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秋野 王金凤
(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哈尔滨 150025)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1)杨耕.价值、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5(1): 16-22.每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都是当时的物质生活方式、政治法律制度、观念文化传统等因素熏染、熏陶和塑造的结果。核心价值观是这一总体系中最根本、最稳定的部分,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2)周勇,郭根荣.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J].人民论坛,2010(14): 268-269.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十九大报告再次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由此可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加强全民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渐成为国内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焦点,从哲学到伦理学,从文化学、社会学,再到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视角不同,方法各异。哲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分析其哲学基础;伦理学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伦理学解读,探寻其伦理意义;文化学家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背景、文化属性及文化选择;社会学家着重揭示不同社会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以及社会风气、国家政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教育学领域学者研究如何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模式;还有其他领域学者从心理机制构建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与践行问题。不同学科从不同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的研究均反映了人文社科研究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查阅资料发现,在众多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献中目前尚未出现心理语言学视角的研究成果,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任务和意义。
世界心理语言学分为三代,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是第三代中最大的一派。21世纪语言意识(языковое сознание)不仅成为俄罗斯民族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客体,更是研究方法。在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框架内,语言意识(3)赵秋野.试论语言意识的民族文化特点[J].外语学刊,2003(3): 69-72.是语言手段外化的意识形式,由词汇、词组、成语、语篇、联想场和联想库等构成,反映不同文化以该民族世界图景、语言世界图景存在的不同意识形式,语言意识民族文化特点成为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研究热点。民族精神和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反映在民族语言意识之中,不同的民族、语言、文化生发不同的语言意识,因而可运用语言意识理论及方法研究、描写,进而阐释、解构该民族精神、价值观。我国汉语界对语言意识术语的内涵和外延鲜有严格界定,研究对象宽泛。纳日碧力戈(2011)指出,语言意识形态(4)纳日碧力戈.民族教育观和语言意识形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4): 22-24.是一种价值观,是社会生活中语言与人类之间的象征关系,是社会结构与言说形式之间的中介,反映基本的人观和社会制度,并且把语言和认同、权力、审美、道德及认识论联系在一起。李宇明(2013)(5)李宇明.唤起全社会的语言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2-02(B01).认为,语言意识、语言政策和语言行为,是语言规划的支撑“三角”。语言意识指涉的是意识到语言之于人生、之于单位、之于社会、之于国家的意义。由此可见,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界与我国汉语界对语言意识的内涵、外延界定不同。与此同时,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界对语言意识的研究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语言意识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阐释语言意识的定义、内容、结构、功能及语言意识研究的方法和原则上。语言意识的实证研究是运用联想实验的方法,得到研究资料与数据,再利用“语义格式塔”“概念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得出结论。