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禽疾病防控

2019-12-27 08:55朱春英
四川畜牧兽医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水禽致病性禽流感

朱春英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 日照 276806)

1 禽流感

1.1 病原及流行特点 导致本病的病原是禽流感病毒,其有许多亚型,常见的有高致病性亚型H5N1、H7N9 和低致病性亚型H9N2。禽流感病毒存在多亚型共存的局面。

各种水禽对禽流感病毒均不同程度易感。患病或携带病毒的禽类是主要传染源。病禽组织、器官、分泌物、排泄物、体液均带毒,并可污染环境、饲料、饮水、器具。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每年11月至来年3、4 月多发。禽舍温度过低或忽高忽低,气候干燥,雾霾、沙尘、大风,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营养不良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和流行。

1.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2.1 高致病性禽流感 病禽常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死亡率可达100%。大部分病例体温升高,缩颈、嗜睡,采食量减少或停食,饮欲增强。有的头部皮下水肿,眼肿,流泪,呼吸发啰音,咳嗽,气喘,腹泻,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腿、脚皮肤出血,病程稍长的共济失调、头颈歪斜,走路摇摆甚至瘫痪。产蛋禽产蛋量下降甚至停产,所产蛋质量下降,薄壳蛋、砂皮蛋、软壳蛋、无壳蛋增多。

患禽皮下、脂肪出血,头部皮下有胶冻样渗出物和出血点,胸腺、喉头黏膜、气管黏膜、心冠脂肪、心内膜、肠系膜脂肪、肌胃角质层下、腺胃肌胃交界处、十二指肠、小肠、直肠、泄殖腔黏膜等处出血,脑膜充血、出血,胰腺表面见大量黄白色坏死点或出血点,产蛋禽有卵黄性腹膜炎。

1.2.2 低致病性禽流感 其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病禽张口呼吸,甩鼻,流涕,眼肿,流泪,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共济失调,仰头,转圈,抽搐甚至瘫痪。蛋禽产蛋量、蛋质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患禽易继发大肠杆菌病和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出现浆膜炎、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

病禽心冠脂肪有密集的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心内膜出血,喉头、气管黏膜出血,肺、肝、腺胃、肌胃角质层下出血,法氏囊出血、肿胀。产蛋禽卵泡充血、出血甚至破裂,输卵管黏膜充血、水肿,管腔中充满白色的胶冻物或干酪样物。

1.3 防控

1.3.1 预防

1.3.1.1 加强饲养管理 实行全进全出,控制人员及外来车辆出入,避免水禽与野鸟接触,防止水源和饲料被污染;不从疫区引进种禽和种蛋;禁止鸡、鸭、鹅等混养,鸡场和水禽场应间隔3km以上,且不用同一水源;做好灭蝇、灭鼠工作;水禽场严格消毒,饲养人员、技术人员消毒后才能进入水禽舍。

水禽舍昼夜温差不超过3~4 ℃,不可出现较大的温差变化。水禽饲料中添加杜仲叶提取物及胆汁酸,避免发生应激。

1.3.1.2 加强监测 通过实验室检测诊断禽流感。加强对水禽饲养、交易活动,屠宰、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进行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禁止经营和运输病禽及产品。

1.3.1.3 粪便处理 水禽场的粪便、污物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1.3.1.4 免疫预防 水禽用H5 亚型和H7 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临床上使用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主要是H9N2 亚型全病毒灭活苗。

1.3.2 处置

1.3.2.1 高致病性禽流感处置 按《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处置技术规范》进行处置,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确认”。疑似疫情要及时上报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同时对疑似疫点进行严格隔离。一旦确诊,应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并扑杀疫点内受感染的禽类,扑杀、死亡的水禽及相关产品无害化处理。受威胁地区,尤其是3~5km范围内的家禽实行紧急免疫,同时对疫点、疫区及受威胁地区进行彻底消毒。

1.3.2.2 低致病性禽流感治疗 以对症治疗为主。

抗病毒用板蓝根或大青叶粉碎后拌料,也可用金丝桃素或黄芪多糖饮水,连用4~5 d。

防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可用泰乐菌素、氟苯尼考等。

缓解症状、抗应激可在饲料中添加0.18%蛋氨酸、0.05%赖氨酸,在饮水中添加0.01%VC 或0.1%~0.2%电解多维。

2 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

2.1 病原及流行特点 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又称鸭大舌头病。该病多发于樱桃谷鸭、番鸭、半番鸭、绿头鸭、白改鸭及褐莱鸭等,种鸭相对少发,发病集中在13~40日龄,早的在5日龄前后,其发病率为5%~20%,严重时到40%以上,但死亡率低,肉鸭出栏时体重较轻。本病可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

2.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雏鸭生长发育迟缓、上下喙明显缩短、舌外伸并肿胀,后期胫骨和翅骨易骨折。

