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静
(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1)
慢性伤口的主要表现是溃疡,可分为静脉性、动脉性、糖尿病性、压力性和创伤性5种[1]。这些伤口受多种因素影响,愈合较为缓慢,治疗周期较长,部分患者直接在伤口稍微好转的情况下选择出院在家护理,但因缺乏专业的护理经验,导致延误患者康复,甚至引发伤口恶化,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一定的影响[2]。对此本院选取48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对此类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
1.1 研究对象 将本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选取48例出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间。依据患者出院后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分别是13:11、14:10;年龄范围在16岁-48岁、18岁-50岁,平均年龄为(32.1±3.3)岁、(31.9±3.5)岁。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提示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干预,即在患者出院时予以患者日常伤口护理的必需品,教会患者正确的护理方式,加强对患者的出院指导和健康宣教;而研究组则予以延续性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由社区内的在职护士组成延续护理小组,在患者出院前先依次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根据每位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护理计划中的每项措施的实施步骤,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日常换药、护理的具体步骤,先让患者家属参观整个换药的过程,然后实际操作一遍,由护士在旁进行纠正和指导;②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换电话、微信或QQ等联系方式,教会患者家属如何测量患者伤后的长度、面积,待患者出院后定期向护士上传患者伤口的图片,护士根据患者患者伤口的情况予以一定的建议和指导,而患者及其家属也可向护士咨询伤口护理方面的困惑;③护士按照每位患者制定的护理计划定期对患者实施上门回访,考察患者的伤口愈合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或调整患者的护理计划。
1.3 观察指标 参考压疮愈合评估表(PUSH)对患者护理前后的伤口愈合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分数的高低与愈合情况呈负相关性;结合护理前后伤口的面积大小计算伤口面积缩小率,公式=(前后面积差÷护理前面积)×100%。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1.0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Mean±SD)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差异。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伤口缩小率和PUSH评分间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伤口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的比较(Mean±SD)
慢性伤口是指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创面在经过长达1个月的治疗后仍无法愈合的伤口,该类伤口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伤口感染、静脉功能不全、全身性疾病和周围血管性疾病等,严重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伤口的愈合尤为关键[3]。
延续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它让护理工作不再受地域的限制,直接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为重点制定系统化、个性化的护理方式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如今,已被广泛运用在康复护理中。本研究发现,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后,患者的伤口缩小率和PUSH评分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且改善效果远优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出院后可通过公共信息平台与医护人员之间取得联系,咨询慢性伤口患者日常护理中的存在的问题和方法,也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维护患者健康。另外护士还可以根据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定期对患者上门回访,实时考察患者的愈合情况,对患者日常护理情况起到监督的作用,促进患者遵医行为的提高;同时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医院的作用,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慢性伤口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改善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