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宪政
【摘要】为提升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水平,确保混凝土灌注效果,施工企业在实际建筑环节往往采取预拌混凝土的方式,促进混凝土施工作业的稳步进行。文章以预拌混凝土作为研究出发点,系统探讨预拌混凝土的特性,梳理混凝土泵送技术,旨在形成完备的混凝土泵送方案,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环节预拌混凝土的高效、稳定输送。
【关键词】建筑施工;预拌混凝土;混凝土泵送;技术应用
出于实际施工的考量,目前多数建筑项目在预拌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性能的稳定性,减少运输难度,往往向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掺和剂。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有效提升了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缩小了成本投入,还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生态问题的发生。为实现预拌混凝土的充足有效供应,文章在分析预拌混凝土性质的基础上,探讨混凝土泵送技术的特点,结合过往有益经验,系统化探讨混凝土泵送技术在预拌混凝土运输环节的科学高效使用。
1、预拌混凝土特点分析
对预拌混凝土特点的梳理,有助于施工企业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预拌混凝土的相关特性,为其制备、运输提供了方向性引导。
预拌混凝土主要由水泥、集料、水、外加剂以及掺合料等,根据一定的比例混合构成,其作为一种建筑商品,往往需要根据客户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相应的手段运输到指定位置[1]。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我国预拌混凝土总产量达到21.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4%,巨大的生产体量,持续增长的使用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预拌混凝土产业的发展。各个生产企业投入在大量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升级生产技术的同时,逐步认识到预拌混凝土运输的重要性,有目的将混凝土泵送技术引入到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领域,通过增强运输效率,缩短运输周期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占据更多的份额,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混凝土泵送技术概述
对混凝土泵送技术的系统性分析,工作人员细化了泵送技术的原理以及应用的必要性,进而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预拌混凝土的快速稳定运输,对于各项混凝土灌注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大的裨益。
混凝土泵送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运输方式,经过多年的技术更新升级,泵送技术日益成熟,运输的效果得到保障,成本得到控制,是目前成熟的混凝土运输方案[2]。具体来看,混凝土泵送技术,通过液压缸、混凝土缸、分配阀、动力装置、压力系统等,能够实现混凝土的快速运输,考虑到实际的使用需求,现阶段运输管道往往为钢管、橡胶管等,最大程度地延长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混凝土运输成本。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的运输效率,缩短了混凝土运输的整体时长,同时借助于高效的技术手段,泵送技术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漏浆的情况,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坍落的情况,造成建筑施工质量的下降。
3、混凝土泵送技术应用方法
混凝土泵送技术在实际应用环节,要求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在把握预拌混凝土特性的基础上,以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为框架,对混凝土泵送技术应用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完备、系统的泵送技术方案。
3.1预拌混凝土制备要求
为实现预拌混凝土的有效运输,在整个预拌混凝土生产加工环节,工作人员需要结合预拌混凝土的使用需求,将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00mm以上,同时为了保证泵送的流畅度,避免出现混凝土结块堵塞的情况在预拌混凝土制备环节,使用的骨料颗粒不应当超过泵送管道直径的四分之一,除此之外,在预拌混凝土加工过程中,为了减轻后续混凝土泵送工作的难度,可以根据比例,适当添加泵送剂以及混合材料,通过这种方式,有效避免混凝土泵送环节出现预拌混凝土分层或者泌水等情况的出现,保证了泵送的整体水平[3]。
3.2不断增加混凝土凝结时间
由于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其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凝结的情况,影响后续的使用。为避免这种情况,混凝土泵送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放缓混凝土的凝结速度,防止混凝土凝结过快的情况发生[4]。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在泵送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泵送剂,使得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得到延长,在不影响混凝土材料结构强度的同时,增强混凝土泵送的效果。
3.3合理优化设备参数
在混凝土泵送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技术较低工作,明确混凝土泵送的空间距离、地理环境、预拌混凝土的基本参数等,通过对上述情况的分析汇总,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根据相关情况,及时调整各个设备的参数信息,使得泵送设备的运转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确保混凝土泵送工作的顺利完成。具体来看,在整个泵送环节,工作人员依据《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的混凝土泵送要求,做好泵送管道的布局工作,例如根据运输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水平管道、垂直管道、90°弯管的数量以及连接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泵送管道敷设的有效性,实现混凝土的快速稳定泵送[5]。同时在混凝土泵送之前,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泵送系统中的动力装置进行检测评估,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处理,最大程度的确保动力系统运转的有效性,实现混凝土的有效运输。
3.4保证混凝土的泌水性
在混凝土泵送环节,为了规避离析情况的发生,保证混凝的实用性,在实际处理环节,有必要做好混凝土泌水性的管控工作。从过往经验来看,混凝土可泵性的高低与混凝土在水压下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工作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泵送的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混凝土的压力表现,提升其泌水性,以此来保证泵送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实践证明通过添加泵送剂,混凝土的保水性、稳定性得到增强,泌水性稳步提升,其泵送效果更好,更加满足实际的混凝土泵送需求。
3.5增加泵送环节的含气量
预拌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在长时间的振动环境下,会出现离析的情况,引发混凝土质量问题。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在混凝土泵送环节,可以有目的地增加混凝土之中的含气量,具体来看,工作人员可以在混凝土中施加引氣剂,通过这种方式,在混凝土中产生细微的气泡,在不影响混凝土整体施工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了混凝土运输环节的用水量,保证了混凝土的粘稠性,提升了其结构稳定性,降低了泵送的难度。
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规模的扩大,混凝土的使用需求稳步上升,为实现预拌混凝土的持续稳定供应,满足实际的建设施工的基本诉求,施工企业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扎实做好混凝土泵送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控制施工企业在混凝土采购、运输方面的成本,为后续施工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珊珊.建筑工程中预拌混凝土及混凝土泵送技术探析[J].科学论坛,2017(17):163-163.
[2]袁烽.建筑施工中泵送混凝土常见问题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8(35):87-88.
[3]胡延军.建筑工程施工中预拌混凝土及混凝土泵送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7(4):99-100.
[4]许猛.建筑工程施工中预拌混凝土及混凝土泵送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7(9):52-53.
[5]杨裕生.分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8(3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