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蕾
【摘 要】在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的支持下,中小企业大量出现,但是资金问题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商业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商业为主体、核心为主导、中小企业与参与者,借助供应链金融的优势中小企业获得发展机遇,商业银行也从中盈利。但是供应链金融参过程复杂、涉及范围广,会因各种主观和客观原因出现风险。基于此,本文分析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和优势,并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分析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类型,并从商业银行内部建设、防范意识与风险控制能力、准入条件、供应链信用管理体系四方面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
供应链金融是顺应市场经济出现的新型金融工具,商业银行借助供应链金融和企业生产的各环节、步骤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确保企业在项目获得、商品生产、销售等环节能顺利进行,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向商业银行支付一定费用,借助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和企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在市场经济下,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提高盈利水平的重要工具,但是银行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放空措施,提前预防,保证银行经营安全。
1.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及优势
1.1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商业银行的参与是整个供应链运行的基础,商业银行不仅要为企业提供可以正常流转的资金,还要帮助企业管理账户,确保企业资金没有非法使用、意外变动的事件,从这个角度而言供应链金融存在一定封闭性。在供应链各节点的企业开展业务往来之后,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就形成紧密、持续的联系,银行也开始获益,但是只有确保供应链连续和完整,这些交易才能顺利进行。
1.2供应链的优势
1.2.1资源整合,互利共赢
我国传统银行的借贷多数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单方面合作,虽然服务质量和速度较高,但是资源利率很低,资源浪费明显。但是,供应链金融顺利解决这一难題,商业银行根据相应评估标准,把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纳入供应链范围,不仅为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还提高企业间的合作水平,促进各企业一同发展,而银行在供应链各企业盈利的同时获得相应回报。
1.2.2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银行以核心企业为主体,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聚集起来,统一管理资金流和物流,并且根据评估标准,把单个企业的经营风险化解为整条供应链的共同风险,一同承担,减少企业的经营压力,降低企业和银行的经营风险。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在供应链金融的支持下得到更多的资金,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中小企业可更快突破发展瓶颈。
2.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类别
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不仅帮助银行盈利,还促进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但是供应链金融参与者单位多,实施复杂,在运行中必然会出现多种风险。
2.1内部风险
2.1.1供应链金融客观上的自身风险
供应链金融把银行、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连为一体,所以当整个系统中其中一小部分出现问题,其他企业和银行也会随着受到风险。但是,企业是相对独立的主体,在经营中会受到市场、自身等多方面的影响,风险来源多且复杂,并且这些风险难以预料,这也是供应链金融实行的困难所在。
2.1.2信用评级制度建设不合理
信用评级制度是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制度,也是商业针对信贷企业所制定的基础性信用制度。商业银行对目标企业实行信用评级制度,全面分析运行中的各环节,例如企业资金流、物流,根据企业实力和具体运行情况来确定评级结果,根据评级结果确定是否把该企业纳入供应链金融范围。
但是,在这一信用制度实施建设中,商业银行并未从信用体系的专业角度完成各环节的评估,主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财务分析报表和银行实际开展工作经验进行,这些内容客观性不够,容易出现评级不透明、不准确,进而提高供应链金融的实施风险。
2.1.3供应链管理不完善
对商业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管理工作复杂、难度较高,而本身不合理的信用评级制度又增加了管理风险。在供应链金融的实际管理中,领导者多重视和其他企业的联系、项目开展等情况,并未系统的解决内部管理和监控体系问题,造成监督管理难以推进,这无形中也提高了供应链金融的运行风险。
2.1.4实际操作风险
银行是供应链金融的发起单位和组织单位,所以银行系统的技术水平,相关人员的操作能力都会影响整条供应链的安全性。
如:商业银行需要系统及时、准确更新各项目信息,确保信息的时效性,所以当银行信息采集不及时、不准确,或供应链企业资产信息变动而且察觉时就很可能出现操作风险。再者,供应链金融的运行依靠商业银行员工的操作和管理,如果员工操作不熟练或者职业素质不高也会影响供应链金融的正常运行。
2.2外部风险
2.2.1市场风险
受多方面影响,市场经济并不稳定,供应链中企业计划的销售量也会和实际的销量不一致;并且,消费者也会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需要调整目标产品,选购其他商家产品。这些因素会影响供应链中企业产品的交易量和交易价格,也会造成抵押资产的价值和变现能力发生变化。
供应链中的企业把资金偿还寄托于产品销售,但如果企业的实际销售量远低于预期销量时,企业就不能得到预期收益,将无法偿还银行贷款;同时,商业银行会出现坏账、应收账款无法回收的现状,影响银行下一步工作计划,干扰整个供应链金融。
2.2.2信用风险
银行围绕核心企业把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连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成的金融链条[1]。但是中小型企业经营时间短、资金结构单一且稳定性不够,信用偏低,为此需要供应链中信用较高的核心企业为担保。但是如果核心企业出现信用变动、资金断链等情况,会直接影响整条供应链的发展。但是,商业银行仅分析担保企业的公示信息并不能全面得出企业的具体情况,为此供应链的运行之处就存在潜在风险。再加上中小企业资金链不稳定、易遭受发展瓶颈,商业银行很可能无法及时收回款项,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通过有效预防措施降低风险。
3.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防范措施
3.1完善商业银行内部建设
内部建设不仅是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银行稳健发展的保障。商业银行要加强技术改革和人员管理,主动查找技术漏洞、剔除不合格人员,在银行内部构建一套详细的操作流程和制作要求,规范员工行为,完善银行内部建设,降低供应链金融运行的管理失误和操作风险。
3.2提高防范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形成的一个整体的运行项目,商业银行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所以,要预防和降低风险就必须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方法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商业银行管理者要根据银行实际经营状况和抗风险能力全方面、科学的预测供应链金融可能遭遇的风险,客观分析供应链存在的缺陷,并主动以现有供应链的优势弥补,相互均衡,降低风险发生率和危害。
3.3审核准入条件
供應链金融中包含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核心企业占主体,其中的中小企业依靠核心企业提供担保而进入系统[2]。如果核心企业经营不善或盈利水平降低,则会出现信用问题,造成整个供应链遭遇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必须提高审核水平和范围,确保供应链稳定。
第一,商业银行要客观审查核心企业发展水平,包括:企业的主要业务、产业结构、盈利水平、发展前景等,根据审查情况评估核心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还贷能力;第二,评估银行自身实力以及对核心企业的协助能力,分析银行是否有能力在风险状况下继续稳定经营;第三,分析参与的中小企业实际经营水平,确定是否将其纳入供应链范围,降低银行可能承担的风险。
3.4建立和完善供应链信用管理体系
企业的信用风险直接影响供应链金融的安全,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供应链整体稳定。
商业银行要加强对产业链中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监管,全面掌握各企业的经营状况;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科学、及时的记录各企业资金变化方向和程度;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确保供应链中各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跟踪、监管、预测供应链企业可能遇到的经营风险,做好准备方案,降低金融风险,帮助各企业稳健发展。
4.结语
供应链金融有助于各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增加银行收益,是顺应市场经济出现的新型金融工具,但是在享受供应链金融益处时也必须认识到其中存在风险。商业银行作为供应链中的主体要立足实际情况,完善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建立完整的信用监管体系,做好信用评估降低供应链金融运行风险,保障各企业和银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蔚虹,王鑫,宋盼.基于核心企业视角的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服务模式研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27-34.
[2]冯江涛. 基层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管理问题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No.2169(0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