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聪,秦宏毅
(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深刻分析当前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的基础上,透彻地指出当前宣传思想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理念。这些创新理念为新时代持续深入顺利开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状况、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的理念,不仅为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保障,而且为新时代全面开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奠定强大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2]虽然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但是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对人们的社会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国家的整体发展中,不仅要注重经济、政治、科技等“硬实力”的发展,更要兼顾文化、艺术、思想等“软实力”的提升,因为后者在某种程度上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历史告诉我们,意识形态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国家和社会的长久发展。回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的惨痛命运,归根结底是其因为忽视和放松意识形态建设。美国学者大卫·科兹曾经向人们展示了一份来自美国的苏联问题专家在1991年6月做的调查,结果表明当时在苏联约有1/10的人具有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且支持社会主义模式的运行。持有希望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主化的人有12.3%,而将近8成的认为苏联应当实行资本主义。[3]这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苏联解体是因为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导致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锐减。这恰好与亨廷顿所阐述的“苏联败在了意识形态上”的观点不谋而合。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工作至关重要,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国要想在改革发展中立足根基,必须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管理,才能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变。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管理,首先要坚持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4]为了让反映人民心声、体现人民意志的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让党的宣传思想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我们就应该从党管宣传的政治定位来把握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导权。这就对宣传思想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宣传工作者在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时必须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不动摇,坚决同错误的思想观点作斗争;善讲党的主张,灵活多样地运用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宣传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四个意识”,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意识形态工作的稳定发展才能带来国家整体的安定和谐。因此,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全党同志都应不断增强世界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开拓新的发展思维,明确意识形态工作对国家及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这样才能促进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实践不断向前发展,保证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战略地位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5]新时代推进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向前发展,必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扬。
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发展紧密相连,一方面,它要为人民群众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它也要通过人民群众的发展来壮大自身。首先,马克思在著作中反复强调其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是为了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和自由服务,代表着他们的根本利益,他坚持“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壮大”[6],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其次,马克思也强调,“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表武器的批判……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7],历史活动中的人民群众也是具有无限潜力的。因此,新时代贯彻落实好党的宣传工作就要真正的深入人心,要将意蕴丰富的思想哲理以通俗朴实且生动的“人民”话语表达出来,构建出群众喜闻乐见又能心领神会的话语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勾勒起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作为其持之以恒的执政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努力发展社会生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方面需求。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的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8],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向前发展的动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主体,要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致富。进入21世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深深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凡事以人民群众为本,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群众的心声完美结合,提出了包含人民诉求和时代特色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要求开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不能简单地浮于表面,要真正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人民群众所想,做人民群众真正想做的事情。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宣传思想工作者改变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式、方法、手段等,变理论的灌输为双向的互动,强调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作为出发点进行宣传教育,让人民群众真正实现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双丰收。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讴歌和反映劳动人民艰苦创业、勤劳勇敢、团结奋进精神的优秀作品,让鲜活生动的榜样力量和振奋人心的中国故事激发社会正能量,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品质的精神需求,从而激发广大劳动人民向着美好生活而不断奋进。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9]。
对外宣传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国内外发展大势,多次对党的对外宣传工作作出重要论述。这些新思想、新论述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对对外宣传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更为我们在国际社会树立大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推行中国观念、传播中国声音、提高国际话语权指明了方向。
