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非遗文化的美育功能

2019-12-27 06:01:41王可欣
文化产业 2019年17期
关键词:美育美术传统

◎王可欣

(石河子大学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每个民族的民间手工艺都是经过一个长久的历史过程逐渐形成,其中有大量的文化内涵,与当地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反映祖先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非遗文化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些工艺品背后的生活。在了解学习非遗历史文化的同时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知识的扩展,还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具有本土特色的非遗,能够促进学生对本地区文化历史的了解,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团结。

一、非遗美育的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活态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群众心灵的写照,凝聚了科学的认识、审美的理想、艺术的才能、生活的情趣、传世的工艺和高尚的品德,是各族群众的智慧结晶,是各民族生活的百科全书[1]。

对非遗工艺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参观与交流,能够充分发挥非遗的美育功能。零距离的接触非遗文化艺术,比在电视上所了解非遗的历史文化更加真实,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二、实施非遗美育中存在的问题

非遗在学校范围内认知度低,美术美育教学缺少关于非遗的美术课程。现代美术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绘画和手工两部分,绘画方面是简单的儿童画和素描色彩基础,手工方面有剪纸、软陶,缺乏传统民族文化,缺少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中国式审美培养和传统文化浸润。

缺少专业美术教师,多数美术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学习,美术教师在美术美育教学活动中很难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在美术美育教学中,制定系统的培养方案有利于系统化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确立非遗课程制作标准,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有利于课程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三、发挥非遗美育功能的重要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是学校开展美术美育课程的重要资源,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造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开发和利用当地民族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1]将非遗融入美术美育教学中,以多姿多彩的校园传承活动作为载体,让学生了解非遗所反映的生活以及当地的文化活动。例如将非遗中的“刺绣”融入美育教学的美术教育,可以使当地学生了解非遗文化,传承和发扬非遗艺术,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深入挖掘非遗艺术的美育价值,更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从而推进中国文化传承。

美术是一门内外兼修的学科,是创造性思维与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从表面上看,它很容易接受,但真正启发学生在艺术课上的创造性思维、在知识方面得到收益是相当困难的。在美术美育教学中,开展土陶、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桑皮纸制作等非遗项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思考,帮助和理解新的知识,激活思维,培育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获得审美提升,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3]。

四、发挥非遗美育功能的主要策略

整合资源,创新美术美育方式。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文化进行教学,下载相关素材以及设计,整合教学资源,将所讲的内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而且学生也能从多个角度去欣赏评价非遗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以及生活方式。非遗文化艺术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关于非遗的美术美育资源、创新美术美育方式。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网络平台,开展观摩式教学,让教师学生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了解到非遗信息、历史背景以及技艺制作的相关过程,更好地发挥非遗美术美育的功能。

收集工艺品,建设非遗工艺品展示区。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美术以文化的视角,认识了解传统艺术的独特艺术魅力。展示出各式各样工艺品,把精致出彩的放置显眼的地方。应对传统产品文化的陈列展览方式进行创新,应用超前的展览方式,分类别进行陈列,每种类别旁摆放相应视频。VR体验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且能够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艺术。学生对于非遗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要突出教学重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学有所得,让学生了解非遗技艺和历史文化知识,提升美育素养。规定的时间内,可以邀请校外人员来欣赏非遗产品,拓宽视野,既培养了学生“文化理解”素养又传播了优秀传统文化。

邀请专家,培养讲解人员。教师与当地非遗研究专家进行学习与交流,首先提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学校聘请的非遗传承人能够手把手地传授技艺,提高教师专业的知识与能力,利用假期教师走进非遗文化,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在非遗文化艺术解读、文化传承、制作技艺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培训,提高教师自身对非遗的认识,要求特别专业的教师去培养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说话语气、声调都需要高度重视,要向学生讲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扩宽渠道,传播非遗。不仅要加强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还要加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建立互相交流与互相合作的关系,组织学校与社会共同举办比赛活动,提高人们审美能力的同时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合理的安排专题讲座,承担起新非遗美育社会责任,充分发挥非遗文化的社会美育功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美育教学将非遗文化作为美术教学内容,学生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非遗美育教学与校园相融合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校园传承美术美育教学,有助于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进一步发挥美育功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丰富学生对当地的文化内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激发学生的文化传承的自觉性与自信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展示出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美育功能。

猜你喜欢
美育美术传统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