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重庆三峡学院图书馆,重庆 404000)
近年来,随着我校综合性应用性大学建设的步伐加大,学校强化“三峡”“应用”等特色项目建设,以及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求,用户对数据库信息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专业性及区域性特色信息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强。因此,在学校图书馆建立能反映学校学科重点和图书馆馆藏特色、具有区域特征的特色数据库就变得十分迫切。同时,由于该校、该馆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以及该馆现有的特藏资源,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数据库——三峡特色数据库,能进一步满足学科教学科研需要,也能进一步提升学校图书馆建设水平,增强辐射区域功能,提高我校图书馆在业界的声誉。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这几年的发展,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目前该馆关于三峡资源的特色馆藏,却仅限于该校师生通过图书馆手工借还来流通使用,利用率不高。要实现在网络环境下对该馆特藏资源进行全文检索、全文下载,信息资源共享,必须建设三峡资源特色数据库,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使用,使传统文献在网络环境下重新体现其资源价值。
为该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各高校图书馆的根本宗旨和神圣天职是为该校教学和科研服务,这是高校图书馆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在该馆建立三峡资源特色数据库,有利于该校师生更好地了解和从事三峡各方面的研究,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建立三峡特色文献数据库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整理、保存三峡库区丰富的信息资源。目前,随着三峡工程的进行,一些三峡的著名景点,及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的文化等正在逐步消失。因此,该馆作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唯一的一所高校图书馆,有责任也有必要全面地收集、整理、保存三峡库区宝贵的地方资源,因而建立三峡文献特色数据库势在必行。
资源共享是数据库存在的意义,三峡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本着“统一平台,统一界面,统一风格,统一标准”,充分体现出特色数据库的资源共享原则,建成后的特色数据库除完全向校内开放以外,同时根据一定的协议,可以向该地区并逐步向全国开放。
与一些综合的大型的数据库相比,三峡特色数据库的独特性原则首先体现在特色内容和特色服务。早在2005年,该馆就开始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收集相关的三峡地方文献资料,并对我馆的特色馆藏资源进行整理加工,建立了专门的,能提供藏、借、阅、查一体化服务的三峡资料信息中心,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满足特定研究人员的需求,又可以满足特定课题特色文献服务要求,这充分体现了文献资源的特色性。其次,三峡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在硬件、软件和数据库的结构与一般数据库的建设不同,具有特殊性。
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指数据库建设的生命,它是实现数字资源共享的前提,是建设高质量特色文献数据库的根本保证。因此,数据库必须尽可能采用国际、国内通用的数据著录标准、数据格式标准,数据标引标准、规范控制标准及协议进行系统化组织。特色数据库标准化建设的捷径,就是遵循CALIS 中心研制的专题特色库标准化规范,来进行该馆三峡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是科学研究的前期工作,在通过长期的读者跟踪调查,馆内馆藏资源调查,学校科研项目调查,经过反复验证,终于在2005年确立了三峡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的项目。三峡特色文献数据库存主题的确定,同时也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所处的区位文化优势:学校身处三峡库区腹地,三峡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是重庆主推的重要文化品牌;二是学校的办学定位:立足三峡、服务库区、面向全国;二是学校的科研优势所在和发展方向。学校三峡文化研究历史较长,成果丰硕,是全国三峡文化研究的重镇。在今后相当长一估时期内,仍是学校特色科研的重要方向,对特色文献数据库需求迫切。
由于该校处于三峡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确立建设三峡特色数据库的主题后,图书馆相关人员加强对有关三峡工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收藏有重庆至宜昌间各市、县的通志、府志、市志、县志、史稿、地名录、年鉴、各行业志、军事志、航运志、教育志、交通志等共2 000 余种,抢拍三峡库区的照片共40 000 余张,反映三峡库区的故事片、风光片、历史片的VCD 共400 余种。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反映了三峡地区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具有强烈区域特色的馆藏文献。近几年来,该馆购买了一批数据库,里面也包含有大量相关的电子资源。同时还收集整理了许多网上的相关信息资源,再次是到相关地方部门及个人收集,这就为三峡文献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对收集的特色文献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部分整理出来的文献已在该校三峡特藏文献信息室展出,受到各级领导及专家的一致好评。
根据特色文献数据库管理硬件、软件平台的要求,在通过社会招标,经过反复的考察、对比之后,学校选定了重庆尚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数字文献处理系统。目前正在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不同的资源类型有不同的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数字化加工。
3.3.1 对纸质载体资源的数字化加工
首先对纸质载体的资源通过图像扫描输入,然后进行OCR 字符识别和校对,再辅之以全文检索系统,从而构成全文检索数据库。
3.3.2 对图片资源的数字化加工
图片数字化的第一阶段是图像扫描,图像扫描必须清晰,这样就可以保证后期制作的效果,然后是图像处理,就要对图片画面的选取、图片发布的格式、图像文件传输与存储等进行研究,最后是图像文件的发布,力求图文并茂,对图像做出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3.3.3 对电子资源的数字化加工
首先把电子资源转换成自有的电子文档,然后再进行校对,最后对电子文档进行元数据标引。
目前,该馆三峡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是:正在对纸质文献经过数字化扫描,资源加工,整合,形成具有良好的检索途径的标准的特色数据库,该数据库现在已经全部完成,对进一步促进三峡地方文献的研究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之后进入数据维护阶段。
三峡地方文献具有数量大、文献种类多、载体复杂、多媒体信息不断增加的特点。因此,三峡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既要反映三峡地方文献的特点,又要根据学院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便于操作,并能尽量实现网上的数据发布。
在该馆建立三峡书目数据库的过程中,首先将馆内与三峡地方文献资源相关的馆藏书目整理出来,再按有关专题分类,最后把这个书目数据库发布于网页上,使读者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所需的相应的资料。
对一些非常有研究价值,已不涉及版权的重要的三峡地方文献,主要采取扫描技术全文录入,建立三峡文献全文数据库。这种数据库记录内容翔实,具有极高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又方便读者操作,利用率十分高。
对该馆已有的三峡文摘资源进行整理加工,建立三峡文摘数据库,有利于及时有效地管理信息资源,能更快地通过网页发布,让读者及时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正在向自动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方向迈进。作为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对接需求,迎接挑战,努力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数据库建设,为我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这是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前进的方向。重庆三峡学院图书馆抓住有利的时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馆藏丰富的三峡特色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积极开展三峡特色文献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这一工作必将促进学校图书馆事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