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萌
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泰安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泰安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生活质量显著改善。通过梳理建国至今泰安宏观统计资料,综合分析了泰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能力以及社会保障的发展变化趋势,从数据层面佐证建国70周年泰安城乡居民生活的变迁。
关键词:泰安;居民生活;收入水平;消费结构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12-0027-0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泰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泰安,建设成了富裕、文明、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名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安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泰安城乡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建国70周年,在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泰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一)收入持续增长
建国前夕,由于反动腐朽的政治统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连绵内战的破坏,泰安的整个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经济凋敝,泰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极低,绝大部分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大幅调整,充分调动了泰安城乡居民生产积极性,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18年泰安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 196元,比1978年增长了121倍,平均每年递增12.74%;2018年泰安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 959元,比1978年增长了202倍,平均每年递增14.19%(含物价上涨因素,下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两个同步”和“两个提高”思想,泰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分别增长5.39%和8.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明显快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3.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略低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0.38%,基本与经济增速持平。(见表1)
(二)储蓄不断跃增
建国初期,泰安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很少,1949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仅仅4万元,1978年尚不足亿元。改革开放后,伴随泰安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城乡居民储蓄不断跃增。1980年破亿,1987年破十亿,1996年破百亿,2012年破千亿,2017年达到20 957 605万元,是1978年的3 260.4倍,年均增长23.05%。(见表2)
(三)收入差距缩小
改革开放以来,泰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逐步减少到持续增加再到逐步减少的发展历程。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46:1,后逐缩小,1984年收窄至1.51,后持续拉大,2008年达到高点2.65:1。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安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不断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惠农支农政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012年至2018年,泰安市居民城乡收入比由2012年的2.52:1降至2018年的2.08:1,(见图1),而且远低于2018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69:1。
二、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泰安经济经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消费能力也随之不断增强,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消费质量全面提升。
(一)消费水平不断增长
人均消费支出逐年增加,2018年泰安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分别达到20 862元和10 942元,是1984年的40.51倍和39.93倍,年均增长11.51%和11.45%(含物价上涨因素,下同)。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分别于1988年和2008年突破1 000元和10 000元,农村居民分别于1995年和2017年突破千元和万元大关。从图2趋势分析中可以发现,1992年前城乡居民消费支出趋势上涨缓慢,1992年以后上涨趋势不断加快,1992年“十四大”的胜利召开是“双轨制时期”结束的标志,“十四大”以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由此山东逐步摆脱“短缺经济”的尴尬局面,物质产品不断丰富,城乡居民开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消费,居民消费的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安市委市政府积极扩大社会总需求,全市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消费品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长趋势愈加明显。
(二)消费结构日趋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泰安居民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分层化特点,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基本生存型”消费需求不断减低,“文娱发展型”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向高级化迈进。
一方面表现在城乡居民的食品、衣着等“基本生存型”消费的支出比重不断下降。食品消费是所有生活消费中最为基础的项目,这部分消费直接体现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泰安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降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86年的55.41%下降到2017年的25.4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86年的49.45%下降到2017年的32.14%,由此证明泰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衣着占比消费支出城、乡居民分别由1986年的13.21%和9.02%分别下降为2017年的8.70%和5.52%。(见表3)。
另一方面表现为城乡居民的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文娱发展型”消费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泰安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所占比重分别由1986年的1.50%、8.41%、0.75%上升至2017年的13.22%、12.30%、9.48%;农村居民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所占比重分别由2012年的10.51%、7.75%、9.83%上升至2017年的11.39%、10.81%、10.83%(见表4)。
