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感的心理机制及其培养路径

2019-12-27 04:15陈林霞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图式直觉语言文字

陈林霞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吕叔湘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我们学习母语的基本途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语感”是人的内在机能,它是一种发生在语言的主体和语言材料之间的心理活动过程;从语言学的角度讲,“语感”即人类对语言的感觉,是一种语言修养,是人类在长期的语言规范使用和感受过程中习得的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迅速直接的感悟语言的能力。现代普遍认为,“语感”属于语言心理学的范畴,是一种对于语言文字的正确的了解力和敏感力,是一种个体化、内隐化、系统化的语言活动经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语感的水平在决定着学生的语文水平,学生只有具有了敏锐的文字感觉能力,才能够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意义和情感,才可以借助于语感去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一、语感的心理机制

语感的心理机制指的是语感的起源。目前,心理学中对语感的心理机制的研究中使用最频繁的两个术语是“直觉”和“图式”,这也是语感研究在心理学上的两大支撑。

1.直覺

直觉,指直观感觉,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是一种没有通过分析推理的直观的本能,语感的本质是一种语言的直觉,它跳过了中间的分析、推理、验证的环节,在瞬间就能抓住语言现象的内在特征,自然而然地理解并感悟别人的语言,是一种下意识的语言的反应。因此,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直觉的参与,语感不需要复杂的理性分析和智力支持,而是要凭借直觉思维在初次听、读的瞬间就抓住语言现象的本质规律,就能够准确地分析、判断、辨别、领悟语言文字的意义、情感、形象、正误以及在运用过程中的细微差别,不但要达到“心领”,而且还要“神会”。需要指出的是,语感的直觉性不依赖于复杂的理性分析和智力支持,不等于不需要理性分析和智力支持,而是因为在长期的、大量的规范化语言运用过程中,形成了迅速而熟练的定势思维,使大脑可以达到对思维理性加工的过程忽略不计而迅速做出反应的自动化程度。

2.图式

图式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直觉和理解方式,也是一个人不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任何一种思维活动都基于一种心理结构,人人都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利用图式建构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图式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主体→客体→主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在长期的实践中获得的所有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过滤、浓缩、沉淀形成一种稳定的,带有个体独特性的心理结构模式,它制约着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广度与深度。任何新知识的习得都离不开认知者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知识体系,人们在认知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其与已知的经验和过去的经历联系起来,人们习得语言的过程就是储存于大脑中的已知图式与客观语言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当大脑中储存的既定图式与所要认知的语言材料相吻合时,才能够获得作者所要表达的语法意义。

二、语感的培养路径

1.反复诵读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一种培养语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古至今,无论语文教育走过怎样曲折的道路,经历过怎样的艰难的革新,都难以动摇其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地位。究其原因,首先是以“象形”“会意”“指示”为特征的汉字构成特征决定了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形成了以诵读和语感积淀为主的教学模式;其次,诵读自身的特点奠定了其在语感培养中的独特地位,诵读强调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整体的感知,这是一个多维度的认知过程,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这与语感的建立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最后,诵读在教学中简单易行,便于操作,这也是其成为语感教学最佳手段的重要原因。

语感教学中的反复诵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将教师的范读与学生的自读相结合,切不可过分展示教师的范读而忽略了学生的自读,也不能缺失教师的范读而让学生陷入没有指导的“瞎读”;二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让学生读准字音、读懂词义、读出个性化的情感;三要提倡多种诵读方法,要把男读、女读、个人读、小组读、配乐读、分角色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四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鉴赏。

2.比较品评

比较品评,即通过对不同的语言材料的甄别,体悟、品味阅读对象的思想和情感。它是语感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只有在不同的词语和句式的比较中才能感受到作者语言运用的匠心独具之处,才能感悟到语言的意蕴和妙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常见的比较品评的方法有:

(1)删减法,即将原句中的某些词删掉,再通过与原句的对比,感悟原句用语的生动和传神。如笔者在执教《合欢树》一文时,将文中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和“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两处中的语气助词和副词去掉,让学生在与原文的对比中感受母亲的孩子气和我的任性。

(2)增字法,即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补充出文中没有写出的内容,再和原句进行比较,体会语言的精妙和蕴藉。如《长干曲》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我)逆浪故相邀(你),菱舟(从小)不怕摇。妾家(本在)扬子住,(为君)便弄广陵潮。

(3)换用法,即通过换用文学作品中某些字词的方法,让学生在和原文的比较中品味语言的匠心独具之处。如《蜀相》教学设计:“丞相(孔明)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深深)。映阶碧草自(空)春色,隔叶黄鹂空(自)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事),两朝开济老(忠)臣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切己体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但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切己体察,即以语言文字为引子,引发自己的“头脑风暴”,唤醒自己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读者把读到的语言材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文字的媒介,抵达作者的内心,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之共鸣,如到了沙漠深处方能体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与壮美;到了江南始能领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在春天才能感受到“千里莺啼绿映红”的勃勃生机,在秋天才能领略“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萧瑟凄凉。

语感是一种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作者通联:甘肃白银市会宁二中。

猜你喜欢
图式直觉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直觉”解数学题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你的直觉靠谱么?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昆虫料理,你敢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