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

2019-12-27 09:32李润强
紫光阁 2019年11期
关键词:石勒纸上谈兵赵括

李润强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谈到如何培养年轻干部时强调,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值得汲取。

关于“纸上谈兵”的典故,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很明白:“历史上有许多空谈误国的教训,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此类误国之鉴,发人深省。”

“虚谈废务”的典故,出自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说的是大禹勤勉于国事,四处奔忙致使手足长满了老茧;周文王早晚勤政,无暇吃饭,总感到时间不够用。现在强敌环伺,人人都应自觉为国效力,如果一味空谈而不付诸实践行动,就会荒废正事,恐怕不合时宜。

南朝长期偏安江南一隅,致使国家分裂长达数百年之久,与当时清谈之风密切相关。

王衍是西晋有名的清谈家,喜好老庄学说,长得风姿绰约,举止有风度,辩论时口若悬河、辞藻华丽,自视甚高,口气很大,时常以孔子的弟子子贡自诩。晋武帝听说王衍的名声很大,问大臣王戎说,在当世谁与他可媲美?王戎吹捧说,现在没有发现与他相当的人,应该从古人中去找寻。最终,他以清谈名士进身三公,先后担任中书令、尚书令、司徒、司空、太尉等职,借助清谈沽名钓誉、身居宰相高位。

王衍作为晋朝玄学代表人物,仕途通达之后,后进之士莫不仰慕、效仿。王衍将家族人士以及追随者选拔到朝中做官,先后任命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这些人也把王衍推崇为“一世龙门”。在王衍及其崇拜者引领下,这些风流名士聚集于洛阳,以谈论玄学为能事,经时济世被贬讥为专谈俗事。他们蔑视礼法,致使世风日下。

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众臣推举王衍为元帅,应对动荡时局。但王衍不敢担当,推辞说自己从小就没有做官的欲望,朝廷逐级补选官吏,自己才到了今天这个职位,应付今日时局,怎么能用像自己这样的人呢?始终推辞不就,并借故逃离。不久,晋军被后赵石勒打败,王衍成为俘虏。石勒询问西晋溃败的原因,王衍逐条陈述缘由并一再推说,从政之初自己就不参与政事,朝廷的计谋都不是自己出的,希望能免于处罚。为了讨好石勒,王衍还劝他及时称帝。石勒驳斥说,你天下闻名,位高权重,年轻时就入朝为官,直到如今满头白发,怎么能说没有参与政事呢!国家破亡风俗败坏,正是你的罪过。石勒觉得他言不由衷、非常反感:“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派人乘天黑推倒囚室墙壁,将其压死。王衍临死前感叹,假使自己不崇尚浮华清谈的风气,努力匡正天下弊病,还不至于酿成今日之悲剧。只可惜悔之晚矣!

王衍的临终反思更加证实了“虚谈废务”之弊。后来,东晋名将桓温北伐进兵,眺望中原,感慨道:“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衍)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至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进一步提出了“清谈误国”之说,把“虚谈废务”的危害上升到事关国家安危的高度。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从这些历史教训中把握规律,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勇于担当作为,立志为国家繁荣、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甘肃省张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猜你喜欢
石勒纸上谈兵赵括
纸上谈兵
赵括很忙
赵括不止纸上谈兵
石勒:打架的小伙伴是个人才
纸上谈兵
后赵皇帝石勒不计旧恨
赵括兵败的另一面
“纸上谈兵”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