自由联想实验是研究语言意识广泛使用的方法,此种方法本质上是被试内在深度的自省,研究视角为神经—心理—认知。该方法通过言语自由联想实验,构建刺激词汇的联想场,通过不同角度分析联想场结构与内容,挖掘其外化的主体心理认知状态与方式。21世纪,语言意识已成为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焦点。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框架下的语言意识理论与研究方法,为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接受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本文运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联想实验方法,选取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词汇联想作为本民族、语言、文化承载者的语言意识研究对象,透过联想场描写、分析汉语语言意识所反映的核心价值观状态,揭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接受情况,进而探析中国大学生语言意识的民族文化特点、心理特性及语言哲学观,揭示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文明传承及文化价值取向。
国内学者对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进行了一定的实证研究。王云霞的博士论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以呼和浩特市部分高校为例》(2015)(6)王云霞.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以呼和浩特市部分高校为例[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 25.的研究结论指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认知、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价值观认同存在知行不一的问题,价值观的总体认同度较高,但尚未较好地践行。左殿升的《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证研究——以山东省高校为例》(2015)(7)左殿升.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证研究——以山东省高校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7): 72-75.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研究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况,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情况低于预期,总体认同度不是很高,提出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的路径。许珍芳和余绪鹏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实证研究》(2015)(8)许珍芳,余绪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实证研究[J].教育评论,2015(3): 65-67.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提出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三个途径。郭朝辉的《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实证研究》(2014)(9)郭朝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实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9): 210-215.选取全国15所大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李克特量表问卷方式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认为,大学生对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认同度都比较高,对价值观各维度的认同度依次为“文明”>“民主”>“富强”>“和谐”;对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认同度也比较高,对价值观各维度的认同度依次为“公正”>“平等”>“法治”>“自由”;对公民个人层面核心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认同度也比较高,认同度的高低为“诚信”>“敬业”>“友善”>“爱国”。以上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存在一个逐渐加强的过程,这与国家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宣传与培育等因素有关;同时,学界对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培育途径。
