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平
(四川省筠连县人民政府,四川 筠连 620000)
肉牛产业是筠连县五个“百亿产业”之一,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要素保障、市场拓展,全县肉牛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如何克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综合产值百亿目标是我们亟需解决的课题。
1.1 产业初具规模 一是一产基础扎实。2018年全县肉牛存出栏20.1万头,出栏5.4万头,母牛存栏4.86万头。存出栏量位居全省农区第三位,川南片区第一位。二是二产逐步发展。建成肉牛屠宰加工企业6 个,每年产能达到10 万头;培育传统牛肉产品作坊63家,牛粪有机肥生产企业2 个。三是三产逐步活跃。“筠连黄牛”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手撕牛肉、腌条牛肉被评宜宾名优特产;中央厨房食品成功进入盒马鲜生市场,培育牛肉餐饮连锁实体5 家,同时积极组织产品到北京、成都、景德镇等地展销,扩大知名度,拓宽市场。
郑灿财 摄
1.2 养殖模式较为成熟 一是创新建立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1+N”联动机制,并在全省推广。二是探索推广“藏牛于户、山繁川育”“借牛还牛”“公司+基地+联合社+专合社+农户”等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得到省市及相关部门、领导和业内专家的充分肯定。三是积极推广“畜-沼-饲草-畜”模式,开发推广酒糟肉牛育肥综合配套技术、优质牧草和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科学优化肉牛饲草料结构,提高饲草料利用水平。
1.3 养殖技术保障有力 一是聘请专家制《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及《筠连县肉牛高效繁育基地建设规划》,为肉牛产业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供机制和体系保障。制定《筠连黄牛(肉牛)养殖技术规范》,为农户养牛提供技术依据,有效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专家团队保障。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业内知名专家为筠连县肉牛产业科技顾问,使饲养技术和肉牛市场信息实现无缝对接。多次邀请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知名专家开展培训,为肉牛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积极培养壮大县级人才队伍,已建成县乡村三级人才服务体系,为肉牛养殖提供技术保障。组建县内“土专家”、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专合社技术人员、家庭牧(农)场养殖大户等肉牛养殖技术宣讲队,到乡(镇)村集中宣讲,发挥示范带动和技术指导作用。同时,通过组织熟练掌握养殖技术的专业大户、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帮助周边群众做好技术服务,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四是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县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招收畜牧兽医班,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育和造就一批懂牛产业、爱牛产业的技术人才队伍。
1.4 政策体系基本完善 全方位构建政策扶持机制,推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县人民政府印发《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系统地制定和完善全县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实施见母补犊、建圈补助、创立省级以上示范经营主体、省级以上名优产品、餐饮体验店等补助,调动群众积极性,为肉牛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5 新型主体不断壮大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肉牛产业,培育农民专合社、家庭牧(农)场、规模育肥场,发挥好市场主体带动作用。建成了“牛犇”“首牛”“川苗”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积极拓展市场,带动引领全县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2.1 基层重视不够,肉牛产业发展缓慢 一是乡镇宣传引导不够,没有压紧压实责任。二是村级组织示范作用不够。村干部对肉牛产业发展缺乏重视,组织发动不积极,群众对产业发展认识不深,不了解肉牛产业政策,发展信心不足。
2.2 养殖技术欠缺,养殖效益不高 广大农户缺乏疫病防治、发情鉴定暨配种改良、饲养管理等技术,抗风险能力极差,养殖效益不高,严重影响农户发展肉牛的积极性。
2.3 肉牛产业投入大、周期长,养殖户承担能力有限 从母牛牛犊到能繁母牛产仔,见效益需要三年时间,对普通养殖户而言,因为购买母牛资金投入较大,且在三年内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许多养殖户无能力承担此期间养殖成本费用,影响养殖积极性。肉牛产业发展上“热”下“冷”现象比较明显。
