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莲,张 娜
(1.2.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
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不可逆背景下变得越加频繁。当前工科的学术发展也越来越国际化,要求工科类研究生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熟练掌握英语这门国际化语言。应时代要求国家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其中《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研究生教育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大幅提高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前沿研究的活跃度,加快培养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层次专门人才[1]。由此可见国家对培养具有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层次人才的重视,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对工科类研究生而言,能否利用英语作为工具开展学术研究已成为影响研究成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2],但就我国大部分工科类高校的英语教学现状来看,英语教学仍旧是道做不好难题。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把教师和学生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工科类研究生的有效学习上成了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出导向法”(product-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 POA)理论旨在解决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学用分离、效率低下”的弊端[3]。POA理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发展为相对完备的教学理论体系,包含“教学理念”“教学假设”以及“教学流程”3部分内容。POA理论的教学理要求教师在学生了解外语文化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把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切实掌握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用一体化”。POA理论的教学假设包括4个部分,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为学”,教师可以通过产出目标有针对性、可学性、促成性地选择需要输入的内容和材料。POA理论的“教学流程”是指在教师主导、师生共建的情况下为达到产出目标而完成若干个“驱动—促成—评价”的互动教学。
从教学模式方面来说,在我国,许多高校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输出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输入。以“教师输出为主”的“灌输式”授课方式属于单向教学缺乏活力,难以激发研究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对于工科类研究生来说,他们经历过各种考试拥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由于工科类研究生多数为男生,而男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普遍低于女生,在高强度的知识输入情况下很难吸引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难以满足国家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满足不了时代对工科人才的需求。
从学校师资方面来说,在英语教师方面工科类高校师资力量远远不如文科类高校。首先工科类高校对于英语教学不够重视,在采取人才引进政策时注重的是他们的学历而非实际教学能力。在这样的人才引进政策下,工科类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工科类研究生的英语教学要求。
从教学特色来说,教学脱离工科专业特色。大多数工科类研究生的英语教师都不是工科出身缺少对工科学科的了解,再加上研究生阶段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研究更加深入,导致专业英语教师给工科类研究生教学时脱离了学生的本专业,这容易导致英语教师在字词语句的运用上出现表达不够精确的情况。与此同时,英语教学与工科学科缺少融合会极易造成学生在平时课堂上精力不够集中,得过且过,学习效率低下,无法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达不到提高研究生专业外语能力的目的[2]。
从语言环境方面来说,工科类高校更加缺少工科类研究生“学以致用”的语言环境。学习的产出是为了满足现实的需求,“听、说、读、写、译”无论哪一方面都需要环境作为刺激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去练习、巩固和拓展英语能力,但在现实的教学里英语所面对的环境是汉语言环境,削弱了学生的产出欲望。
文秋芳教授在POA理论里提出一切教学活动的发生都是为了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专注于工科类研究生的英语概念教学,还要将学生的工科专业特色融入到教学中。这么做的目的是为教学输入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专业需求精准地选择产出目标和材料,以学生先产出为驱动力促使学生完成有效学习以及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会直接受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影响。基于这个方面的考量,高校首先要加强英语教师对于工科类研究生思维模式的了解,用工科类研究生易于理解和感兴趣的方式切入课堂教学。其次要培养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这是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能学有所获的基本前提。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英语教师和工科专业教师的沟通交流,使英语教师深入了解工科类研究生的专业特性,明白工科类研究生的专业需求和兴趣方向,及时调整英语教学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授课,避免出现教师高输入学生低产出的情况,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力更大[4]。POA的“学用一体化”教学理念提倡课堂所发生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能学有所用。从职场的需要角度来说,职场需要学生拥有用英语进行相关工作的能力,因此在对工科类研究生进行英语教学时不能脱离学生所学的专业性质。以“用”作为驱动力可以快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激发工科类研究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在驱动学生产出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播放与专业相关的会议视频或者设定场景提问与专业相关问题等情景模拟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尝试产出。学生在尝试产出的过程遇到问题后,才能认识到自己在语言上所存在的不足并且思考如何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所制定的产出任务要与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相符,工科类研究生至少拥有十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制定的产出目标如果难度太低则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如果太难则容易导致学生无法完成任务从而打击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
促成不仅单指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输入,而是一个双向活动,既包括教师根据产出目标以及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进行输入、学生对于输入进行加工,也包括了产出任务的完成。有选择性是指要精准的选择产出目标、根据产出任务选择适合的输入材料。“学海无涯”学习是广泛而无止境,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极限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需要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地为教学选择合适的产出目标。工科类研究生的英语教学内容必然要与该专业相结合贴近工科生的思维逻辑,把英语学习和工科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授课中根据既定教学内容和产出目标要求学生产出一篇文章,教师有选择地提供材料后可以采用信息归纳、主题讨论、以问题和练习的方式促成学生主动完成相关材料的阅读。其次找出学生在产出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通过语言练习、文本阅读、选择性学习的方式促成学生对于目标语言的熟练掌握,这里的目标语言指的是产出目标中学生所要掌握的字词语句。无论是产出目标的选择还是对目标语言的掌握都是为了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产出过程中为了学生的提高产出效率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或者提供范文实例以及总结模板等方式促成学生完成产出目标。课堂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通过演讲或者辩论等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有活动的产生以及选择都是为了高效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
针对评价环节,POA理论提出的“师生合作共评”强调学生评价必须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同时每次评估必须重点突出,抓主要矛盾,使评价成为复习、巩固、强化新知识的机会,进而使学习发生质变和飞跃[5]。在教学中“师生合作共评”更符合当今对工科类研究生的教学需求。“师生合作共评”贯穿着课前准备、课内实习、课后活动,每个环节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专业评价下对产出进行复习、巩固、强化新知识,促使学习发生质变和飞跃,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共评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专业特性,为优化教学方案提供了实践条件。“以学促评”在工科类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中有利于取得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双赢结果。
英语能力的提升对于国际化不断加深的今天来说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工科类研究生来说更要注重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把POA理论融入到工科类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中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把注意力都投入到有效学习这件事上,充分调动工科类研究生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拓展其英语实际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