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学文
(中共法库县委党校 辽宁 沈阳 110400)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持续40年。改革开放初期,释放农村经济活力、解放农村生产力是第一主题;在后续的改革中,发展第二产业又成为主要改革方向。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和改变产业结构是现今改革的主旋律。
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旅游产业越来越得到各方的重视。文化旅游产业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文化旅游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文化活动为目的[1],文化旅游是在旅游过程中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的行为过程。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旅游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鉴赏各地传统文化、探寻名人踪迹的热情高涨。一方面,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对文物古迹、自然风光的欣赏;另一方面,旅游者即使看到了文物古迹,也难觅它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展示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使文化旅游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欧美国家,文化旅游是最受欢迎的旅游形式[2],在旅游业中所占比重较高。纽约百老汇、巴黎时装周、戛纳电影节等知名文化旅游品牌享誉世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文化旅游为建立城市品牌形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国内旅游一直以景区景点的观光旅游为主。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旅游需求持续高涨,同时,对高质量的文化体验需求显著提高。但是在假期等旅游旺季,景区、景点人满为患,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大不如前。旅游市场空间极大,文化旅游大有可为。
2004年3月,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在桂林开演,其经营成绩和门票收入十分突出,是中国文化旅游的重大突破,对全国其他文旅项目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2019年元宵节,北京故宫600年来首次开展灯光秀,引发全民追捧。沈阳故宫推出的大型清文化主题演出,让游客参观故宫的同时近距离体验了清文化的魅力。东北各地开展的冬捕节,参与度更高,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法库每年举行的飞行大会,也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旅游项目。
2018年10月首届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在西安召开,其主题为“融汇思想,共筑未来”,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促进世界各种文化不断融合。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世界旅游业要加强合作、互通有无、交流经验、互相借鉴、共同探讨文化旅游业发展思路。这为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扩大世界影响力、构筑全球旅游业的未来创造了契机。
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是亚洲文化交流的盛事,其中“文化旅游与人民交往”分论坛着重关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在人类历史中,各民族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每个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前进的基石;各文明互相交流、交相辉映,最终演化为现代文明。世界历史证明,文明和文化只有互鉴、交流,才能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共同推进人类进步。
独特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成为各个民族的共同愿望,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课题。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重要课题。推动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取长补短、求同存异,使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为人类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讲好中国故事。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方式。文化旅游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第一,是以文物、历史、遗址、古代建筑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第二,是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第三,是以风俗习惯、节日庆典、祭祀、婚丧嫁娶、文娱活动和民族服饰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第四,是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
开展各个层次的文化旅游是顺应“一带一路”战略要求,满足各文明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需要;另外,通过旅游业获得的经济收入,可以更好地为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保障。
旅游产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而不断发展,人们对满足精神文化的体验需求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前提和动力。每个特定的地理区域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文化,依托各地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全国有很多地方兴起了文化旅游热,如桂林、西安、北京等。其实,除了这些闻名于世的著名旅游景点,很多具有特色的县域也可以广泛开展文化旅游。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地理交通等因素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俗和文化现象,这些不同的风俗民情一方面仍然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而开展文化旅游正好是一个很好的保护传统文化的举措。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在经历深层次调整。第三产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加大,并具有吸收就业人口多、污染少等优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逐渐成为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发力点。总之,开展县域文化旅游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全球交流,推动世界各民族文明互鉴的需要,也是世界旅游发展形势使然,更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地区都有它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风俗习惯、历史传承。“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提示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似劣势的自然、地理条件,其实蕴藏着巨大的优势。以这种思路看问题,我们发现在法库县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很多有利条件。
