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生源基地建设在招生工作中的实效性分析
——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12-27 07:08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源基地中学

曹 建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管理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生源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必要前提。充足的生源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优质的生源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保障。因此,生源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展开,除了能有效提高学校知名度,还能增强生源基地学校对高职院校的认同感,将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无缝对接,进而建立提高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1]。因此,笔者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下简称常信院),分析生源基地建设的现状,研究如何保证生源数量和提高生源质量,如何建设优质型、精准型以及可持续型、紧密型生源基地,并提出可实施性的措施。

1 紧密型生源基地建设在招生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建立紧密型生源基地是高职院校与普通中学之间建立以招生和提高中学升学率为目的的固定模式,也是高职院校与中学签订生源基地共建协议,明确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招生交流为主要渠道,加强高职院校与中学之间的合作,共同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而建立的,促进双方利益共同发展的“双边模式”。

1.1 有利于促进招考制度改革

在新高考改革制度的推行和影响下,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生巨大的变革,这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带来了直观性影响[2]。改革后,高职院校将普通高考与招生考试相对分开,施行“分类考试”的招考模式,通过文化素质和职业教育两种形式综合评分。所以,在新高考改革制度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只有加快推进各省内外生源基地建设的紧密性步伐,在院校知名度日趋提升的同时,相应地扩大院校专业招生规模,有效提高招生工作的实效,逐渐提升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日前教育局颁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招生工作对象要更加关注薄弱的农村地区,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中学施行管理,实现与公办院校同步招生。因此,加强与农村地区中学生源基地建设也是应有之义,符合我国招考制度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符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更有利于推动我国脱贫攻坚战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1.2 有利于缓解招生面临的问题

高职院校和中学之间要想实现优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建立稳定互赢的合作关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开展招生工作[3]。与常信院签订生源协议的中学普遍认为,生源基地建设是让中学生了解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最直接方式,可以提高考生对常信院和相关专业的认知程度,激发中学生选择专业的积极性,提高中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就业和职业的良序发展。除此之外,紧密型生源基地建设很大程度上让中学考生和家长对高职院校有一个明确的、全方位的熟悉和了解。在传统观念里,学生及家长认为本科院校及其专业在就业形式方面比高职院校更具市场竞争力。事实说明,只要高职院校宣传到位,一部分高素质生源还是愿意报考高职院校。在这种模式下,考生对高职院校有了新的看法,也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实效性。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特色

高职院校和中学建立紧密型生源基地,其最终目的是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因此,选拔和培养是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要务。高职院校只有重点推行选拔人才的新机制,精准定位市场合理化人才技术培养方案,不断扩大和充实生源基地,建立招生多元新模式,形成高职“走出去”、人才“引进来”的紧密型生源基地,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实效性。笔者在招生咨询会现场了解到:家长除了对常信院提前招生的相关政策、招生计划等进行咨询外,考生和家长就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学生、怎样培养学生的专业、高职生特色等问题也提出了疑问和困惑。因此,基地建设与基础教育架构是重要手段之一,高职院校可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中学,都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所以,选拔和培养人才是双方共同目标和根本任务,只有将高职生生源多元化发展,高职院校的稳定和紧密性生源才有持续性发展动力。

2 影响紧密型生源基地建设的主要因素

2.1 定位不明确,形式流程简单

高职院校办学思想不明确是阻碍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高职院校在建立生源基地的同时,招生工作完全脱离了办学特色和规律,基地未能在量化的标准中将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纯粹为了保证生源数量去建设生源基地,从而忽视了学生技能和技术的培养。在招生咨询会现场,高职院校的宣传方式花样百出、内容天花乱坠,且宣传材料各具特色,家长很容易被形式内容所误导。学生对招生学校办学理念、专业特色了解不充分,导致盲目选择专业,忽略了招生学校的办学质量与自身专业的兴趣相结合的问题。所以,在众多形式的迷惑下,中学考生和家长缺乏应有的辨识能力。从常信院2018年新生招收录取人数统计来看,苏州地区招录比仅有3.3%,镇江地区2.7%,南京地区5.4%,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集中在南京、苏州和常州等苏南地区,苏北地区招录比同比2017年也有了小幅度的下降,其综合原因是城市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只愿往发达地区报考。另外,高职院校通过增加生源基地的数量吸引更多生源来报名的目的性太过于明显,导致高职院校对生源基地的建设仅为形式流程,达不到应有效果,生源质量亦得不到提高。

2.2 缺乏紧密性建设,社会认可度低

从生源基地紧密性角度研究,高职院校基地建设内容存在偏颇,基础性不牢固等问题。在招生咨询会现场,江苏省内72所高职院校除了向考生提供填报咨询服务外,只是大面积地发放招生简章、报考指南等宣传资料,宣传方式缺乏多样化,总体的宣传力度明显不够。一方面,高职院校只重视基地建设的数量,并不重视生源基地的持续性发展,致使基地建设质量逐渐下降,建设方式只能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考生填报志愿后,高职院校与学生生源基地联系,招生活动只是停留在考生录取前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生源基地紧密型建设要求。尤其在招生工作中,高职院校在生源基地停留的时间短暂,导致招生宣传方式达不到效果,现场高职院校的答疑和讲解过程也并不能全方位让考生信服,考生对高职院校的招生政策依然存在盲区。当今社会,本科教育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考生和家长对专科文凭存在偏见。所以,“本科首选,职校备选”的误区导致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使得招生工作面临重重困难,而且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2.3 缺乏专业规划,经费投入不足