2.4 品牌效益不显,产业链条不长 肉牛养殖比较优势没有体现,市场面不宽。同时,由于缺乏真正有实力的牛肉加工企业,筠连县牛肉产品基本以鲜销为主,牛肉食品、牛骨、牛血、牛皮等附加产品开发没有跟上,产业链条短,产业效益不高,企业带动力不强,影响肉牛产业发展。
2.5 粪污治理困难,环保压力巨大 筠连县为南方喀斯特地貌山区,雨水丰沛,地下水系发达,仅靠现有企业有机肥生产、粪污还田方式处理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大量牛粪堆积或户外排放,为生态环保带来了巨大压力。
3.1 国际市场总体稳定,对国内市场冲击有限 数据显示,全球出栏率维持上升趋势,但2014~2017 年全球牛肉产量均保持在6 000 万吨左右,2018~2019 年每年产量大约增加50~100 万吨,全球牛肉市场供需相对稳定,从国内牛肉产量看,2016 年国内牛肉产量为717 万吨,2018 年为729 万吨,增长速度缓慢,国内肉牛生产空间巨大。
3.2 国人消费观念转变,肉牛消费需求增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家庭饮食健康,牛肉人均消费量从1990 年的0.9 千克增加到2016 年的6.16 千克,消费增量明显,预计到2025 年,国内牛肉消费总量将增加到1 020 万吨,牛肉供给缺口巨大。据《南方周末》报道,我国每年进口牛肉约为100 万吨,走私牛肉约200万吨,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走私打击,国内走私牛肉将大量减少,需大于求的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
3.3 生猪疫情形势影响,肉牛消费快速增长 随着2018年非洲猪瘟在我国多地爆发,生猪存栏量的急剧下降造成市场供给不足,猪肉价格直线上升,在此背景下,更多人必将选择其他动物蛋白,牛肉将成为最理想的选择。
3.4 饲料要素保障充裕,养殖效益大幅提升 筠连县是四川盆地盆周山区,饲草资源丰富。具有丰富草山草坡、荒山草甸、农副作物秸秆等,同时,还有大量的退耕还草、林下种草项目工程,可承载能力在50万个牛单位以上。2019年8月,筠连县人民政府与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五粮液所产酒糟全部按50元每吨支持筠连县发展肉牛产业,不仅从质量和数量上充分满足该县牛产业发展需要,同时每吨酒糟为养殖户节约成本约70余元,每头牛节约饲养成本600 余元。加上活牛价格从2016 年每斤12 元上涨到2019年的18元,每头牛可提高0.6~1.2万元收入,养殖户经济收益可观。
3.5 市场接受度不断提升,品牌溢价开始显现 近年来,筠连县通过鼓励企业出川参加展销、扶持企业开设筠连黄牛餐饮店、引导企业与县外企业积极合作等多种方式,强力推进筠连黄牛品牌,取得较好成效。
通过调研发现,养牛能致富的共识基础较好,随着架子牛市场价格的持续攀升,购买架子牛集中育肥的成本越来越高,加上外地牛因长途运输“水土不服”,还有一个月左右的适应时间才能添膘。要真正发展肉牛产业,必须要大量增加能繁母牛存量。但是,由于母牛从牛犊到产仔到农户有牛卖,需要三年左右时间,母牛在这段时间效益不明显,许多养殖户难以坚持。因此需要从组织宣传、政策保障、养殖技术等多方面综合施策,才能推动肉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4.1 强化组织发动,增强百亿肉牛产业信心 必须把调动乡(镇)村班子积极性,增强社会普遍信心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一是提高组织站位。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产业来抓,实行乡镇政府“一把手”分管机制,肉牛产业由管农业副乡镇长分管调整为乡(镇)长直接管,强化组织力度。二是统一思想共识。县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力量,深入各乡镇帮助乡村干部算好“养牛账”,将肉牛价格、牛肉价格、市场需求等信息,同时,全方位加大肉牛产业宣传力度,形成发展肉牛产业的共识。三是坚持干部带头养殖。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和优秀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村组干部、先进党员示范带头养或注资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参与养的形式,引领一般群众适度规模养殖基础母牛,逐步扩大规模。四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干部考核杠杆作用,建立完善肉牛产业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设立肉牛产业专项目标,对完成任务较好的乡镇、村及个人实行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给予相应处罚,工作特别优秀的乡镇干部可作为进一步提拔使用的培养对象,表现特别突出的养殖户,可以培养吸收到村级领导班子。
