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安
游学市场被认为是蓝海市场,有其必然性,涉及内部需求、外部推力两个层面。
首先是内部需求。中华民族一贯重视教育,中国家长特别看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增长见识过程,游学产品的出现正好匹配这一需求。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内家长的竞争心态与攀比心理同样起到了很大作用。青少年本就愿意出门游玩,随着游学市场的兴起,身边参与游学的同学越来越多,即便原本并无主观积极计划的学生也希望能参与类似的活动。父母们一方面不希望孩子因缺少游学经历而产生心理落差、在学校中被孤立,另一方面也担心由于未参加此类活动而在教育中落后,只要供给的游学产品有卖点、有特色,家长愿意支持孩子的游学活动。
其次是外部推力。寒暑假是青少年的天堂,但对家长是一种额外负担,尤其是双职工家庭。游学市场为解决上述困境提供了外部思路:依靠外界丰富的游学产品供给,孩子们可以全程身处异地,在短则一周、长则一月的游历过程中增长见识,学习为人处事、人际交往经验,其间基本无须父母照料,“丰富了孩子、解放了父母”,是一举多得的解决方案。
在内部需求和外部推力的双重作用下,游学市场快速发展、项目不断推出,被认为是全域旅游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新兴增长点,具备成为蓝海市场的潜力。
靠谱的游学产品可以为游学“蓝海”注入生命力。但打造一款合格的游学产品并不容易,既是对“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整合与协调,又是展现个性化服务的精心设计。
第一要考慮安全保障,对于参与人员年龄较低的游学产品来说尤其如此。一般需要配备较高比例的专职服务人员,对游览、教学、生活三大环境进行合理分工,建立完善的计划和应急方案。对于赴海外高校开展的游学项目,在做好行程安排的基础上,对语言、习俗、法规等方面的差异均需要提前进行准备,确保在异国他乡一旦出现各种事故隐患,可以实时应对,按时处理。
第二是“学”的设计,事实上这也是游学产品区别于普通旅游产品的地方——提供教育资源。许多游学产品当前的主要内容仍在“游”上,“学”的部分只是“打卡”完成而已。若要真正让孩子们有所学,产品负责人首先应明确具体所要达成的目标和学习内容:该产品要让青少年学到些什么?是领略名校风采还是聆听教授讲座?是提高社会交往交流能力还是宽泛地观览历史文化?或是有针对性地了解某一专业方向的教育资源?根据产品的目标协调相应高校教育资源、建立合理的课程设置,从而达到让孩子和家长都较为满意的效果,而非泛泛地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第三是合理规划线路。“游”自然也是游学的重要部分。正宗的当地体验是游学产品的卖点之一,也是游学产品负责人应重点关注的内容。游学的核心意义就在于前往陌生的环境、探索世界、发现自我,如果一味环绕在小团队中、没有真正沉入当地,那么“游”的意义就削减了许多。
第四是体验。人在陌生的环境,体验到与过往不同的事物,特别是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激发对自身、对世界更广泛更深刻的思考。尤其是青少年。一款合格的游学产品应向青少年展示多样化的文化内容、生活方式、世界构成,引发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萌发规划人生的动机。
笔者认为,“高门槛、精设计、专服务、重体验”这十二个字应该是游学产品的基本要求。
针对不同学习阶段,游学产品需要提供不同的体验内容。以赴海外高校的游学产品为例,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大学阶段的重点截然不同。
小学阶段。小学生在选择游学产品时,可以重点挑选侧重社会交往的情商类、动手类游学产品,比如海外高校主办的志愿者活动、义工活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类课程等,促进孩子性格的完善与人格的成长。
中学阶段。许多游学的中学生已经有了要出国读大学的想法,了解国外大学的选拔标准和需要做的前期准备应该是这一阶段青少年选择游学项目的关键。
大学阶段。对于本科生来说,在游学时可以增加对国外高校文化底蕴和魅力的了解,走访一些对应的院系对日后申请出国读研较为有利。大学生通常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专业,因此在游学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关注国外该专业的教育与产业发展,既可以为之后的本科学习过程提供重点,也能够为在该行业中择业提供参考。
一所名校为游学市场提供的有益资源主要体现在十六个字上:人文底蕴、科创氛围、多元文化、建筑景观。
人文底蕴是名校游学资源的核心,一所百年名校一定散发着独特的气场,需要在其校园环境中去默默感受。这种“润物无声”的资源不同于传统的旅游吸引物,更容易触动旅游者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底蕴是名校最应该向游学市场输出的资源。
科创氛围是名校游学资源的软性供给,体现在学校开放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会议室中。现在国内高校基本打破了物理围墙,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进入校园感受学习的环境,这一点也是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所强调的。很多高校推出了公开课与公共大讲堂项目,这些都是可以向游学市场输送的有益资源,甚至可以为游学团队举办专场,相信这样做将为国家社会弘扬创新起到积极的作用。
多元文化是名校游学资源的独特性,世界名校中总是充满着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服饰的学生,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对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贡献恐怕要强过各类市场宣传。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展现出来,比如海外名校会在传统大型体育赛事后举办庆祝游行,国内同济大学会在元宵节举行留学生才艺展等。主动将多元文化展现在社会中,融合在游学体验中,这是名校的社会责任所在。