俄罗斯学者以心理语言学语言意识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指导,对青年价值观做了实证研究。如别施科娃(Н.П.Пешкова,2015)(10)Н.П.Пешкова. Социальный контекст общечеловеческих ценностей в языковом сознании молодежи полиэтнического региона[J]. Вопросы психолингвистики, 2015(2): 98-106.认为人类共同价值观的社会语境是多民族社会成员之间在共处和互助的基础上取得共识的特殊方法,这些价值观包括: 善良、爱、家园、家庭、工作、忍耐、恶、恨和骄傲等。有些学者则具体研究了价值观中的某个词或者某些词,如芭拉诺娃(О.Н.Баранова,2012)(11)О.Н.Баранова. Психо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субъективного значения слова справедливость как основа морально-нравственных ценностей в сознании современной русской молодежи[J]. Вопросы психолингвистики, 2012(1): 168-177.在《当代俄罗斯青年语言意识的道德价值观基础——“公正”主观意义的心理语言学分析》一文中分析了俄罗斯青年语言意识中对“公正”的主观理解,研究表明,俄罗斯青年由“公正”产生的核心联想是“法律”和“法院”,其次是“诚信”“民主”,并且指出,文化、社会和个人认知特点是影响青年人主观理解的因素。奥谢普科娃(Е.С.Ощепкова,2014)(12)Е.С. Ощепкова. Ценности богатство и бедность в языковом сознании русских[J]. Вопросы психолингвистики, 2014(4): 102-117.在《俄罗斯人语言意识中的“贫富”价值观》(2014)一文中指出,不同民族对人类普适价值观的理解具有自身的民族文化特点。“富”和“贫穷”属于全人类共有的价值观,俄罗斯人对该两种价值观的看法与理解是多元化的,俄罗斯人认为“贫穷”即“不幸”和“可怜”,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理解并未改变;对“富”最直接的理解即为“钱”。在俄罗斯人的语言意识中“钱”的形象是双重的,一方面,钱是恶的,使人类贪婪与嫉妒,但又为人所必须;另一方面,钱绝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物,不是唯一的财富。在不同时期,俄罗斯人对“钱”的理解不同,当钱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时,钱是基本价值追求;当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时,钱在人们生活中只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尼斯特拉托夫和西尼亚奇金(А. А. Нистратов, В. П. Синячкин,2014)(13)А.А.Нистратов, В.П.Синячкин. Гендерные различия восприятия ценностей[J]. Вопросы психолингвистики, 2014(4): 94-101.在《价值观感知理解的性别差异》一文中使用奥斯古德的语义区分法,分析了男、女对价值观理解的差异。研究表明,女性相比男性更偏向从正面理解价值观,如: 祖国、教育、自由、独立、家庭、满足;但是女性对民主、贫穷、违法、失败、孤独等更偏向负面评价;女性对“爱”的理解比男性更多变、神秘和混乱。不同性别对价值观理解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内外因素,内因为生理结构和思维方式等,外因为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国情等,是不同性别的人内化后的整体结果。综上可知,俄罗斯学者已经在运用言语自由联想实验的方法进行系列实证研究,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比较成熟。
国内学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各个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培育和践行等方面的内容。本研究将运用俄罗斯心理语言学语言意识的研究方法——词汇自由联想实验。联想也是一种深度的内省,它是基于人类自身主体和经验在某些客体或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经验可能与某种文化相符,且一直存在于个人以往的经验中。(14)朱瑞爽.中国高校俄语专业学生俄语成语联想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56.联想实验旨在揭示个体先前经验中所形成的联想内容及方式,心理语言学研究者关注的是大多数人,而并非个人的联想情况。联想实验一般分为三种形式: 自由联想实验、定向联想实验和链式联想实验。相比较而言,在语言意识研究中重点采用自由联想实验法。(15)宁秀鑫,赵秋野.论语言意识的研究方法及内容[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 131-133.自由联想实验方法自由度很大,即提供一个刺激词,在对反应词不设任何形式和语义上的限制的条件下,任由被试者自由联想,其在安静不被打扰的环境下,头脑中所出现的第一个词,即为刺激词的反应词,如: 为被试者呈现刺激词“富强”,不同被试可能会反应出“富强”→“中国”或“富强”→“民主”等。由于限定联想时间,因而刺激词激活的应是被试认知基础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知识。
自由联想实验结果以联想场方式呈现,在大规模联想实验中,把被试对同一刺激词的回答按联想频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列,可建构该刺激词的联想场,所有联想反应词和刺激词之间的各种关系是这个词的联想言语网络。联想场是语言意识研究中所分析的对象,“被看作是意识形式中无意识层的外化形式,可以用对比不同文化的人的联想场方式来分析语言意识,从而区分世界图景的民族文化特点”。(16)陈美玉.中俄大学生语言意识中时间词的实证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17.联想场不仅是人的言语记忆片段和反映在这一文化背景下人们意识中的民族世界图景的一部分,也是他的动机、评价及文化定型的反映。