病雏鸭5~6日龄时,精神异常,不愿活动,10日龄左右鸭群整齐度差,20 日龄后,鸭短喙和生长不良症状更加明显。病鸭舌突出、弯曲、僵硬,排绿色、白色稀便。

成鸭精神萎顿,呼吸困难,喙部发绀,眼鼻有分泌物。有的行走时双脚向外岔开,呈八字脚样,有的跛行,时走时停,站立不稳,甚至卧地不起,濒死前角弓反张。

剖检见病鸭舌短小、肿胀,胸腺肿大、出血,骨质疏松,肠黏膜出血、脱落,严重时肠道中形成肠栓。

2.3 防控

2.3.1 加强消毒 加强对孵化室、孵化器和育雏舍的消毒。实行全进全出,禽出栏后彻底清扫、冲洗棚舍,并用2%热火碱泼洒过道、网架等,1 h后再冲洗、晾干,进鸭前7d 用0.2%次氯酸钠或0.5%福尔马林消毒棚舍,并保持通风,进鸭前2d再用0.2%次氯酸钠或0.5%福尔马林消毒,并有效通风。水桶、水线、饮水器、料盘、料线用次氯酸钠或二氯异氰尿酸钠等浸泡消毒。场区道路、空地用火碱、次氯酸钠等消毒,每星期消毒2~3次。粪污做好防渗漏处理,并堆积发酵。

2.3.2 免疫接种 接种小鹅瘟疫苗可预防该病。种鸭可在40~50 日龄和80~90 日龄接种,雏鸭1日龄接种小鹅瘟弱毒疫苗或注射小鹅瘟抗体,一星期后再注射一次。已经发生喙短、骨骼短粗的鸭无治疗价值。

3 坦布苏病毒感染

水禽坦布苏病毒感染是由坦布苏病毒(TMU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水禽。

3.1 病原及流行特点

坦布苏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恩塔亚病毒群,不耐受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不耐热,56 ℃30 min即可灭活,其对酸较敏感。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主要发生于新种水禽,经年的种水禽很少发病。反季节生产的水禽产蛋期在夏季,发病率较高,而自然产蛋的水禽秋季开产,发病率较低。

3.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5 d,发病率达100%,死亡率一般在1%~5%。急性感染种禽发病1 周左右产蛋量急剧下降到5%以下,其蛋质下降,产软壳蛋、砂皮蛋、畸形蛋和无蛋壳。

病禽采食量下降,体温升高,排稀薄、绿色粪便,肛周被污染,部分病禽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甚至瘫痪,产蛋明显减少。耐过禽1 周左右开始好转,2~3 周基本恢复采食,但产蛋率难以达到高峰。

产蛋禽病变集中在卵巢,其卵泡萎缩、变形,卵泡膜充血、出血,蛋黄破裂甚至发生卵黄性腹膜炎。有时见病禽腺胃出血,胰腺水肿、出血,心冠脂肪出血,脾脏斑驳,呈大理石样,或极度肿大并破裂。

3.3 防控

加强水禽场生物安全管理,落实各项生物安全制度和卫生防疫措施。禁止无关人员入场,生产工具、设备设施等经常清洗、消毒,并专用,严禁借出,场外车辆或工具不得进入生产区。

不从疫区和发病场引进种蛋、禽苗和种禽,引种前应严格检疫。做好日常管理,培育健壮的雏禽群。放牧应避开疫源地、候鸟栖息地和喷洒过农药的地方。实行全进全出制,并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订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保持禽场水体卫生,最好直接引用无污染的江河水,通过进水排水系统控制好水质。定期用漂白粉等对水体进行消毒。

每天清扫禽舍与运动场,清除粪便,更换垫料,清洗料槽和水槽。禽舍每周消毒一次,舍外环境每月消毒一次,收集的种蛋要消毒存放,工具也应定期消毒。禽场可交叉、轮换使用多种消毒药,如百毒杀、石灰乳、漂白粉、烧碱、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进行消毒。粪便、垫料、饲料残渣、病死禽等无害化处理。

4 痛风

痛风是水禽体内蛋白质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本病的特征是尿酸盐和尿酸结晶沉积于病禽内脏、输尿管、肾脏和骨关节腔中,引起高尿酸血症。

4.1 发病原因 痛风与饲料营养配制有关,还与药物中毒、传染病、饲养环境、肾脏机能障碍等有关。

4.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禽生长缓慢,部分成为僵禽,零星死亡。患禽萎靡不振,羽毛蓬乱,食欲不振,少食或不食,逐渐消瘦、衰弱,喙、蹼苍白,贫血,粪便稀软,有时呈白色糊状。许多患禽腿部关节脓肿,站立不稳,触摸有热、痛感。

剖检病禽见肝肿大,瘀血;心包、气囊上有白色、豆渣样的尿酸盐沉积,有的肝、脾、心、肠系膜表面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肾肿大,表面密布白色尿酸盐斑点或形成花纹,切开见大量尿酸盐沉积,肾小管变粗;腿部关节表面和关节腔内有大量尿酸盐沉积,病重者尿酸盐呈石灰样沉积。

4.3 防控

4.3.1 调整日粮 病禽隔离饲养,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停用肉鸡肉鸭饲料,多喂青绿饲料和农副产品下脚料,日粮中适量添加多维素,尤其是VA,并在饮水中加入0.02%的高锰酸钾或5%的食用碱,促进体内尿酸盐排泄。

检查日粮中矿物质尤其是钙磷的含量和比例,保持钙磷比为2∶1。

4.3.2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禽舍通风、干燥、清洁,放牧环境良好。避免氨气等有害气体危害水禽,不用或少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

猜你喜欢
水禽致病性禽流感
精彩绝伦的“水禽秀”
水禽耳边有枪声
水禽的画法(六)
水禽的画法(二)
禽流感
尿感方清除受感染膀胱上皮细胞胞内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作用
美国7月禽流感频发复关或延迟至明年二季度
海洋致病性弧菌常见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不同免疫方式对水禽的免疫效果观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