24±3.12)岁;病程:5-12 天,平均病程(8.55±2.36)天。治疗组(39 例):男女分别21 例、18 例,年龄区间3-12岁,平均年龄(8.18±3.10)岁;病程:4-13 天,平均病程(8.61±2.47)天。统计2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医院伦理委员会已同意本次研究。
对2组患儿诊断资料、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如胸片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与转归情况等进行分析。同时,对照组39 例用常规治疗,即给予红霉素治疗,口服,每天3 次,连续治疗10 天为一个周期,连续应用三个周期。治疗组39例用阿奇霉素治疗,静脉滴注用药,每天一次,连续应用5 天,停药三天,以上为一个治疗周期,连续三个周期。
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总有效率判定:治疗后,患儿症状全部消失为显效;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治疗后,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病情加重为无效[4]。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治疗总有效率。
用SPSS20.0 软件分析本文研究数据,治疗总有效率为定性资料,用(%)表示,(χ2)检验,2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78 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且68例患儿行X 线胸片检查,结果显示异常;55 例患儿肺部出现片状斑片影或去雾状影,3 例患儿胸腔出现积液、10 例患儿双侧弥漫性间质出现改变。78 例患儿有2 例患儿合并肺不张;28 例患儿出现肺外合并症,其中9 例患儿出现消化系统反应,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6 例患儿出现贫血、13 例患儿心肌酶谱出现增高。
对照组:21 例显效、11 例有效、7 例无效;治疗组:30 例显效、8 例有效、1 例无效,组间对比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97.4%高于对照组82.15,差异显著,P<0.05。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等特点,会对患儿健康与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临床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诊断中主要采用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评价,并结合临床表现(咳嗽、发热等)对病情进行确诊。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发病初期以干咳为主,后期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白色黏痰或是黄色黏痰,偶见痰中带有血丝,部分患儿出现喘息。且在发病早期,多数患者出现发热,且少数发热时间较长,经X 线片检查肺部体征多数为无阳性,异常率较高,且高于肺部体征阳性率,症状重、而体征轻,临床表现与肺部体征影像学表现不一致为主要特征。因此,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来讲,胸部X 线片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是确诊此病症的关键依据。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诊断中,还需要将假阳性与假阴性的干扰性排除[5]。研究表明,约有30%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会损害肺外器官,以消化系统为主,同时还会对肝脏、心肌产生损伤。因此,一旦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确诊后,及时完善辅助检查,将存在的并发症排外,及时开展相应的治疗,控制病情迁延的同时减少复发。
目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常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阿奇霉素具有较长时间的半衰期,用药后,组织渗透性较高,耐受性与依存性较高,可快速改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示: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97.4%高于对照组82.15%,P<0.05。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及时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提高临床诊治效果的同时使患儿病情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