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国学的几点思考

2019-12-27 07:16:34王书琪
文化产业 2019年19期
关键词:国学人文素养

◎王书琪

(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5)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更需要提高人文素养。国学成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重要内容之一,发挥国学的育人功能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辩证科学地认识国学

国学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国学一词,最初见于《周礼·周官·乐师》,“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里的“国有学”是指国家所设立的各类学术研究机构和培训学校,从汉代设立的太学到科举时代的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等国学形式可以看作是“国有学”的延续。古代的“国学”概念大都是指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模式,包括教育机构、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知识传递等内涵和外延[1]。

国学到了近代,在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形成了新的内涵。广义上,国学指的是中国独有的学术系统,探讨人类生存发展诸多问题的原理、规则,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途径,是研究中国学术、文化体系的学问[2]。涵盖了先秦文化、两汉经学、宋明理学等传统文化,也包含了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当然也包含历代史学,是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狭义国学内涵,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层面,主要是指传统思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层面的具体体现,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国学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国学作为中国学术的积淀,我们应从历史和传统脉络上入手;从当代社会文化、人类活动状态中进行研究和反思[3]。大学国学教育可以将经典诵读内容及戏曲、音乐、绘画等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在学和做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充分认清学习国学的意义

中国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系统学习国学,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先义后利的辩证义利观

正确认识“义”和“利”,是培养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利”是人的所需所求,应该追求但不要因利废义;君子应无时无刻遵循仁义原则,任何利益与仁义相冲突都应放弃,只有在仁与义范围内的利益才是正当的利益[4]。《论语》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这是孔子对“义”和“利”辩证关系的解读,认真学习这些国学知识,能够引导大学生面对各种选择时,进行义与利分的平衡分析,避免掉入类似“传销”“套路贷”等陷阱。

(二)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孔子一生自强不息,成为世人学习的榜样。他一生推行“仁政”,用游说列国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理论,将“坚持到底”演绎成人类发展的精神财富。读《孟子·告子下》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有利于大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正确面对,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战胜困难、克服自我的奋斗精神。

(三)培养大学生家国一体的爱国情怀

要正确认识“小我”和“大我”的关系,以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为重,将自身发展和奋斗与国家社会融合一体。以传统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教化人选择“大我”生存方式,将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紧密相连。经典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和核心部分,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培养更应知识和素质并重。通过学习国学知识,建立人文知识体系,拓展大学生人文素养,夯实人文素养基础,用人文知识内化品格、气质、修养,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以传统儒学为代表的国学经典能够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将做人和做事统一起来。

三、学习国学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学习国学要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把经典内容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

(一)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学

随着国家战略转型,人才培养必须要有国际化视野,大学生要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待国学,学习时代需要的文化经典。将国学传统文化与西方主流文化有机融合,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取长补短,丰富国学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学习国学不能故步自封、盲目排外,坚持文化自信的同时,更需要借鉴先进经验,解决新的时代问题,构建适合社会发展进步的文化体系。

(二)以新传媒手段弘扬国学

当代大学生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现代化传播媒介的作用,利用国学大讲堂、国学学习APP和微信群等传播和学习国学,共享国学经典讲座内容。央视的百家讲坛和诗词大会都是很好的平台,为大学生学习国学、实践国学提供了平台。高校也可以邀请知名国学学者讲学、教授学习国学的方法。

(三)创新挖掘国学精髓

大学生必须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隔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在学习国学时,必须坚持中华传统美德,继承中华文化精髓,要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挖掘国学精髓,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四)用创新理论指导学习国学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学习国学就是为了用好、发展好国学。新时代学习和发展国学,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切实将中国传统思想与创新理论融合在一起。大学生在学习和发展国学时,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大学生才能在学习国学中得到提升,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猜你喜欢
国学人文素养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垂”改成“掉”,好不好?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