(三)消费质量全面提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泰安城乡居民生活从温饱、小康到富裕,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在满足了温饱的基础上,经历了膳食营养提升、时尚化服装普及、商品化住房改善、现代化交通便捷、耐用品消费升级,整体消费质量全面提升。
吃:膳食营养提升,饮食消费趋于绿色化。泰安居民对食品品质的追求,主要体现在饮食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更加注重膳食营养及如何吃的更加“健康、绿色”,“主食减少,副食丰富”的饮食趋势明显。以农村居民为例,2013年人均粮食消费130.6公斤,比1995年下降48.7%;人均肉禽及肉禽制品消费比1995年增长49.3%;人均水产品消费比1995年增长56.8%;人均奶及其制品是1995年的27.14倍。
穿:时尚化服装普及,衣着消费趋于个性化。改革开放初期,泰安成乡居民对衣着的需求目的单一,主要是保暖御寒,色调款式颇为局限,自制或裁缝做衣成为主流。改革开放以来,泰安城乡居民的衣着需求逐步转向追求成衣化、时尚化、个性化、品牌化。2017年泰安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为1686元,是1986年的19.16倍,年均增长9.99%。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为558元,是1986年的16.91倍,年均增长9.55%。
住:商品化住房改善,居住环境趋于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实现了从土房瓦房、筒子楼向楼房、商品房演变的过程。以城镇居民为例,1998年我国加快了实行城镇居民住房制度的改革的步伐,实行住房商品化,泰安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拥有率大幅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不断加大城镇棚户区改造力度、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也有效缓解山东居民住房难问题。与此同时,自来水、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燃气和独立卫生间等基本生活设施普遍入户,居民住房条件愈加现代化,居住面积和质量不断提高。2017年泰安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8.61平方米,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泰安城镇居民人均住房支出为4 025元,是2012年的2 841元的1.42倍,年均增长7.26%。
行:现代化交通便捷,出行服务趋于舒适化。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泰安公路、铁路、民用航空、水路运输等基础建设还不完善,交通出行工具单一,居民出行不便,居民流动性受到局限。改革开放以来,泰安交通运输事业飞速发展,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增强,高速公路、电气化铁路从无到有,城市公共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彻底解决了困扰城乡居民出行的难题。城乡居民的出行方式逐步从单一的自行车、摩托车转变为多样化的舒适性出行工具,如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高铁等,实现了质的提升。1980年泰安公路的通车里程只有1 862公里,2018年达到15 588公里,年均增速5.75%。2004年泰安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的家用汽车仅为1辆,2017年达到42.3辆,年均增长33.4%。2005年泰安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的家用汽车仅为1辆,2017年达到19.5辆,年均增长28.09%。
用:耐用品消费升级,家庭设备趋于智能化。随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泰安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数量、种类不断升级,家庭设备日益智能化。建国初期,家徒四壁、一穷二白。改革开放以来,耐用消费品从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传统的“三大件”过渡到以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为特征的新“三大件”,泰安城乡居民的生活日益舒适便捷。1995年泰安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分别为82台、81台、83台,2012年分别上升至116台、95台、103台;农村居民同期数据则上升特别明显,1995年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分别为11台、5台、3台,2012年分别上升至114台、85台、78台,这组数据已经与城镇居民同期数据非常接近,也充分佐证农村居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农村居民家庭生活的质量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互联网+”与经济发展的深入融合,通讯设备升级换代加快,智能化的家居产品不断涌现,泰安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随之变得愈加智能化、高级化。2017年泰安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空调、移动电话、高档乐器和健身器材分别为102.81台、228.1部、5.9件和7.1套,同期农村居民每百户数据分别为52.1台、231.2部、0.3件和2.6套。
三、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逐步完善
建国70周年,作为民生之依的社会保障日趋完善,覆盖面日益扩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泰安社会保障尚属空白,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养儿防老”成为主流。20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国家和单位开始对城镇职工提供劳保等一定福利,并由集體对农民实行少量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泰安开始逐步建立由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等多种保险构成的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1997年,泰安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只有32.1万人、15.2万人、33.8万人、24万人,1998年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仅有2万人,大多数居民还不能够享有各项社会保障。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从城镇到农村、从职业人群到城乡居民,参保人数逐年增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安坚持把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各项社会保障的覆盖人数迅速增加,待遇水平稳步提升。自2017年泰安已实现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覆盖。2018年,泰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人数已分别达到417.06万人、534.24万人、63.41万人、89.52万人和79.09万人,覆盖了绝大多数职业群体。
沧桑巨变70年,是泰安凤凰涅槃、艰苦奋斗的70年,是泰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拓创新谋发展的70年,更是泰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的70年。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泰安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下,泰安城乡居民生活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李 晶.沧桑巨变六十年 摆脱贫困奔小康——建国六十年山东农民生活的变化轨迹[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10).
[2] 王琪延,李艳丽.建国60周年国民生活的变迁[J].成人高教学刊,2009(5).
[3] 记 者.筑牢齐鲁民生幸福之本——改革开放四十年山东就业创业发展之路[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8(7).
[4] 崔 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责任编辑:金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