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菊
(黎明职业大学图书馆 福建 泉州 362000)
图书馆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涉及不同的组织元素,分别有组织目的、组织环境、组织客体、组织主体等,承载着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基于庞大的信息资源展现出一定区域的文化底蕴。图书馆以特殊的组织方式展现其特有的文化特征,在图书馆管理中要积极依照组织文化管理来实施。
图书馆是不同文化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具有统一的精神风貌、形象意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共同的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具有自身文化特征和文化价值的管理方式[1]。
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一旦形成属于自己的组织文化,便能够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图书馆特色的群体文化,形成属于自己的行为规范标准、制度规范、价值标准以及共同的目标和信念。群体文化发挥软实力作用,在约束力方面要强于规章制度,积极引领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自我管理,自觉遵守图书馆日常管理制度。如果图书馆从业人员出现不符合公认准确的行为,图书馆组织文化将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以群体意识方式进行纠正,比如群体行为、群体舆论等,确保这些工作人员能够积极遵循相应准确约束自身的行为,实现图书馆文明管理和规范管理的目标。同时,图书馆组织文化能够进一步展现管理人员的情感意志、思想宗旨以及价值观念,发挥管理人员的组织力和感召力,促进图书馆工作人员关系的紧密,从而充分发挥工作人员创新力和智慧,有效促进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塑造和形成,为图书馆管理创新提供保障[2]。
在新时期环境下,图书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引入先进的组织文化理念,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首先,依照实际情况来分析,很多图书馆依旧延续原有的管理理念,对于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人际关系、精神面貌、知识水平以及图书馆组织的价值观、信念和目标关注度较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依旧采取统一管理和集中管理模式,没有清楚意识到图书馆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特别是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从业人员对图书馆发展的信念、目标以及核心价值认识不清,大大影响图书馆管理创新模式的形成。其次,图书馆管理理念得不到有效创新,致使图书馆管理实践当中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自我管理和文化培养方面缺乏的创新[3]。
在应用图书馆组织文化过程中要明确发展目标,图书馆管理人员基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主流社会思想以及时代发展需求,对图书馆发展前景和实际情况进行清楚的审视[4]。作为图书馆管理创新模式的主要组成内容之一,图书馆要积极搭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其中主要涉及团体特色、团体精神和团体形象、团体目标、团体价值以及团体意识。对此,要清楚认识到图书馆组织文化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确保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展现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价值所在,基于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互依存、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组织文化发展目标的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
图书馆组织文化的核心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为图书馆运行与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对此,图书馆要探索自身的价值所在,满足管理创新发展需求,依照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信息需求,转变管理模式,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要扩大信息资源量,从而满足新时期用户的应用需求,充分展现图书馆的价值。与此同时,在图书馆组织文化中积极渗透新的价值观念,基于从业人员在态度、情感、意志、品质、性格、思想、文化修养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加强培育,在实现和谐人际关系、良好工作环境、基本物质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应用不同的组织文化建设方式,比如价值澄清法、疏导法、灌输法、感染法、激励法以及示范法。以讨论、学习以及对话方式,促使图书馆管理人员认同新的规章制度、观念以及目标,形成有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5]。
图书馆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高度重视图书馆人力资源,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并在管理过程中坚持柔性管理。首先,要坚持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以读者为中心,优化服务理念和组织文化管理模式,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进一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其次,明确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作用,在图书馆组织文化中积极融入以人为本的观念,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和智慧,促进综合技能水平提升,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展现出图书馆组织文化的作用[6]。
综上所述,在图书馆管理中要积极依照组织文化管理来实施,明确发展目标,对图书馆发展前景和实际情况进行清楚的审视。要认识到图书馆组织文化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为图书馆运行与发展提供精神支撑。积极渗透新的价值观念,加强培育力度,进一步发挥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有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以读者为中心,积极优化服务理念和组织文化管理模式,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进一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图书馆管理创新模式形成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