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12-26 01:51宋垒垒武晓雪张静
中文信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宋垒垒 武晓雪 张静

摘 要: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探讨高职康复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应具备的胜任力要素,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实际的以能力为尺度的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修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2-0-01

“胜任力”最早是由管理学提出的重要理论,是指承担职务的资格与能力,如知识、技能、能力、习惯等,体现了人们高效完成工作所必备的综合能力[1]。胜任力是能够胜任岗位需求并取得优异成绩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是建立选拔和培养优秀管理者科学体系的基础,通过对一个所需岗位胜任力要素研究,可以为管理者鉴别、培训和评价提供具体的指导。

据调查显示,我国现有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的残疾人约8000万,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康复的发展,各级政府都做出发展康复服务的部署和要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面康复,呼吁采取国际性的协调和具体行动,强化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服务。据调查,我国目前亟需康复技术人员35万人以上,而公立医院中的康复治疗师约有2.5万名,占总医生的0.9%,占人群的0.4:10万,对比发 达国家的7:10万,康复从业人员严重不足。因此,研究康复治疗师岗位胜任力要素和评价指标,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康复教育事业规范进步发展,而且对医疗单位规范培训康复治疗师知识技能提供更加专业的评判依据。

一、康复治疗技术岗位胜任力要素

为了更加充分的了解临床康复治疗师所应该具备哪些技能、能力和素质,本课题借鉴国内外康复治疗师所应具备的岗位胜任力要素,探讨高职康复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应具备的胜任力要素,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实际的以能力为尺度的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修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康复教学改革中体现“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重新制定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本课题组成员对国内30多加医疗机构进行调研,对康复科主任,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教育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筛选出康复治疗师职业胜任力评价体系,共设有4项一级指标(维度),分别为知识、技能、能力、个人特质,8项二级指标(胜任特征条目),45项三级指标(表现指标),希望能够对高等院校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为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参考依据,为医疗机构选拔和培训康复治疗技术人才提供行业标准。见表1。

二、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完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教学方法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作为我校康复治疗技术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康复治疗技术岗位需求,重新调整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康 复治疗师岗位需求、全国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接轨,将资格考试及岗位需求与课程系统性结合起来。与附属医院兼任老师和专家共同探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岗位胜任力要素和评价标准,调整核心课程和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结构。在校内三附院康复中心开展教学改革,推进“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化,积极开展慕课建设,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开展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实训教学模式,教学与临床相结合。此外,通过网络建立教 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的桥梁,学时可以随时随地请教老师问题,使学与教做到无缝对接。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实训课时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

在临床工作中,康复治疗师不仅需要具备康复治疗技术,更需要人文关怀,康复治疗最终目的是患者能够主动运动,治疗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心理疏导能力,让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到康复训练中,并教会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简单的康复治疗技术,用于家庭康复。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教师有意识地在专业课教育中渗透康复心理和康复伦理相关知识。

2.加强康复实训中心建设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训练基本操作技能的基地,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实践经验和工作方法,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我校与附属医院共建集教学科研与临床诊疗于一体的康复实训中心,目前康复中心有8600平方米,2013年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2016年康复科被河南省卫计委评 为重点培育科室。康复中心拥有康复教学训练设备890余万元,现有运动治疗大厅、作业治疗室、语言治疗室、智能机器人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感觉统合治疗室、水疗治疗室等康复治疗室,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成熟而系统化的康复治疗教学基地。另外 ,现有20余名企业教师共同担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理论和实训教学工作。

3.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3.1建立学生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考试采用主客观结合评价、理论与实践综合评价等方法,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学习的导向作用。在核心课程教学中打破传统的终结式考核 ,课程考核按照“1+2+N”考试形式。“1”是课程期末考试1次,采取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进行题库命题,教考分离;“2”是结合专业和课程特色的课程阶段性考试2次,学期中段对一定教学阶段内所学内容进行的全面测试2次。“N”是多种形式的过程考核,具体形式有课堂出勤、课下作业、课堂笔记、课堂提问、实验实训成绩、利用“学习通”、“课堂派”、“微助教”教学软件进行的教学测验等。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授课教师、学生、社会同行的调研,分析反馈意见,纠正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评价体系。

3.2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仅仅可以规范教学管理体系,而且对教师教学质量起到监督推动作用。教师评价包括学校督导评价,系部和教研室同行评价,另外还有学生评价,学校、系部和教研室教学督导组通过随机听课的方式,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学生则通过问卷、网上评教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借助学生反馈,教师能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达到课程“教”与“学”的最佳匹配。教师可通过评 价体系获得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剖析、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4.适当增加中医传统康复治疗知识

众所周知,我国优秀中医技术如针灸、推拿、拔罐等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在神经康复方面具有独特疗效,受我国民众认可 推崇。勵建安学者曾说过“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应该是每个中国康复医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中国的康复治疗师不仅需要掌握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也需要熟悉我国具有特色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随着我国康复治疗师走出国门与世界同仁交流的机会增多若将中西合璧的康复治疗方法推向全世界,定会在国际康复舞台绽放光彩。

小结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对岗位胜任为的研究起步较早,也已建立了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而我国对于医师岗位胜任 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2004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课题研究组提出了“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的建议性文件 ,虽然引起康复界的广泛关注,但至今未得到卫计委行政部门的认可。因此,研究康复治疗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实 际的以能力为尺度的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修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提高康复治疗师综合素质,促进康复治疗事业的 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康复治疗专业教育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开展康复治疗师岗位胜任力研究,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构建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另外,在康复教学过程中,将相关人文素养、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融合其中,开展全面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能胜任各种岗位需求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韩颖,王晶,郑建中,等.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4):399,405.

猜你喜欢
岗位胜任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