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探析

2019-12-27 16:40陆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大学

陆萍

(青海大学,青海西宁 810016)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交流愈加紧密和频繁,因此,对具备国际通用语(就目前来看依然是英语为主导)技能的人才需求更加迫切。但是,作为提高人才英语技能和文化重要途径的大学英语课程却还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多样,与院系人才培养方案不切合等问题,近些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不断增强,新的学术观点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但到目前为止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仍不甚明确,加之各类教材充斥市场,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涌现,大学英语学时学分压缩等,大学英语何去何从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这就让地处西部民族地区的高校更显得无所适从。笔者认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应该明确自己的首要目标是要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基准,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服务。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应该结合目前大学英语教育界的主要学术流派观点,结合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学情和师资情况,探索自己的改革方式,让大学英语教学更加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笔者将以自己所在高校为例,浅谈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内容的优化的方向性。

1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国际视野等为主要指南,但是由于教学目标比较宏观和抽象,全国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没有统一,教学内容完全由选择的教材决定,教材一换教学内容随之改变,这与其他课程甚是不同。加之各高校生源质量相差甚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近几年大学英语学时学分大幅度缩减,而社会又只普遍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为检验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标准,鲜有对跨文化意识、国际视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注,在这些能力方面也没有像诸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之类的检验方式和标准。这就导致不同院校的英语教学目标和侧重点大不一样,尽管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均参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制定,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内容依托的是各自学校选用的教材,没有定式,课程目标、授课方式等相差各异。生源较好的院校,教师的教学灵活性大,更注重高阶能力培养,教师没有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考研所带来的压力,院系培养目标中也对人才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所强调。而地处西部民族地区的高校受生源差异性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影响,教师被迫更注重低阶目标,而院系对跨文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鲜有提及,注重学生四六级过级率。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2018 级生源英语高考分数最高分142 分,最低分有零基础的民族生,平均分数为95 分左右,120 分以上学生占比约22%,90 分以下占比约30%,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且整体英语基础薄弱。尽管近几年我校大学英语一直实行分级教学,并不断朝着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听说训练,计算机辅助教学,交互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开展,课堂氛围有了极大的提升,学生锻炼口语的机会增加,学生在各类英语竞赛中获奖层次也越来越高,但鉴于学生整体英语基础薄弱,主动学习能力不足,导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过级率较低,大学英语课程自然成为学校、甚至学生的众矢之的。在学术界大力抨击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却需要思考如何在坚持课程本应具备的教学目标即提高语言综合能力,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的同时,让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包括笔者所在学校的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还仅仅是一门课程,没有形成课程体系,没有给学生提供多元、个性的学习方案,这与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不相符,也不利于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因为大学英语教师绝大多数都是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毕业,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如文学、翻译等,而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研究相差甚远,加上大学英语课程普遍授课压力过重,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备课量大,如教材一换就要重新备课,教学目标涵盖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篇章内容涵盖社会各个领域,挖掘教材内容的同时还要搜掠大量相关主题的文献资料充实自己同时给学生提供学习素材,此外还要准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讲解内容,同时大学英语班级较大,批改作业、试卷等耗费精力,久而久之,教师的专业逐渐荒废,科研能力下降。即便是教学研究也受到大学英语仅为一门课程,申报教学研究课题往往出现内部竞争,受同一课程立项数量限定等制约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研究热情也不高。

2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内容优化的尝试

纵观上述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经过研讨,确定首先赴该校院系开展调研,了解该校各院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调研结果显示,该校师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需求是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少有对英语口语能力提升的需求,更少有提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开阔的需求。经过调研,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首要目标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方案,有效地促进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研究的发展? 如何调整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使其能够与四六级有所衔接,让学生不再抱怨课程学习与四六级的不统一,并能通过教师的引导,有效地提升其四六级通过率,满足师生的迫切需求?

经过认真研讨,团队分析了四六级过级率低的原因,并经过两年的准备,团队制定出新的课程建设方案,即将原本两年制的大学英语这一门课程,扩充由11 门课程组成,分两个阶段的课程体系。第一阶段为一年级综合英语强化阶段,继续分级制度,学生按高考成绩分A,B,C 三个级别。通过加大学时,即从原来的两学期112 学时加大至144 学时,巩固强化语言基础。A级教学注重听、说、写能力提升,注重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B 级注重夯实语言基础,提升听说技能,并加以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培养。C 级鉴于许多同学是民族生,英语基础几乎为零,所以教学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对语音语法的讲解。此阶段教学的目的就是保持住学生已有的高中英语水平,并通过大课时学习,让学生在高中学习和大学学习之间形成平稳的过度,通过对英语学习时长的加大,使其继续重视英语的学习,从而持续提升其英语综合能力。加大的课时部分并不增加教材的教学内容,而是作为拓展技能的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拓展训练,即A 级学生因为语言基础教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求知欲也较强,可通过主题拓展阅读、时事新闻报道与分析、TEDTALKS 学习与讨论等强化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拓展培养其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B 级拓展需强化语言基础,教师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的讲解和分析、新闻听力训练和实用写作练习等方式夯实语言基础,促进其在考试中成绩的有效提升;C 级通过课堂游戏活动,词汇与语法的补充练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基础。

第二阶段为二年级拓展阶段,我们为学生提供10门英语课程供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包括不面向三个级别的英语技能类课程,如英语进阶、高级听说等,英语文化类课程,如英美短篇小说、西方音乐与文化等,以及学术英语课程,如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在英语学习与学生的专业学习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这一阶段的设置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多元性,满足个性需求的课程,同时为教师的专业研究和职业发展提供平台。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开设课程,能有效促进其对专业的持续学习和研究,有利于其后续科研能力的提升,也能促进其教学的热情。同时在申报各类教研项目时,大学英语教师有了更多的机会,如在过去大学英语仅为一门课程,两位教师同时申报课程建设几乎不可能,一般都是课程负责人申报建设,而其他教师也没有热情参与。在申报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是也存在同一课程的内部竞争性以及立项时考虑所属课程而限制数量的可能性。现在大学英语课程有11 门课程,可以申报11门课程建设项目,同时也扩展了教育教学项目申报和立项的数量。

该次课程体系的建设通过不同阶段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侧重,充分发挥教学促进学习的作用,增强英语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协助学校人才的培养需要。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施,通过学生座谈,我们了解到学生对这样的教学变革持积极态度,普遍认为大学英语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其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课程选择性,既有专向性,又有趣味性。团队也认为此项改革不仅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科学和教学研究,有利于其职业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任重而道远,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构建应因地制宜,既要体现出课程对学生语言技能方面的提升,对其专业学习方面的支撑,又要体现在人文思想方面对学生的培养,还要符合自己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体系的构建和内容的优化还需考虑时代的特征,以及自己学校的发展变化。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