如何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了不同的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突破封闭保守的思想,积极与国际社会接轨,勉励新闻工作者要“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10]。改革开放初期,乘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浪潮,我们党将改革开放和对外宣传工作巧妙结合,让世界了解改革的中国、开放的中国,为今后的对外宣传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进入21世纪,我们党根据世情、国情积极调整对外宣传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对外宣传工作。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更加自信,更加强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信念更加坚定。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有效的依托。当然,提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并不是要对所有文化都盲目自信,而是要注重建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这些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源、中国话语的关键词汇,更是传播中国声音、提高国家话语权必不可少的主旨要素。可以说,文化自信为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要素,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必须自始至终的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为世界的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但近几年,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世界上部分人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怀疑和恐惧,别有用心地制造对中国不利的不实言论,企图阻碍中国融入世界发展的大环境。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舞台上各种文明之间的斗争更加激荡,对国际话语权的争夺也更加激烈。因此,为了在国际社会上增添更多的中国元素,也为了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全面地了解新时代的中国,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更加明确新时代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的职责和任务。首先,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引导国际友人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认识中国发展实际、发展理念、发展前景,大力宣传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驳斥“中国威胁论”“中国掠夺论”等错误言论。其次,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增信释疑、凝心聚力,联结中外,沟通世界”[11],做好中外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要积极利用中国优秀文化、优秀资源开展对外宣传工作,增强我国国际感召力和吸引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我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新时代做好党的对外宣传工作,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重点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加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更新对外话语表达的内容,创新对外话语表达的方式和方法。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根据国外受众群体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寻找适合其接受的话语表达方式,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向其阐释中国的理论、中国的实践,准确清晰地表明中国的立场和主张。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利用好新兴媒体,积极建构全媒体的传播格局。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12]新兴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传播范围更大,时效性更强且运行成本低、快捷方便,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必须借助新兴媒体,壮大对外宣传的力量,增强对外宣传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真正达到“让党的声音传的更广”的效果。
在当今世界,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各国争分夺秒要抢占的战略高地,网络空间的合理利用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提升网络媒体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3]。宣传思想工作者既要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民生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也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网络平台 “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人民群众理解、接受,让理论真正地掌握群众,发挥理论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地强调,中国共产党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执政关。据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比例高达98.6%。[14]由此可见,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网络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利用网络传播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网络宣传工作,不仅要了解宣传思想工作的受众分布,还要注重区分受众类别,对其因材施教,在把握好网络舆论引导时、效、度的同时,善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进行传播,做到精准传播、精准教育。另外,也要提高用网治网的水平,重视和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净化网络生态,坚决抵制网络虚假和有害信息的传播,弘扬主旋律,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提升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强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网络建设,重点从两方面把握。首先,要立足媒体融合的发展背景,强化网络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新时代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引导报纸等传统媒介与网络新兴媒体平台实现一体化,引导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沟通交流,在坚持正确舆论方向的前提下以适当的途径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指引,宣传积极正面的网络文化信息,向网民宣传体现真善美、具有正能量的案例,引导民众的情绪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奏响先进网络文化的主旋律。其次,要积极推动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建构全媒体传播格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势必要利用好线上线下、国内国外的相关资源,搭建起全方位、全覆盖、全立体的媒体传播系统。特别是主流媒体,它们作为政治内容的解读者和意识形态的建构者,任何时候都应向大众提供真实可信的新闻报道,以保证媒体的权威性。而积极利用好线上媒体,建设并壮大网络主流平台,让政府和民众的声音在同一平台自由表达,以实际行动赢得民众的支持,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凝心聚力。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是一个事关党兴衰成败、国家稳定和谐的复杂系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纷繁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全面性、系统性的改革,整合了分散的宣传工作资源,构建起符合当今时代发展、具有全新定位的“大宣传”格局。他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1]。总体来讲,“大宣传”是一种广泛汲取各方意见,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完善工作布局,改善工作效果,从而达到1+1>2效果的宣传模式。具体而言,“大宣传”格局就是要打破工作领域的限制,实现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动员全员参加、全员配合,打造宣传思想工作的全新视野。
首先,要实现全党抓宣传。宣传思想部门是党的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导部门,承担着重要的职责。一方面,宣传思想部门要尽职尽责做好它们的本职工作,树立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完成党交代的任务,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另一方面,宣传思想部门要整合其他各部门力量,把宣传工作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各部门相互配合形成统一的宣传战线,共同将党的政策方针宣传到位、解释到位、落实到位。其中,在整合各部门力量时,宣传思想部门的领导者自身首先要具备较强的素质,要有大局思维、世界思维、时代思维,能够整体清晰地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人民群众着想,才能真正地让人信服,更好地动员各方宣传力量。其次,要实现全过程抓宣传。真正的宣传思想工作,要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等社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让那些在服务工作第一线的人积极宣传党的理论政策,成为最杰出的宣传思想工作者,最大程度地展现宣传思想工作的魅力和威力。
历史实践证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事实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方位的“大宣传”格局是站在国家大局考量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思想意识,它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新的定位、开拓了新的视野、定义了新的格局,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习近平关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理念,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格局。它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历届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认识,又立足于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实际,其不容忽视的先进性必将成为指导当前和今后我们党和国家宣传思想工作的坚实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