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娟
(新疆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小学教育中的音乐教学,重点应放在音乐审美、兴趣教育的内容上,目的是提高小学阶段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我从事19年的音乐教学时间里,从一年级到初中的学生们都很喜欢音乐,即便有些学生五音不全、耳音不准,也都不妨碍他们喜欢上音乐课。
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的魅力,使学生在各种音乐环境中感受世界、认识生命与音乐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音乐是用声音来表现人类对生活的感触,是我们的精神与情感世界重要连接纽带。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注重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和生命教育,让学生把对音乐的理解和对生命的体验能够完美融合并表述出来。
在教授的课程中,我努力让学生对歌词中的故事内容有初步了解。比如欣赏课《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少年把日本军引进埋伏圈,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大后方安全的故事。通过欣赏课教育,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我创新了教学思路,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律动声乐节奏训练,各种基础训练结合交叉,活跃了课堂氛围。
比如在我教授《彼得与狼》这种大型的音乐欣赏课中,我会结合音乐欣赏的心得体验以及对节奏的感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加以律动去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学生可以交换角色,相互点评,可以感受不同的节奏和音乐旋律带来的情绪。
在此类的音乐活动中也渗透了德育教育,让大孩子帮助小孩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活动的学生的感受都很深。分组分别表演以及对表演者给予适当的评价,都成为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体验手段。例如在教授《野蜂飞舞》这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小学生了解野蜂的生存环境,结合这首曲子,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哪怕再艰难的环境都不能放弃生命。
在我们新课堂音乐教育中,培养人才的同时也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而我们现在都在使用统一的音乐教材,统一的课堂体系,个性化就只能在课堂交流和互动中体现。比如说在教授民族音乐《唢呐配喇叭》这种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时,在统一学习后,安排学生进行个人表演,鼓励学生表演并适时引导,让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音乐课不但要增强对音乐的体验,更要渗透民族内容和爱国主义教育。
在音乐课堂中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尽量在最放松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说自发填词,让学生展示自我,发掘内心对音乐的感受,使音乐课堂深入学生的内心。还有很多孩子在变声期,或者是童音尚未发掘的阶段,让学生唱歌,不要一味强调他们唱歌的技巧性。我认为,唱歌完全是为了表达内心,在他们唱完以后要及时给予鼓励。还有同学们之间可以进行相互分享,让学生在其中能够获取更多音乐素材。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充分肯定自己,找到自信。
现今的应试教育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建设能力。很多家长还停留在“让学生有个好成绩”的心理状态下,往往不知道在一个心理状态正常的孩子身上能够发掘更多的优点和长处,而音乐教育学生心理建设起到重要作用。首先,音乐课上老师要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体会音乐。在歌唱教学中,帮助学生在音乐中释放自己、感受自己。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面对着无穷无尽的学业负担以及各种各样的考试,音乐其实是最好的放松手段。音乐老师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良好的倾听训练和音乐审美的提高,会使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中,提高个人的音乐欣赏水平。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用爱心对待学生,给予学生温暖,适当的鼓励与评价,能给学生的生命点亮一盏明灯。
在音乐教育中,学生不但体会到了音乐之美,更是领悟到了生命之重要。生命的重要体验在音乐中无处不在。狭义上,如发声训练、肢体训练、节奏训练。广义上又如音乐对生命的影响力、在漫长生命中音乐的不同表现力。音乐教学与生命教育不可分割,相辅相成。音乐教师应该将这两点紧密结合,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此也进行了实践。
在音乐课堂中,我们一直追求如何把课上得丰富多彩或者是热闹非凡,如何更贴近学生学习的需求。为了使音乐课堂内容更有深度和内涵,应把生命的重要意义也渗透进去,让学生从小就体会到生命与美、生命的重要性和音乐无处不在的影响力是息息相关的。在此基础上,音乐课堂教学的各种方式方法才是有利于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
在音乐课上,我会用平实的语言和生活中的实例,以最快的速度带领学生进入音乐学习,让同学们根据音乐课的内容,进行节奏、节拍、旋律、律动等音乐基础素质训练。通过不同方法的交替使用,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刻的记忆,对欣赏曲有更充分的理解。我在音乐教学中发现,加强节奏、节拍教学,对小学生非常有意义,音乐课也变得热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音乐,能够对学生的感官形成刺激,也会触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对音乐作品反复聆听,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参与音乐活动,也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