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兰
【摘 要】随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成立七十周年,我国已经进入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从事公共发展的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越发规范,内部控制日益增强。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控建设
我国现在处于一个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即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这个新时代下,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巨大变化,标准化、科学化、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细,信息化管理程度越来越高,单位内部控制渗透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资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资金使用效果得到进一步增强。
一、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作用
从2012年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开始,随着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深入,经过工作实践的检验,现在各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2017年财政部制定并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明确了从2017年起每年各单位都要把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情况向财政部门进行报告,即把内部控制规范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既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又有助于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实现管理上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还可以加强各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防范滥用权力,堵塞管理上的漏洞规避风险,有利于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加强,各单位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内部控制已经运用于单位日常管理之中,单位内部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应对解决。但也存在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太健全,权力制衡、信息公开和监督管理机制不太完善的情形,由于各单位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与工作中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度不同,造成各单位内部控制结果也存在差异。有的单位关联部门之间虽可互相牵制,但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造成工作效率较低。单位的内部控制应该从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几方面入手,各单位应该提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优化制度与流程,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一)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编制及修订工作
一个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做得好,首先要有适合本单位完善的管理制度。它不是盲目的照搬照抄,因为每个单位规模不同,工作性质服务对象都各不相同,所以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遵照内部控制的原则,将内控制度融入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在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制约和监督机制,并且随着经济活动的调整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制度的建立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地完善修改。需要制定者熟悉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工作流程和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的规定,还要有全局性的站位,梳理出本单位的风险控制点来加以制定,特别是各单位“三重一大”管理制度的制定,首先要明确事项范围,要依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来确定重大金额的起点,明确各层级权力金额的授权范围,单位重大事项需由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不再是“一言堂,一支笔”决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所有公务开支按照制度规定去执行,用制度管人,按照授权范围办事。
(二)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
随着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日趋完善,如何加以落实,不打折扣执行到位是内部控制管理的关键。
1.做好单位层面及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工作。
单位层面:各单位应健全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包括设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内部控制工作小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小组。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可能在风险评估、监督评价上人员及经验不足,可以根据单位实际工作的需要,聘请专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来做具体指导,提高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它由单位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单位一把手应该担任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本单位内控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审批各项制度、内部控制实施方案等。领导小组下设立内部控制工作小组,它由单位财务、内审、资产管理人员、政府采购人员等组成,制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方案,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单位还应该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定期召开风险评估的专题会议。系统分析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合理确定应对的策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内部控制评价小组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在业务层面:单位要从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几方面来加强内控管理。在工作中既要有组织保障,又要将决策、执行、监督权进行分离。各单位在注重大环节管理的同时,随着工作的深入还要加强对细节处的管理。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1)加强关键岗位的内部控制。首先明确各单位的关键岗位,当然不只是财务科有关键岗位,针对本单位总体情况全面确定。如:财务科不相容岗位的分离、物资采购与保管、涉及基建维修工程、三公经费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岗位。在明确每个岗位岗位职责的情况下,定期进行关键岗位的岗位轮换,杜绝可能出现的混岗及无法划分责任的事情出现,避免因长期在某一岗位而出现管理中的“疲劳效应”。对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岗位应注意加强审计,同时要加强关键岗位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及时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惩戒。
(2)加强预算控制。单位预算编制要有目标,预算完成要有评价,单位要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管理。避免预算不准、预算执行不符合预期造成资金短缺或大量财政结转结余的情形。我们在编制预算时,无论是基本经费预算还是项目预算,应该以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为编制基础,各单位预算编制完成后,要经本单位党委会集体决策审议通过后上报,并应做会议记录。单位预算批复后,预算指标要进行内部分解,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要合理筹划,业务部门按计划推动项目有效执行,各部门应相互配合,做到财务收支平衡。同时每年做好预决算的对比分析工作,分析差数形成原因,提高预算执行效果。
(3)完善票据管理、合同管理。单位要建立票据领用管理台账,包括票据编号、领用日期、领用数量、领票人签字、票据交回日期。在合同管理中,要加强合同订立、合同执行、合同档案管理三方面的工作。在订立合同时要保障本单位的合法权益,不能损害单位利益,合同订立要规范。在执行中要按合同规定办事,履行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及时结算。确定合同管理归口部门,确定合同管理员,要考虑合同纠纷的管理机制,合同盖章要统一登记,统一管理、统一编号、统一归档。规模小的单位要注意在人员少的情况下,更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合同管理保障本单位的合法权益。
2、做好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工作
各单位应该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定期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对预算、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环节流程进行评估,同时要有独立的监督检查部门,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开展进行监督评价,提出整改方案并督促整改落实到位。
3、开发使用信息化平臺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单位会在越来越多的环节中运用信息化管理,合理有效的开发和运用将会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使单位内部管理向更高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