1.交通便利
法库县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位于辽宁省北部,距离沈阳90公里,属于沈阳1小时经济圈范围。同时,法库位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四个城市区位中心,交通便利,在东北三省地区的区位优势明显。
2.沈阳后花园
沈阳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东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是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效应明显,市民休闲娱乐需求大,特别是周末等小假期,市民到郊区短途游的需求旺盛。法库县位于沈阳1小时经济圈内,具有作为沈阳后花园的得天独厚优势,三山一水六分田的地貌特征,适合开展各类休闲旅游活动,非常适合市民一日游,应结合本地的人文地理和母城的人才优势,适宜开展文化旅游活动。
3.四大产业品牌
“中国瓷谷、北方通航、中国牛县、山水法库”四大产业品牌,使法库声名远播,蜚声海内外。法库的主导产业有“一区三园九大产业”之称,其中最具盛名的陶瓷产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被誉为“中国瓷谷”“东北瓷都”。产品覆盖了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台湾、香港等地区,并远销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通航产业园区成立于2009年,“沈阳法库国际飞行大会”“空中玩都”“中国最美丽的天空”“亚洲通航之都”这一连串的优秀品牌形象,对提升法库的影响力具有巨大作用。
4.四大文化品牌
“大辽福地,宰相故里,白鹤之乡,人文法库”是法库的四大文化品牌,较好地概括了法库的人文特点。法库支柱产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影响力和外来人口的增多,都使法库四大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综合以上地域、产业优势,发展法库的文化旅游产业将大有可为。
法库县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开展文化旅游的一片热土。
1.大辽福地,宰相故里
法库是辽代“萧氏后族”的重要聚居地,开国皇后述律平及其兄弟的后代们在此繁衍生息,使法库承载着诸多的辽代历史、风情趣闻。法库古名为“昌平堡”,契丹建国之初,常常进犯中原,掳掠中原百姓,其中包括在幽州城北昌平县(现北京昌平区),俘虏了大批汉民。这些汉民分封给了萧氏后族,萧氏后族按照当时的做法,兴建城堡,安置汉民。为解汉民的思乡之苦,城堡取幽州老家之名——昌平堡,如今“法库”之名实为清代之后的事了。法库的“叶茂台辽墓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发掘20余座辽墓,包括北府宰相萧义的墓葬,其墓志铭记载:“葬于辽川之右,圣迹山阳祔先茔也”,可见此为萧氏家族的祖茔地。
2.特色白酒小镇
酒是人类一项古老的发明,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它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还有精神文化价值,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人生态度等诸多方面,饮酒也可以说是在“饮文化”。大孤家子镇是全省唯一的特色白酒小镇,以爱新觉罗祖家坊酒业和老北味酒业为龙头,形成了以满族风情为特色,以休闲旅游为主要形式的酒文化交流、展示、传播中心。
爱新觉罗皇家博物院为国家AAAA级景区,形成了以皇家烧锅传统酿酒工艺为核心的工业旅游观光景区。景区内展示爱新觉罗皇家酒文化,充满满族风情的皇家建筑及上千件文物别具特色。厂内传统酒海糊制工艺、传统造纸工艺、酿酒石锅和泥窖为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100吨传统手工糊制的大酒海保持着世界吉尼斯纪录,长达1公里的地下酒窖别具一格。老北味酒文化旅游景区亦另具特色,拥有传统酿造体验坊、满族传统酿造科普坊、酒文化博物馆、民俗农家乐、清香智慧亭、浓香长寿亭等多项旅游项目。
3.“东北瓷都”
法库最广为人知的称号是“东北瓷都”“中国瓷谷”,法库的陶瓷历史非常悠久,不仅有辽代古窑址,而且被誉为“一代瓷神、两朝督陶、法库人杰”的清代督陶官唐英就是法库人,2019年陶博会期间唐英雕像在法库陶瓷创意中心门前揭幕,为法库陶瓷文化又加一个新元素。法库陶瓷创意中心是法库发展陶瓷文化旅游的一张王牌,在这里研制出了一千年前辽国贵族享用的“辽白瓷”,它瓷胎莹润、剔透、光彩照人,仿佛让我们梦回大辽;在这里,可以看到国内外陶瓷工艺美术大师进行陶瓷创作、设计、展示,如果有兴趣,游客还可以亲自体验陶瓷的制作过程,创作属于自己的陶瓷作品。
4.白鹤楼
“南有黄鹤楼,北有白鹤楼”,白鹤楼与一个辽代传说有关。据说一只白鹤曾在危难之中救过萧太后,为了纪念白鹤救主,修建了白鹤楼,但由于战乱等原因没有完工。白鹤楼的重建,一则体现了中国人爱鹤、敬鹤的文化传承;二则体现了现代法库人热爱白鹤、保护白鹤、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法库的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是白鹤迁徙途中的重要中转站、加油站,全球百分之八十的白鹤在这里休息、进食、补充能量。
5.缸炉烧饼
法库地处满族文化中心沈阳附近,是感受满清民俗文化的好去处。这里具有独具特色的传统美食——缸炉烧饼,因其制作工具为陶瓷大缸,使用炭火烘烤,故名“缸炉”,被誉为东北一绝。
法库县政府非常重视相关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法库县有区位优势,有旅游资源,有政府的支持,加上合理运作,完全可以将法库打造成一个文化旅游强县。
例如,法库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是以发展通用航空、无人机及其配套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基地,自落户法库之初,就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重要目标。通航产业是法库的重要产业,也是法库重要的文化旅游项目。法库每年都要举行飞行大会,这不仅是商业洽谈会,也是旅游观光大会、飞行体验大会、农产品展销大会等,既是通航工业,又是会展经济,又是文化旅游项目。
