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7 07:17:52
中学生天地(C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洗尘小说集散文化

荐读人:李苇子

青年作家,作品散见于《大家》《青年文学》《西湖》《山西文学》《湖南文学》《天津文学》《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刊物,小说作品《老虎拔牙》获《上海文学》新人赛“佳作奖”,出版有小说集《归址》。

《清水洗尘》

迟子建/明天出版社

迟子建,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小说集《清水洗尘》收录了迟子建《清水洗尘》《雾月牛栏》《会唱歌的火炉》《年画与蟋蟀》等作品。这位蜗居在东北亚高寒地带的女作家,用妙笔生花的文字,谱写了一首首温情的歌谣。

推荐理由

“故事通过一个孩童的视角,让我们看到,那些匍匐在黑土地上的人,对生活中某些时刻仪式感的内在需求,而那些匍匐在黑土地上的人,就是你我。”

迟子建是个多面手,长篇、中篇、短篇,甚至是微小说,都驾轻就熟。但我认为,其艺术成就最高的,当属短篇小说。小说集《清水洗尘》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同名小说《清水洗尘》。应该说,这是一篇标准的迟子建风格的小说,典型的散文化叙事,淡化故事情节,削弱所谓矛盾冲突,甚至是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用真实可感的细节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深知强化情节的小说远比冲淡情节的小说更能讨好读者,换言之,没有故事的小说是需要作家的勇气的。

由此看来,迟子建是个有诗人情怀的小说家。这种散文化风格、诗意表达,在与其同乡的另一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的小说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呼兰河传》)。大概,是那个天高云阔又澄明的世界,塑造了那里的作家这种恬淡的气质。

《清水洗尘》的故事非常简单。在东北民间有种习俗,过年之前要先放水。所谓“放水”,就是洗澡。有个叫“天灶”的男孩,每年这个时候,父母便委派他以重任——烧洗澡水。尽管如此,天灶却从来没有单独的洗澡水,都是用奶奶洗过的水给自己洗。青春期的天灶终于决定不再用别人洗过的水,他要用一盆属于自己的清水,好好地给自己除一次尘。由此引发了奶奶情绪的波动(认为孙子是嫌弃她脏)。

故事通过一个孩童的视角,让我们看到,那些匍匐在黑土地上的人,对生活中某些时刻仪式感的内在需求,而那些匍匐在黑土地上的人,就是你我。想想看,我们每个人在成长中,是不是都有过自我意识猛然觉醒的时刻?我们往往不会诉诸惊天动地的极端,普通人的生活常常是鸡毛蒜皮。因此,当我们在阅读天灶的故事的时候,其实是在拥抱当年那个衣衫单薄的自己。

猜你喜欢
洗尘小说集散文化
评晓苏最新小说集《老婆上树》
下水作文大家谈
塑造藏族文化的现代主体性人格——评梅卓小说集《麝香之爱》
阿来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6:04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中华诗词(2019年10期)2019-09-19 08:59:58
岁末感怀
父 爱
中国诗歌(2017年12期)2017-11-15 04:04:05
探究新形势下散文化在新闻采写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2015年11期)2015-07-18 11:15:06
新闻散文化写作探究
新闻传播(2015年13期)2015-07-18 11:00:43
草原上有一个美妙的传说
草原迎宾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