建筑景观是名校游学资源的具体展现,是最直接也最容易拿出的资源供给。风格迥异的建筑风格、清雅的校园环境、屡屡成为网红的校园植物、动物都是重要旅游吸引物,漫步在校园中,既实现了传统旅游景点、景区的观赏功能,又能带给游客不一样的书香氛围。
目前国内名校游学产品的现状可以概括为:国内游学叫好不叫座,国际游学叫座不叫好。
国内游学产品方面,由于价格便宜、语言文化差异性小,国内父母普遍较为看好,但是真正选择游学产品的家庭远不如预期那么多。究其原因,国内父母为子女选择游学产品,重点在于“学”,而国内名校游学产品无法调动教学资源和师资,只能以参观为主。
反观海外游学产品,由于各类学校都有暑期课程供学生插班学习,还可以提供相应资质认证,尽管价格比较高,但一般家庭都会优先选择海外游学产品,希望让孩子在游学过程中增长见识,树立学业志向。据了解,普通海外旅游产品毛利率一般在5%至10%左右,而海外游学产品则可以达到30%以上,高额利润空间对从业者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但行业门槛低、供应商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和监管缺失也是隐患所在。海外游学产品“叫座”的情况还能持续多久,令人担忧。
近年,国内名校也联合专业旅行社,积极打造“叫好又叫座”的游学产品。今年暑假,携程推出一条从洛阳出发到西安寻访西周到汉唐遗迹的线路, 这条线路是由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亲自踩线设计,博士生、社科院考古队带队讲解实施的;同时也是今年携程国内游学十大高分线路之一。这条线路摒弃了网红景点,选择了游客较少的博物馆甚至是没有对外开放的考古現场,拥有汉瓦作画、手绘长安城等亮点环节。
目前为止这条线路的市场反响极好,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三大旅游服务“吐槽地”——微博、知乎、微信均无任何负面评价。家长们纷纷反馈这条游学线路设计得颇具诚意,专业的线路设计、合理的行程规划、硬核的历史知识、有趣的讲解团队让他们的孩子在游学中提起了广泛阅读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动力,这条线路物超所值。
这款产品的卖点很有趣,不是单纯的游历,也不是单纯的听讲解,而是将角色扮演与任务实现融合在一起,通过竞技性让孩子沉浸于产品中。核心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让孩子化身历史学者,走进文明的现场,培养认识过去、判断当下、展望未来的能力;二是让孩子们挑战特别任务,通过古道徒步、风味探索、汉瓦做画来比赛完成任务,让游学过程充实又有趣;三是对话专家名师,游学全程都有历史教授、考古学者、博物馆达人、艺术家导师指导,传统的游学产品远远做不到。
这款游学产品改变了过往聚焦在校园的传统模式,将游学行程分为行前学习、行中思考和行后复盘三个部分。行前历史讲堂邀请专家教授引导孩子们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探索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行中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课题,在考古遗址、博物馆等文明的现场去发现线索,行后鼓励孩子们把感兴趣的事件、从不同角度思考,最终形成一份成果记录,将历史复活成有用的知识。
短短十天时间,游学活动做到了充实、有趣,从行程表和路线图中就可见一斑。这种让孩子有学有玩有分享的产品,我相信“叫好又叫座“应该也是必然,很值得国内从业者认真思考。
游学市场鱼龙混杂的产品导致很多家长难以抉择,其中不乏多处痛点。笔者认为,游学市场的核心痛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安全保障体系。安全保障是游学市场的重点,但目前国内游学市场明显存在不足。一款游学产品的推出与实施,应该至少有地点、人员、项目、交通四个方面的应急预案,并给出紧急联络、事后赔偿、仲裁的流程。
二是行业标准。目前国内游学市场行业壁垒过低,旅行社、培训机构、留学中介、语言培训机构等均可以组织游学活动,产品只是依靠复制和价格战,没有体现旅游行业的研发实力。上述痛点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发布游学市场基本准入标准、公示从业资格机构和人员资质等方式有效解决。
三是动态评价机制。目前国内游学市场几乎没有全面、客观的评价机制,如何判断一个产品的优劣缺少依据,产品购买方和服务提供方之间存在明显的沟壑。上述痛点可以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游学评测平台(或榜单)来解决,定期发布最新游学项目的评测与评价指数,供双方使用。政府部门可以作为监管方,保证评测结果的客观性。
如前所述,游学市场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回归本源,从孩子自身需求和高校资源供给两个视角出发,选择可以收益最大的点切入,丰富孩子们的休闲时光。
简而言之,以游学服务供给方和实施者为发起方,游学市场需要做到五个方面的基本规范。
第一,明确游学机构和游学产品边界,制定游学市场相关准入标准,明确游学活动中基本学习环节的设计标准;
第二,建立独立、多层级、线上线下整合的评价监督机制,帮助政府相关部门设立投诉、举报通道,搭建第三方平台定期公布合规的游学院系资料、产品口碑、排名,设立游学产品基本定价下限,避免价格战和低价团问题;
第三,牵头整合社会游学资源,建立双边市场供社会机构(如博物馆、高校)和产品设计方自由选择合作,从源头上改变游学市场同质化、垄断化现象;
第四,推出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强调游学组织能力、教学辅助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由第三方公益机构进行从业人员资质和星级认证,让优秀旅游从业者向游学市场聚集;
第五,整合安全保障机制,既要涵盖应急预案、意外情况联络机制,又要提供保险、位置信息定位、从业人员无犯罪记录公示等附加功能,让游学市场清澈、平稳。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