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招生难”的问题不断凸显出来。如何解决中职学校招生难问题,本文着重从目前我国中职学校招生中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其产生原因,探讨教育政策在招生工作中的作用,解决招生难问题。
关键词:招生难 归因 政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G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2-0-01
中职学校招生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考生和家长利益,同时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充分运用和发挥教育政策管理性、规范性、激励性、制约性等功能,分析解决中职学校招生难问题中教育政策所起到的作用,而且必须要深入探讨这一项工作[1]。
一、招生难的原因
1.学生与家长思想认识方面的偏差
表现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与家长在思想上对学生接受中职教育认识不足,认知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受社会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对自己的情况没有做到透彻分析而是片面追求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争取高学历;在这些人思想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中的“书”,必须通过高中和大学来“读”,而割裂和忽略了中职和技校也是读书和接受教育的途径和过程,导致许多学生宁肯在普高中名次居末,也不肯踏踏实实学习一技之长。二是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孩子出人头地。把孩子能否上大学读书当作一种面子工程,认为孩子上了大学自己脸上有光,上职业学校没有前途,会低人一等。有知识有文化的家长,期望孩子要超过自己;没有上过大学的家长,希望孩子替自己圆梦,他们宁肯倾全家财力、物力、人力,自己过紧日子,也要资助孩子上高中上大学。三是一些家长存在一种“赌”的思想,认为孩子考大学考上考不上是他自己的事情,作为家长必须无条件地给予支持,不留“历史”责任。正是这种动因,使许多家长宁肯舍弃中职教育发展空间,也要去“赌”升大学之路。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部分中职学校把学生就业作为切入点,社会上什么专业就业率好,就盲目开设什么专业 设置科目随意性较强,缺乏科学性、统筹性;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对中职学校学科设置也存着监管不到位,没有从宏观上发挥调控布局的作用,进行有效控制和调整。更没有考虑到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生源的有限性,导致出现了热门专业校校有,都争先恐后的设置,校校生源吃紧的现象。这在客观上促使了学校之间的盲目竞争,造成资源浪费,也给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时感觉茫然,无所适从和困惑。影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
3.普通高中盲目扩招,与中职学校抢生源
中职学校间盲目竞争。在生源有限的情况下,各校间为了抢生源,盲目夸大学校的优势、就业率和优惠政策,在这种“大利好”几乎没有门栏的招生制度下,人们受“好货不便宜”思想影响下,往往会徘徊和犹豫,不仅没有起到吸引家长和学生“眼球”的作用,反而倒逼一部分学生流入普通高中。从我国教育体制上看,学生初中毕业后面临着升入普通高中和中等職业学校两种选择,高中校由于一度不完全按照国家计划招生,盲目扩大招生,导致一部分本应在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挤占了中职学校的生源,使得中职学校招生雪上加霜,这种盲目扩招与中职学校抢生源现象一度成为普遍现象,加重了中职学校招生难的问题。
二、应对中职学校招生难教育政策分析
教育政策主要功能是要解决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公共问题,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用于指导规范中职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重招生”、“轻政策”的现象,削弱这些教育政策在实际工作中规范作用,更没有挖掘和运用教育政策功能性作用。因此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教育政策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行使教育政策保障性功能,正确引导考生和家长对中职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所谓保障性功能,就是指教育政策客观上起着维护与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在中职教育招生问题上,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用于满足学生和家长这种自身利益得到保障的需求。
《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制度。从《宪法》、《教育法》有关规定可以看出,中职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重要手段和途径,同时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知识有效方式。把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高等学校人为地划分出“高低”、“等级”的想法和做法有悖于国家基本教育方针,也是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见和错误想法。
2.发挥教育政策中激励功能和“利好政策”引导社会关注中职教育
激励功能就是指教育政策客观上起着一种激励、鼓舞、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作用。解决中职学校招生难的问题, 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经济发展中专门技能人才需求的需要,必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了要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应签订合作协议,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工作;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这种现代学徒制模式,为学生学习技能和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 ,为立志学习一技之长,一专多能的学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机遇,也为中职学校吸引学生,解决招生难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了关于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有关要求,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这一利好政策也为中职学生深入高职拓广了升学入口和就业出口。
3.利用教育政策制约性功能,遏制“抢生源”、“乱招生”不规范行为
制约性功能就是用教育政策约束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必须为一定行为和必须不为一些行为,主要表现为它以命令禁止的方式限制一些不被允许的教育行为。中职学校间、普高与中职学校间相互“抢生源”、“乱招生”行为,之所以在一定时期内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有关部门没有有效地落实招生工作中的教育政策,没有充分发挥出教育政策制约性功能的作用。2019年教育部教职成厅、教基厅分别下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分别提出了“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和“各地要统筹考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这种大体相当的要求,就意味着普高和中职在招生中在招生比例上要基本保持平衡。针对普高招生工作又提出要“根据学校布局和办学条件,合理确定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其中“招生计划”意味着一种原则,“并严格执行”意味着原则不得随意变更,并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为了保证教育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应当按照《教育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招生学生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则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退回招收的学生”,“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教育政策约束性功能的作用,对“不正之风”起到震慑作用,彻底遏制普高与中职学校间相互“抢生源”“乱招生”行为,解决招生难的问题。
4.强化教育政策管理性功能,规范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课程設置主要采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模式,以国家课程设置为主导。国家课程中集体现一个国家意志,是为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设计的,并依据公民必须具备的共同素质开发指导课程[2]。针对中职学校间专业设置不集中,各自为战,随意性强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依照国家有关教育政策给予宏观上的指导,发挥国家课程的主导作用,要按照教育部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使本行政区划内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对学生和家长的感染力,加大他们对中职学校的认可度,吸收更多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规定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依据专业教学文件进行研学调度和调研,按照中职学校的所在地域、学校、专业特色,办学能力以及就业情况,统筹安排规划各学校专业设置,使学校间各有专业特色、办学特色,对学生和社会产生吸引力,既能满足学生学习求知欲,又能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有效地防止了盲目竞争乱象,又能有效地缓解招生难的问题。遏制“抢生源”、“乱招生”现象,解决“招生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政策观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黄忠敏.课程政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张誉洋(1988-),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市职业教育园区服务中心,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