4.2 强化系统服务,提升群众养殖效益 一是强化饲养技术服务。根据调研情况看,家庭牧(农)场、规模场和专合社养殖技术保障较好,散养户在母牛发情配种、疫病防治、饲料供给等方面技术掌握较差。近期,要充分利用农业农村局、乡镇畜牧水产站、村防疫员、专合社、家庭牧(农)场、养殖大户、县养牛协会等现有技术力量,通过长期传帮带等形式,帮助散养户解决养殖技术上的问题。要通过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常态化现场培训指导等措施,培养一批技术人才队伍,满足规模化发展需要。二是强化配种技术保障。要通过采购服务和整合现有技术过硬人员等方式,帮助养殖户准确掌握母牛发情规律,选用优质冻精品种,提升配种成功率和良种率,缩短产仔周期。同时,充分利用技术资源,强化养殖群体专业知识培训和现场指导,为肉牛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强化酒糟利用技术保障。积极与微生物专家合作,强化酒糟开发利用,通过酒糟发酵、生产高效酒糟蛋白饲料等途径,延长酒糟保质期,提高酒糟使用效率。四是强化政策支持。加强金融支持,通过加大乡村振兴基金、产业发展扶持风险基金投入,加强乡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加大肉牛养殖贷款担保贴息、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肉牛产业金融产品等,多途径撬动金融贷款支持,增强肉牛产业发展资金保障。加大政府政策性扶持,对县外新购买母牛实施“见犊补母”,对10头以上规模养殖实施建圈补助,对按标准实施的粪污处理设施进行适当补助,尽可能降低养殖户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积极性。
4.3 强化牛肉终端研发,利用市场力量拉动发展 当前,筠连县肉牛交易基本以活牛或屠宰生鲜销售,牛血、牛骨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牛产品附加值低,要改变这一现实,必须从牛肉产品开发入手。一是加强中央厨房产品开发。做好市场细分,结合当前客户群对便捷食品的需求,鼓励企业聘请食品领域专家,瞄准一线市场开发,加大中央厨房牛肉食品的研发,合理利用好盒马鲜生、电商等线上线下推送,提升产品附加值。二是有效利用废弃产品。引导餐饮企业加强牛血、牛骨餐饮利用。三是强化休闲食品开发。通过与相关科研单位、大型知名牛肉企业合作或自主技术创新,提升传统牛肉休闲食品制作工艺,开发不同风味、不同口感的即开即食型牛肉食品,满足消费市场便捷化、多样化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
4.4 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适度规模的散养方式对巩固牛群基础至关重要,但对于肉牛产业发展,提高产业效益必须实行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只有把肉牛加工业发展起来,让企业与养殖户、养殖主体的利益连接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真正推动肉牛产业发展。一是科学规划设立肉牛产业园。根据肉牛养殖生产布局,充分考虑规模养殖、屠宰加工、产品研发等综合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规划设立肉牛产业园,形成辐射带动产业的核心,助推肉牛产业发展。二是引进龙头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引进一批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和资源化利用高科技企业,拓展生物提取、工艺品开发等附加产品开发利用,延长肉牛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三是做大现有企业。目前,筠连县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产品基本为鲜销和简单腌制牛肉,附加值不高,应加大现有企业培育力度,提高其工业化生产能力,这是引导筠连县当前肉牛产业的有效措施。
4.5 强化品牌打造,做长肉牛产业链条 一是强化“筠连黄牛”品牌建设。筠连县必须走向质量要效益之路,引进先进企业,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探索筠连黄牛与安格斯等牛杂交,所得后代再与其他优良产品杂交等方式,培育适应筠连养殖、适应市场希求的优势品种,遵从“优质优价”市场规律,增强肉牛市场竞争力。政府应积极推动筠连黄牛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整合筠连黄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筠连黄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由政府委托筠连县养牛协会负责“筠连黄牛”品牌宣传、技术推广、市场监管。二是加大餐饮品牌打造。政府应针对性完善一些扶持政策,建立利于筠连黄牛餐饮品牌发展的工作机制,在资金扶持引导、行政审批服务、发展思路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让企业成为宣传推广筠连黄牛的主力军。三是强化技术品牌建设。在规范化养殖基础上,运用二维码溯源,检疫检验数据开放等现代科技,向消费者展示筠连肉牛养殖、屠宰、综合技术保鲜、食品加工等信息,在消费者中逐步建立信用体系,让筠连牛肉成为消费者心中的放心肉,从而拉动消费,促进生产。
4.6 强化粪污处理,提升生态效益 一是引进培育一批环保企业。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培育一批粪污治理环保企业,其中,再引进2~3户生产能力在年产20万吨左右的牛粪有机肥生产企业,使全县牛粪有机肥生产能力达到70~80万吨,彻底解决粪污处理问题,提升养殖户效益。二是通过企业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对肉牛养殖粪污进行处理,确保养殖污染物处理达到环保要求。三是通过政策补助等方式,完善养殖场(户)环保设施,继续推行“牛-沼气-种植业”“牛粪-蚯蚓-土鸡-有机肥-饲草”模式,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提升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