对联想场的分析,传统方式是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对其形式——刺激词与反应词关系的分析,主要分为聚合联想和组合联想。联想场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结构,俄罗斯学者卡拉乌洛夫(Ю.Н. Караулов)在《言语联想网中的民族意识特征》(2000)提出了“语义格式塔”分析法。(17)Ю. Н. Караулов. Показатели национального менталитета в ассоциативно-вербальной сети[A]. Языковое сознание и образ мира[C]. Москва: изд-во. Институт языкознания РАН, 2000: 191-206.语义格式塔建立在语义分类基础上,把反应词按照语义典型性分成若干子语义区,卡拉乌洛夫把俄语语言意识核心词按照语义格式塔原则分成8个子语义区,分别是: 生活区、人物区、情感区、评价区、颜色区、物象区、信息区、自然区。语义格式塔的功能是把独立的联想词依据语义进行有序整理、归类,以描写、揭示联想内容的总体特征。语义格式塔通常由某些子语义区构成,一般为7±2,本研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联想场的语义场划分将参考此种方法。
1. 实验目的及假设
实验以俄罗斯心理语言学语言意识理论为基础,借鉴其自由联想实验方法,描写、表征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联想场,揭示其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接受情况;通过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词汇联想所反映出的语言意识特征,探析其人文精神、思维方式、心理态势及价值观念的民族文化特点。
实验假设: 1) 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度较高;2) 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接受程度较高;3) 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联想场多呈现正面联想;4) 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的联想内容、联想结构深受本民族语言文化特点、社会历史背景、当代现实生活的影响;5) 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的联想内容表征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和民族记忆,反映出汉语语言意识的民族文化特点;6) 中国大学生汉语联想方式受汉语语言特点影响,多语义相关、语义对称联想,且倾向聚合联想。
2. 被试
本实验被试选取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在校大学生,年级不限,专业不限。联想实验以发放网络问卷《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联想实验表》的形式进行。本实验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44份,有效率为92%。关于被试的数量,戈罗什科(Е.И. Горошко)认为,“黄金分割思想”能够反映联想场中的数量比例关系,即作为“掌握语言的单位”联想场最佳数量是400—500个反应词,这种情况下,词汇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接近黄金分割比例,反应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趋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保证了联想场结构的稳定性。(18)Е.И. Горошко. Интегративная модель свободного ассоциативного эксперимента[M].Моска: Ра-Каравелла, 2001.本实验有效问卷644份,意味着每个刺激词的反应词为644个,符合此标准,因而本实验的结果具有可信度。
3. 实验材料
本实验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汇作为刺激词,分别是: 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 实验设计与程序
实验方法采用自由联想实验法,通过网络和学校教室发放、填写《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词汇自由联想实验问卷表》的方式来实现。问卷内容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和实验部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省略被试性别、民族、学校类型、专业、年级等个人基本情况分布数据表。实验部分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先后顺序依次呈现12个刺激词,要求被试写出看到每个刺激词后自由联想到的反应词,即一个刺激词对应一个反应词,如:“富强”→“民主”。网络问卷以规定计时的方式进行,限制每个IP只允许回答一次的条件。同时部分问卷通过专人发放给在校大学生,在教室内完成问卷填写任务。
5.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为直观、客观地呈现实验结果,我们借助SPSS19软件对联想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得出联想词频率分布表。这些频率分布表内容包括: 每个刺激词的全部反应词及其联想频率,且按照联想频率递减的趋势依次排列,同时呈现每个反应词占总反应词数量的百分比、有效百分比及累计百分比。12个刺激词对应的联想词频率分布表所占篇幅较大,在此不一一呈现。