法库是沈阳的北大门,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秀水河子战役纪念馆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展县域文化旅游,首先要有持续性,长期坚持,政策连贯,久而久之必有所收获。区域合作,强强联合,是我们旅游后来者强势崛起的必由之路。开展文化旅游,一定要结合五大发展理念,促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个文化旅游项目要形成广泛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宣传和发展。一些广为人知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例如少林寺和桂林山水,早就很有名气,后来又有热播影视剧取景,使它们热度空前,老少皆知。这些旅游地点基础较好,但要想长久繁荣,也要当地人的持续开发、保护、宣传、创新等。其次,有些后来兴起的文旅项目,原来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经过当地人的长时间持续经营,成为现如今知名度很高的旅游热点,例如内蒙古的阿尔山,经过产业转型,开发内部的各个景区、改善服务质量,通过宣传和游客的口口相传,逐渐扩大了知名度,成为旅游热点。
像法库这样的县域,有很多旅游资源,但是这些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这就需要我们广泛宣传,仔细经营,形成口碑,加大建设,完善旅游服务。
这些工作要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持续性。一是当地政府的持续支持。一个好的项目,在一个县域落地生根,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一个好的文化旅游项目形成气候、开花结果,需要较长时期的培育,这就要求各政府在工作中持续跟进,如果半途而废,则会使前期建设成果全部付诸东流,造成不良后果。二是当地旅游项目的持续建设。一个旅游项目可能需要逐渐追加投资,逐年建设、推广,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旅游开发者要持之以恒。要做到低谷时不降低服务质量,有起色时不漫天要价,有长远打算。三是当地人认可度和支持度的持续建设。一个旅游项目,不仅要吸引外地游客,也要在当地人中有很高的认可度。要逐渐培养当地人对旅游项目的自豪感,通过社会活动、电视宣传等,使当地人认识到旅游项目蕴含的文化内涵、重要意义等,潜移默化地改变认识。只有当地人充满自信,才能把自己的家乡热情地介绍给亲朋好友,才能给游客带来愉悦,以形成良性循环。
持续性的县域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需要长时间、大资金投入。这些资金不能只靠当地政府,需要吸引民营资本投入。东北地区的投资环境长期以来为全国投资者所诟病,这就需要我们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民营企业投资。
面对“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困境,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地方法规,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营商环境建设专项整治活动[3]。这对改进营商环境大有好处,但改善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整体协调、共同打造、稳步推进。首先要优化政务环境,政府需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避免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同时要有服务意识,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以促进整体政务环境的提升。其次要优化市场环境,严格按照市场监督规定执行,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最后要重视营商要素环境的建设:一是法治环境,保障营商活动的正常运行;二是人才环境,落实人才政策,做到“引进来,留得下”;三是金融环境,加强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合作;四是社会环境,优化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生活便利性等;五是政策环境,政策要有直接性和针对性。总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民营资本“引得来、留得下、有作为”,是持续开展文化旅游的重要一环,是扩大文化旅游项目影响力的保障。
随着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各地都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法库周边各个县域也不例外,都非常重视文旅业的发展。例如新民市的三农博览园,以“三农”为主体,浓缩了东北百年农史,融合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园区,有一定知名度。康平县的卧龙湖大辽冬捕节,以辽河渔猎文化为基础,以契丹辽代渔猎文化为主要内容,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冬捕活动形式,在辽北具有一定影响力。临近县域的文旅项目和法库的文化有很多共通之处,可以互相合作,互通有无,共同壮大临近区域的文化旅游影响力,在避免恶性竞争的同时实现共赢[4]。
具体做法可以有以下一些尝试:第一,举办重大文旅项目时,互相对方推介,扩大影响力。例如在卧龙湖冬捕节时,法库辽文化博物馆(白鹤楼)、大孤家子白酒小镇等对其进行推广。第二,联合设计旅游线路。在设计旅游线路时,可以跨县域设计,提高线路的受欢迎程度、增加收入,为发展下一步旅游项目打好基础。第三,有新文旅项目时互相通告,避免恶性竞争。
发展是长期的主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长期的发展思路。持续开展文化旅游,要与五大发展理念相结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化旅游是第三产业的一个创新发展思路,融合风景、文化、民俗、会展、工业、农业等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协调发展主要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县域开展文化旅游,是协调发展的一种尝试、一个思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将带动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文化旅游是绿色发展的一个较好的方式,以前的发展模式,往往不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给人民生存环境带来不好影响,绿色发展就是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改变发展模式,既发展经济又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开放发展是文化旅游业的一个特点,一方面需要外来的游客到我们的景点旅游,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向其他地区学习,把我们的事业做得更好。共享发展就要惠及更多人群,比如我们与农业合作社惠及了农民,与工业合作惠及了第二产业等等。
文化旅游业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是满足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的重要形式,是县域居民扩大收入的重要方式,此为“天时”。法库优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旅游业基础,此为“地利”。党中央在新时代的英明领导,正确的发展理念,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人们发展旅游业的热情,此为“人和”。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只要我们树立信心,持续开展县域文化旅游产业,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果,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