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娜娜
(汝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河南 汝州 467599)
美术教育以独特的语言,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精神交流和对话,色彩、线条、结构、图像等元素就是其语言的基本要素。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角度来指导课堂教学,对于美术教育者而言,应从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学术理念出发,用美术学科特有的语言对其中所蕴含的哲学价值进行阐释,这才是学生应该学会、掌握、认识的关键。
美术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技艺技法、色彩结构,让学生掌握艺术的真理,而且还要通过艺术欣赏、创作加深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在思想上逐渐成熟。
例如,清代画家黄慎就喜欢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包括最底层的乞丐、渔夫、樵叟等,其作品《渔父图》展现了一位渔夫持杆提鱼,步履蹒跚,脸上胡须皆白,皱纹纵横的样子,这样的作品更能增强学生对现实人生的思索。美术教育者若是没有成熟的思想或者不能培育学生成熟的思想,那么就只能当作“画匠”,传授的只是没有灵魂的技法[1]。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就是培育学生的哲思,也就是把一切关涉到美术教育的观念、技法、色彩等纳入理性的评判中,尽管说美术创作离不开感性思维、浪漫主义色彩,但缺乏理性反思的创作终究没有生命力。
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理论与创作的过程中获得内心的“自由”,让心儿跟着“梦”飞扬,获得心灵上的解放。因而,美术教学要促进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使其成为创作的源泉,借以培育更优秀的人才。借用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学生如果只认识美术教育的“冰山”水面以上的部分,对于水面以下的内容不求甚解,换句话说,如果美术教师仅仅讲授如何去画而不让学生去反思人生,即使创作出作品,也是缺乏生命力和动感的。因此美术教师的教学与研究,应从解答学生人生困惑开始,展开人生哲学的追问与反思[2]。
真正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是使情感退居于现实场景、人物、事件的背后,忠实于对现实生活场景的观察,虽然对现实的选择也有特定情感的支配,但其情感一般偏于理智型而非迷狂型。
出于升学的目的,一部分学生选择美术专业,开始把美术学习和自己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想法无可厚非。美术教育要在考虑学生的这些现实需求的同时,培育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不要完全把美术学习与研究作为功利性的工具,而应该在体现其社会价值的基础上,让艺术展现自己的真善美。孔子曾经说过“尽善尽美”,艺术其实就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不管艺术形式如何,其所体现的“真”就是对现实真正反映,这也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善”就是人性的美好和光辉,人之初性本善,这也是艺术的精神核心;“美”不仅体现艺术的形式美,还体现了内涵美。也就是说,美术课堂教育要培养学生对“真”的探索、“美”的向往和“善”的呼唤[3]。美术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创作与欣赏的过程中实现内心的平静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而带动大家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生掌握基本技法、画法和理论属于“立”的范畴,因为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精湛的技术才能为“破”奠定基础。对艺术包括绘画实践、艺术潮流、艺术理论等方面内容的批判与反思精神也尤其重要,艺术就是在“立——破——立”的无限循环中实现升华。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大地出现了诸多美术流派,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轨迹、脉络,美术创作开始真正回归到现实主义轨道。美术评论家陈履生说:“伤痕美术的出现,表现了那一段时间中国知识分子对当代人文的一种反省,其主题是反思‘文革’对于大众生活方方面面产生的影响。而中国知识分子也再一次意识到,作为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他们把对国家符号的崇拜转向了对于普通社会人文生态的关注。”因而,美术课堂教学就要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反思性眼光”,使教学目标中的基础知识、价值理念、绘画技法实现由“模糊”到“清晰”,由“零碎”到“系统”,由“认同”到“质疑”,以及最后再到“认同”的过程[4]。同时,梳理不同流派观点、实践价值、发展脉络等对克服狭隘的视野,融会贯通各种研究成果,开辟美术哲学思考和发展的新时空有重要意义。
美术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想学有所成,除了专业技术,还需要掌握多种学科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不仅需要学生自身努力学习,教师的引导、传授也很重要。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知识的简单传授,其实质是多学科知识的交融组合以及多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对话,这一点在历代艺术家的理论与创作中得到体现。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再加之熟练地运用专业技能,才能真正的用作品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真正创作出有内涵的作品。
教育教学是一类复杂的社会活动,美术学科教学既然提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就不单单是知识的累积与传授,也不是唯我独尊,而是一种多学科知识的邀请和凝聚,或者说在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一次严肃思想的旅行。要想对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塑造,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文化修养,以身作则,给学生学习起一定的师范引导作用。同时也要创新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这是一项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注意的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