(1) 建构联想场
实验数据最终采用联想场的呈现方式,主要参照俄罗斯科学院出版的《俄语联想词典》(1994—1996)中词汇联想场的描写方式,即每一个刺激词(词条)都对应着一个实验获得的反应词联想场,联想场中反应词的排序依据联想频率,联想场中刺激词后面的数字标注方式也与该《词典》相同。(19)赵秋野,黄天德.中俄大学生“自己的/他人的”语言意识联想场折射出的语言哲学观[J].外国语文,2015(5): 65-76.每个联想场中的反应词均按联想频率高低依次排列,且每个反应词后均标注其反应次数,相同反应次数的反应词按照首字母顺序进行排列,并在这一组词的最后一个反应词后面标注共同反应次数。每个刺激词联想场的最后均有1组数字来表明此联想场的数据统计状况: 第一个数字标明由该刺激词产生的反应词总数;第二个数字代表由该刺激词产生的不同反应词数量;第三个数字表明拒绝联想的被试人数;第四个数字代表反应词频为1次的反应词数量。俄语词汇联想场示例见表1。
表1 ГАРМОНИЯ(和谐)的联想场[转引自《俄语联想词典》(1994—1996)]
本文将依据俄语联想场描写方法构建核心价值观词汇汉语联想场,由于篇幅受限,文中笔者仅以表2、3、4和5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4个词汇的联想场内容。
表2 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富强”的联想场
由表2可知,“富强”的联想场共有644个反应词,不同反应词数150个,拒绝反应词数为0,反应词频为1的词数为113个。前五个高频反应词为:“富强”→“民主”(155词次);“中国”(112词次);“国家”(51词次);“有钱”(21词次);“繁荣”“钱”(18词次)。
表3 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民主”的联想场
由表3可知,“民主”的联想场中共有644个反应词,不同反应词数186个,拒绝反应词数为0个,反应词频为1的词数为125个。前5个高频反应词为:“民主”→“文明”(51词次);“人民”(44词次);“和谐”(43词次);“自由”(38词次);“社会”(26词次)。
表4 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文明”的联想场
由表4可知,“文明”的联想场中共有644个反应词,不同反应词数212个,拒绝反应词数为0个,反应词频为1的词数为159个。前五个高频反应词为:“文明”→“和谐”(87词次),“礼貌”“社会”(71词次),“礼仪”(31词次),“文化”(25词次),“素质”(24词次)。
表5 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和谐”的联想场
由表5可知,“和谐”的联想场中共有644个反应词,不同反应词数187个,拒绝反应词数为0个,反应词频为1的词数为124个。前五个高频反应词:“和谐”→“社会”(100词次),“和平”(39词次),“家庭”“自由”(37词次),“快乐”“中国”(21词次),“友好”(18词次)。
(2) 联想场分析
本研究借鉴卡拉乌洛夫的语义区划分方法,结合汉语刺激词联想场内容的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的联想场分为“物象区”“人物区”“行为区”“评价区情感区”“其他(含词组/句子)”5个语义区。由于篇幅所限,每个刺激词的联想场语义区分类表在文中省略。
中国大学生“富强”的联想场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联想方式偏向聚合联想,如: 前五个高频联想词“富强”→“民主”“富强”→“中国”“富强”→“国家”“富强”→“有钱”“富强”→“繁荣”;第二,被试由刺激词“富强”产生的最高频率联想词是“民主”,这说明被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的认知度、接受程度较高;第三,“中国”和“国家”的联想频率极高,说明在大学生的认知中,“祖国”已经达到国富民强的水平。同时,也表明大学生对祖国富强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第四,“人物区”联想场中出现了历史人物或伟人名字,如: 习近平、邓小平和秦始皇等,这表明国家富强与伟人治国的密切关系;第五,“物象区”中出现“中国梦”“一带一路”“亚投行”和“辽宁舰”等联想词,反映了为实现“富强”所制定的国家发展战略和与之相关的产物;第六,“行为区”的联想内容,如:“复兴”“兴邦”“团结”“发展”“改革”“建设”等,均表征了国家要达到国富民强这个目标正在做及将要做的事情;第七,联想场中也出现一定数量解释“富强”这个价值观词汇的内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国家层面,如:“繁荣”“强大”“国家富有强大”,“经济发达”“贸易大国”;第二类是针对人民生活层面的富强,如“小康”“有钱”“有物质基础”和“安逸”等。这说明被试非常了解核心价值观词汇“富强”的内涵;第八,联想场中依据“富强”一词产生的“语音结构”和“认知结构”联想的反应词较多,如“富强之路”“富强福”“富强路”“富国”和“坚强”等;第九,联想场中出现大量四字构词,如:“繁荣昌盛”“改革开放”“富国强民”“经济大国”“共同富裕”“富强兴邦”“一带一路”“有车有房”和“综合国力”等;第十,在“情感区和评价区”,高频联想词是“民主”“有钱”“繁荣”“强大”“小康”,这也表征了当代大学生对“富强”在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的理解;第十一,“词组和句子区”的联想内容均为被试对“富强”的理解和内在感受;第十二,联想场中也存在“贫穷”“衰弱”“贫富不均”等联想内容,但联想频率不高,可见中国大学生对“富强”的联想内容总体呈现正面联想。
