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雪
(信阳市群众艺术馆 河南 信阳 464000)
发展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河南民歌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记录了人们的生活,也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们性格特征,需要我们找到更为合理的方式进行继承及发展。河南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独特的演唱技巧以及音乐特色。本文对河南民歌的历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传播方法。
河南民歌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1]。它的类型种类繁多,有风俗歌也有儿歌,有山歌也有田歌,有号子也有小调等,每一种民歌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地方特点。河南不同地区的民歌也各有千秋,桐柏地区的民歌以山歌、田歌居多,曲调高昂,听起来让人心生豪迈。南阳地带的人们唱出的民歌听起来敦厚朴实。最有名的劳动号子则当属豫西山区的卢氏了。令人着迷的河南民歌多是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民歌内容呈现的大多是人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起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河南民歌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加深对当地风俗习惯的了解,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
河南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方民歌的发源地。许许多多的乐器和歌唱技能都发源于此,通过阅读古籍也可发现古人对河南地区的重视。诗经中提到较多的民间音乐都起源于河南,为今后的民歌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2]。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南民歌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阻碍了河南民歌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播。河南民歌中包含山歌、小调等内容,人们将生活中点滴灵感唱进歌中,口口相传所流传下来的。民歌歌手的文化程度通常较低,自发性较高,唱出来较为随意;灯歌、旱船调则是在开展文化活动时所传唱的。民歌的题材和数量随着近年来的发展不断减少,歌曲缺乏创新,题材也与现代生活难以衔接,长此以往将会失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只有了解民歌的现状,才能够找到前进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为河南民歌的传承以及发展做出贡献。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民歌的实用性日益降低,人们无法再将其口口相传下去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民歌可以通过电视以及网络传播到各个地区。但由于人们的观念不同,地域文化也不同,无法在短时间内引起人们的共鸣,长此以往河南民歌将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因此,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传承河南民歌,改变当前的现状[3]。
为了促进河南民歌的传播,首要的就是对民歌进行改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民歌适应新时代环境。现阶段民族唱法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人们的审美不断提升以及改变。当前的年轻人大多喜爱流行音乐,不仅喜爱河南民歌的人数越来越少,连能够分辨出河南民歌的人数也大幅缩减。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就要汲取河南民歌的精华,不断对河南民歌进行创新,以符合当前年轻人的审美,更好地传播和发展河南民歌[4]。
民歌大多是源于人们的生活,民歌通常是自发性的口头创作,旋律较为单一,歌词较为浅显。随着之后的不断发展,内容以及旋律有所变化,仅仅依靠口头相传,很容易造成民歌内容的流失,增加了传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此要提高民歌创作的稳定性,保证民歌的传播不会造成内容的缺失[5]。
此外,学校和家庭要让学生从小耳濡目染,引起他们对民歌的兴趣。一些地区形成了有关民歌的教学制度,举办兴趣班重点培养民歌传承人才,使得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掌握民歌的传唱方法。在民歌传播过程中,各地区要借鉴这种教学模式,将民歌学习制度化,从而扩大民歌的学习群体,促进民歌的传播。
随着当前网络的不断发展,可以加强对河南民歌的网络宣传,增加电视节目播放,并且可以在晚会上进行民歌表演,来提升人们对河南民歌的了解。
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在社区经常组织河南民歌比赛,号召大家参与到比赛当中,组织观众免费观看。在比赛模式的选择方面,如果想重点宣传某些民歌曲目如《编花篮》或者《九莲灯》,可以采取限定曲目的方式;如果没有重点宣传的曲目,那就采用不限定曲目的方式,任参赛者自由选择民歌曲目。这一做法不仅能够进一步普及河南民歌,还能更好地传承民歌,让更多的爱好者进一步掌握河南民歌的唱法、曲调以及技巧。努力把河南民歌的传唱发展成时代新时尚,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6]。
河南民歌在中国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河南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曲调独特,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河南民歌的传唱,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艺术形式。河南民歌作为一种口碑艺术,内容以及曲调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需要在今后不断地加强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