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军 郭威 杨国
【摘 要】互联网金融为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孕育出许多新的洗钱模式。本文概述了我国互联网金融洗钱的特点及其主要方式,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潜存的主要洗钱风险,并就当前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洗钱风险,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洗钱风险;防范对策
互联网金融具有去中介化、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等特点,为社会经济活动带来诸多便利,已成为當前金融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又为不法分子孕育出新的洗钱模式,这给反洗钱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及时、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业务中的洗钱风险,是摆在反洗钱监管部门面前亟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互联网金融洗钱的特点及其方式
互联网金融可以使非法资金快捷地转移,且不留下任何痕迹,这给不法分子洗钱活动提供了可趁之机。
(一)互联网金融洗钱的特点
较之传统洗钱模式,互联网金融洗钱具有更高的隐蔽性、便捷性、获利性。互联网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可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随时进行资金交易,相对于传统金融或洗钱方式,互联网金融洗钱运用互联网、通讯技术的高科技手段更加方便快捷,极大的减少了洗钱的交易成本,使互联网金融洗钱业务仅通过廉价的互联网网站或网银等载体有了更大的盈利,并且互联网金融洗钱行为在互联网中的描述仅是数据,相关监管部门也难以对互联网金融洗钱交易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监测,洗钱分子通过互联网利用全球范围内金融监管的不同寻找漏洞在国际上用不同的渠道层层地转移、流动、清洗,使其“合法”。
(二)几种常见的互联网金融洗钱方式
1、利用网上银行洗钱。网上银行是指设在互联网上提供24小时金融服务的“虚拟银行”,客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有一台PC 机、一根电话线,就可以享受全天候的网上金融服务。近年来,我国网上银行发展迅速,客户使用已相当普及。网上银行的开放性、匿名性、加密性为洗钱活动提供了契机,目前已成为互联网金融洗钱的主要方式。
2、利用电子货币洗钱。电子货币伴随着网络繁衍而来,是由网络服务商发行的、用于网上交易的一种虚拟货币形式,如Q币、比特币等。由于电子货币具有买卖的功能,且一经消费即不复存在,犯罪分子可将犯罪收益投入到购买电子货币,再利用网络将其转卖为合法利益。
3、利用互联网赌博洗钱。近年来,由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势头迅猛,境外赌博集团和赌博网站都将我国看做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自2000年以来,网上赌博活动在我国开始活跃,至目前已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地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边境地区网上赌博尤其猖獗。
4、利用网络游戏洗钱。网络游戏是互联网急速发展下的产物之一,我国网络游戏众多,游戏玩家为赢得游戏胜利或增加游戏体验感,往往会花费大量的现金购买游戏装备或游戏货币,在这种需求下,以赚取游戏货币兑换现金的游戏工作室应运而生,不法分子通过游戏工作室将现金兑换成游戏货币再向游戏玩家出售,进而使不法收入转为合理资金。
二、互联网金融潜存的洗钱风险
(一)客户身份识别难。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客户可以在任何地方进入在线金融账户并实现资金转移,且没有直观的身份证明,很难找到可以进行追踪的切入点,即使找到了电子证据,也可能因为出现密码、身份证号码等被窃取的情况,难以确定不法分子的真实身份,这给不法分子洗钱活动创造了机会。加之个人网上银行和企业网上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经办人开户数量及交易数额剧增,大大增加了反洗钱监管难度。
(二)可疑交易发现难。网络支付系统每天有大量的交易数据,包括跨地区甚至跨国际的资金转移,庞杂的数据信息给识别和发现可疑交易带来了巨大困难。网络支付系统无法全面审查交易资金的性质、来源、流向、交易目的和用途,可疑交易监测困难,犯罪分子可能通过多个账户转移资金,也可将大额资金分笔进行转移,而银行对这些交易无法进行逐笔审查,从而使犯罪分子一定程度上逃离了监管的法网。
(三)资金流向监控难。网络交易由于时间短、速度快,不法分子通过注册多个账户随时变换交易对象,频繁进行资金交易,将涉嫌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匿名账户转移,切断资金链条,使监管部门很难找到非法资金的源头;加之网上交易不保留纸质资料,只以电子备份方式留存,使得可疑交易的证据资料缺乏真实性。
(四)完整信息掌握难。支付流程的碎片化导致了交易信息和客户身份信息的分割,如完成一笔交易,需要发卡机构、互联网支付机构、电信运营商、收单机构、持卡人、商户甚至外包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参与主体的碎片化致使同一客户的身份信息和交易信息被分散保存在不同的机构系统中。由此,反洗钱监管部门和各义务主体均难以掌握开展反洗钱工作所需要的充分信息,导致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效力被削弱,从而制约了反洗钱工作的开展。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防范洗钱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反洗钱法规制度建设。尽快制定专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反洗钱法律法规,实施对网上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监测报告、交易记录保存、资金划拔、网上支付等业务的有效监管,避免互联网金融业务监管出现真空。同时,为了防止互联网金融洗钱趋势的继续蔓延,国家有必要制定《互联网金融反洗钱法》、《电子资金划拨法》等有针对性的单行法律,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准入标准、客户身份识别、交易记录保存、大额可疑交易报告责任进行明确,从制度上约束网络平台履行反洗钱义务。
(二)加强互联网金融反洗钱监管力度。一是创新反洗钱监管方式。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中的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据、预测性分析、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等分析方法,提高反洗钱侦查工作效率,使反洗钱数据分析智能化。同时,要在反洗钱事前防范监控、事中调查取证、事后处理中采用新型科技手段,提高洗钱数据甄别分析的准确性,确保网络洗钱监管的有效性。二是扩展反洗钱监管范围。要进一步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监管,建立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电信运营商、电商、社交网络、数据服务商等机构的数据共享机制,达到多角度、全方位检测洗钱风险点。三是构建网络洗钱风险监测防控体系。加强软件开发,依靠互联网技术采用新型数据库、数据计算、数据分析等技术,开发出更智能化、人工化的网络反洗钱监测系统,提高反洗钱监管效力。
(三)加强客户身份真实性审查。一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有效执行“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在客户开户和注册阶段充分了解客户的身份资料、行业背景、风险级别,在无法核实客户上传的电子版身份证件信息是否真实的情况下,可采用联网核查等措施进行身份认证。二是建立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制度。每年对客户风险等级进行评定审核,对风险等级较高的客户交易进行重点监控。三是借助高新技术创新客户身份识别手段。充分运用高科技网络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探索建立基于类似于人脸识别的互联网金融客户身份识别系统,强化客户身份识别。
(四)加强国际间反洗钱的合作。借鉴国际先进反洗钱监管经验,健全完善我国反洗钱的监测分析手段和操作规范,使其既符合现有的法律法规,又符合国际规范。加强国际反洗钱的情报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特别是要加强反洗钱国际间司法协助与合作机制,使反洗钱国际合作更加深入,确保互联网金融洗钱犯罪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及时受到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