高职院校缺乏对生源地区的考量和划分,没有在结合高职院校的实力和竞争对手实力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的规划,没有制定长远的生源基地可持续发展战略方案。高职院校基地大多选择在江苏省范围内,这与基地“就近原则”的选择方式有密切联系。以常信院往年数据分析,江苏省外的招生计划不到全年招生计划的三分之二,江苏省内的生源基地雏形至今还未形成。数据显示,常信院在2016年江苏省招录人数是3 331人,同比2017年下降了7.8%,2018年下降了14.2%,目前常信院不得不面对的招生难题是如何实现紧密型生源基地建设,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如何提高招生工作的实效性。招生工作缺乏专业规划,势必导致紧密型生源基地建设无法实施和落实。因此,高职院校如不合理规划生源基地,必然导致生源数量越来越少,生源总质量亦得不到提高。常信院在生源基地方面的平均建设经费明显不足,每年人员投入相对偏少。生源基地的建设与维护需要高职院校招办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其主要工作重心集中在全国各省份各批次的招生工作和招生宣传、咨询方面。所以,高职院校的资金和人员配备问题是制约紧密型生源基地发展的重要因素[4]。

3 紧密型生源基地建设在招生工作中的策略分析

3.1 精准定位目标,建设优质化生源基地

3.1.1教学资源进中学 高职院校将“新鲜血液”输送到中学,实现与中学合作的持续性,保持大学和中学之间的教育活力,为优质生源基地打好扎实的基础。高职院校根据往年学生报考专业的关注度进行城市区域划分,并结合高职院校创新技术和专业教学资源,将学校优质资源输送到中学,在中学科普讲座,开设拓展型课程,并配合中学班主任进行引导和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合理化分享,采用这种“进校园”的方式与咨询会相比,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3.1.2教学理念进中学 高职院校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与中学课程实践相结合,将教学理念有机渗透到中学教育[5]。在中学开展科技创新竞赛,发掘中学生科创意识;高职院校与基地中学建立合作和交流机制,更多地输送优质的生源进大学参观学习,将其教学理念进行交流分享,亦可提前让学生体验大学生活;在高中开设“大学选修课”或“校本课程”,有效促进中学和大学教育教学的有机衔接。高职院校应以“内抓改革,外树形象,内抓教学,外输理念”为目标,为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优质型、紧密型生源基地而努力。

3.2 完善交流机制,科学建立紧密型基地

3.2.1建立线上线下紧密型基地 网络是年轻人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微博、QQ群和微信公众号等交流方式,加强高职院校与中学之间的互动,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同时,师生之间通过可以定期互动和线上线下的长期联系,为中学生答疑平时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亦可让中学生提前了解各个专业。招生工作结束后,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生源基地的紧密型交流,对于招生工作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互利共赢为本,建立深度合作”为目的,提升招生工作的实效性。

3.2.2与中学教育实现衔接 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教学理念,将先进教学资源和设备输送到基地中学,达到优秀资源的充分共享,实现高职院校与中学教育完美衔接,亦可使中学生提前适应大学教育,使中学和大学教育有效融合。常信院根据专业特色,在江苏省内外甄选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成立优秀讲师团到基地中学进行定期讲座,并表彰生源基地先进团体和个人;同时,常信院筛选学校优秀的教职工和学生,利用假期赴生源地中学进行知识讲授,提高考生对常信院的信任度,降低建设生源基地建设的成本。

3.2.3与基地中学建立反馈机制 根据新教育改革模式,高职院校加强与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分段式培养模式,以互利共赢为原则,有效提升招生工作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建立基地分类档案资料库,对基地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日常表现、就业情况等进行归档并跟踪了解;建立反馈机制,参考基地中学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综合生源基地实时发展状况,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学科制定和人才培养方案。

3.3 加大建设力度,促进招生工作的实效性

3.3.1生源地的质量建设 高职院校需制定长期建设规划,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选择适合自身办学理念和培养方向的中学作为基地,将普通高中、民办中学和成人教育等学校作为生源来源的一部分,以此扩大生源地数量;对优秀毕业生和专任教师成立成长导师小组,制定专业导师制度,对有特殊潜能的中学生进行专项技能或教育教学指导,对学业或技能突出的学生可优先破格录取,从而提高生源的质量。

3.3.2生源地的地域分布 2011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主要以分级考试方式开辟省、市外生源,扩大生源地的地域分布,减小地域之间差别所导致生源紧缩的问题[6]。通过2018年常信院招录比数据分析,在江苏省外、偏远地区的影响力远远低于江苏省内、发达地区;适度考虑增加浙江、湖南、山东等中大型省份的招生指标,科学规划、全面推进。

3.3.3生源地的资源投入 高职院校加大对基地建设经费和人力投入力度,保证基地建设与维护工作循序渐进地开展。高职院校设立专项经费,引进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或聘请专家团,成立生源基地建设工作小组,采取多种激励措施,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紧密型生源基地建设问题,为建立紧密型生源基地以及提高招生工作实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生源基地中学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我的基地我的连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跨省生源调控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