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璇瑛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42)
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推动,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继经济、军事竞争后进行角逐的新领域。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文化的作用,多次强调文化自尊、文化自信、文化自立,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时代,大学必须注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主动承担传播文化的责任,通过实践教学创新,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在网络时代,大学如何创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网络时代对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新机遇[1]。大学应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电子化传输手段,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交流,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包括内容主要有古典建筑、传统节假日、戏剧、民族工艺等。传统节日主要有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戏剧主要有京剧、昆剧等;传统建筑有长城、古代陵墓、宫苑、民居等;民族工艺技术包括刺绣、书法、茶艺等。在大学教育中,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促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继承与弘扬。
网络时代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网络传播与创新发展,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方法。大学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积极建设中华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阵地,坚持实践传承为本,突出国际视野与地方情怀,构建要素完整、良性运作的网络传播体系,加强合作创新,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
网络时代,大学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传播,就必须创新信息传播模式。比如,免费开放网络课堂,利用视频公开课程等,实现文化传承教育目标。目前,国内商业网站例如网易、新浪等开设了网络视频公开课程,主要课程有选修课与改革课程。远程教学课程的出现,可促使更多人群感受文化传播的魅力,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2]。
大学可利用其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可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等,学生可在不同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极大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大学可以举办中国传统文化专题报告会议,邀请专业学者或是历史学家等对传统理论进行讲解,使学生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提高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热爱。大学也可组织学生去观看具有历史教育意义的影片,以增加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大学要积极促使传统文化活动更加网络化,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例如创建网络博物馆,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途径,利用互联网将中华传统文化产品集中展示,举办网络主题活动,根据主题展示传统文化作品。网络展示主要分为个人网络纪念馆、综合型网络纪念馆、专业网络主题纪念展览馆等,其可将传统继承方式突破,扩宽传统文化传播范围,创新文化传播路径。大学生可根据自己需求,在网上选择自己想参观的博物馆[4]。要不断探索,积极征询学生建议,师生共同奋斗,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网络时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大学要积极发展大学生的力量,创建中华传统文化数据库。网络文化建设中,应以当地地区文化为前提,积极开发文化数据库,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继承子数据库。学生通过互联网可实现资源共享、互相联系。将中国传统文化以信息形式录入学生知识系统中。数据库平台是传统文化传播的关键平台[5]。加强数据库建设,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收集,并了解当地文化发展状况,对当地文化数据进行记录,为数据跨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文化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之一。网络时代,大学应指导大学生对中华文明历史进行研究,鼓励大学生在历史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大学可将文化创新途径整合,对我国不同地区文化特征进行梳理,拓展文化传播途径,利用网络推动传统文化发展,发展先进文化,体现时代精神。要以地域为基础创作文艺作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传统文化。
大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力量。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活动。通过网络交流,实现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相互交融,促进民族文化共同发展。大学生可为民族文化交流建立相关社区,积极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随着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要改善传统文化传播与继承方式,对传统文化形式不断改进,加大传播与宣传力度。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持续发展。
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宝贵遗产,凝聚了各民族人民的心血,也集中体现了人类的伟大智慧。在网络环境下,传统文化要想得到大力传承,必须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是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大学生应积极参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活动,促进传统文化传播,可通过建设数据库、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等路径,保障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