“民主”联想场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联想方式偏向于聚合联想,如: 前五个高频反应词“民主”→“文明”“民主”→“人民”“民主”→“和谐”“民主”→“自由”“民主”→“社会”;第二,被试由刺激词“民主”产生的最高频率联想词是“文明”,其次是“和谐”和“自由”,这表明中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较高;第三,“人物区”联想场中出现了伟人及历史人物,如: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胡适、李大钊和鲁迅均是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自由;第四,“中国”“古希腊”“欧洲”“瑞士”和“雅典”等联想词的出现,说明被试具有古希腊是民主国家的传统认知,且认为我国与欧美一些国家也属于民主国家;第五,“行为区”联想场中出现了与“民主”相关的动词,如“选举”“共和”“协商”等;第六,联想场中也出现解释“民主”这个价值观词汇内涵的两方面联想内容。一是集中在“以人为本”上,如:“公平”“人人平等”“公民言论自由”“相对自由”“人民自由民主”“尊重每个人”“有话语权”等;二是与政治民主相关的内容,如“人大”“人民代表大会”和“民主会议”等。这说明,被试非常了解核心价值观词汇“民主”的内涵意义;第七,联想场中“民主”的“词形结构”反应词较多,如“民法”“民生”“民权”“民规”“民意”等,且大多是语义相关;第八,联想场中出现大量四字构词,如:“以人为本”“人人平等”“五四运动”“社会主义”“国家体制”“民主制度”“民主共和”和“当家做主”等;第九,高频联想词“文明”“和谐”“自由”“富强”“平等”的出现,表明被试对“民主”社会状态的期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吻合的;第十,“词组和句子区”的联想内容中均为被试对“民主社会”的理解和内在期盼;第十一,联想场中也存在“没有民主”“专政”“专治”等联想内容,但联想频率不高,可见,中国大学生对“民主”的联想内容总体上呈现正面联想。
“文明”的联想场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联想方式偏向于聚合联想,如: 前五个高频词“文明”→“和谐”“文明”→“礼貌”“文明”→“社会”“文明”→“礼仪”“文明”→“文化”等;第二,被试由刺激词“文明”产生的最高频率联想词是“和谐”,这说明中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知度较高;第三,联想频率次之的是“社会”“礼貌”“礼仪”和“素质”,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文明的认知集中在“个人文明”和“社会文明”两个层面上;第四,“物象区”出现大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联想词,如“中国”“古国”“中华文明”等。这说明,大学生以文明古国为自豪,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定应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同时,被试还联想出“古罗马”“古希腊”“古印度”“埃及”等文明古国;第五,联想场的“行为区”出现许多诸如:“不说脏话”“尊老爱幼”“礼貌谦让”“文明守纪”“让行”“不乱丢垃圾”等联想词,这些均是文明行为;第六,出现阐释“文明”这个价值观词汇内涵的联想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文明,如“风气好”“环境好”“社会和谐”“法治”等;第二类是个人文明,如“让行”“让座”“友爱”“有文化”和“有素质”等,这表明被试非常了解核心价值观词汇“文明”的内涵;第七,依据“文明”产生的“语音结构”反应词,如“中华文明”“文明人”“讲文明”和“文明用语”等,且语义相关;第八,大量四字构词,如:“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文明有序”“言谈举止”“文明用语”“中华文明”“随地吐痰”和“礼貌谦让”等;第八,出现一定数量的负面联想内容,如:“不文明”“没有”“野蛮”“吐痰”“乱扔垃圾”“骂人”和“中国不文明现象”等。但是,从联想场整体内容来看,中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文明”观的总体联想多为正面内容。
“和谐”的联想场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联想方式偏向于聚合联想,如: 前五个高频反应词“和谐”→“社会”“和谐”→“和平”“和谐”→“家庭”“和谐”→“自由”“和谐”→“快乐”“中国”等;第二,“自由”的联想频率极高,这说明中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高;第三,“中国”“社会”和“家庭”的联想频率高,说明在大学生的“和谐”认知中,国家、社会和家庭均已经达到和谐状态,或者认为对和谐的追求应关注这三个层面;第四,联想场中出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如“孔子”和“仁者爱人”等;第五,“行为区”的联想有:“复兴”“兴邦”“团结”“发展”“改革”“建设”,这表明大学生对“和谐”的内涵理解是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上来认知的;第六,联想场中也出现解释“和谐”这个价值观词汇内涵的联想词。主要有四类,一类关乎人自身的和谐,如“快乐”“幸福”“自由”等;第二类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如“邻里”“人际”“家庭关系”“人与人之间”和“人与人和谐”等;第三类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如“生活安定”“社会和睦”“安定”和“社会和谐”等;第四类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如“生活环境”“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等。这说明,中国大学生非常了解核心价值观词汇“和谐”的内涵;第七,联想场中由“和谐”产生的“语音结构”反应词数量较多,如“和谐社会”“和谐福”“和睦相处”“和平共处”“和平”“和睦”和“和谐”等,且具有语义相关;第八,联想场中出现大量四字构词,如:“尊老爱幼”“相敬如宾”“安居乐业”“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小康社会”和“和平共处”等;第九,联想场中也存在“吵架”“碰瓷”“战争”等不和谐现象的联想,但是联想频率不高。由此可见,中国大学生对“和谐”的联想内容总体呈现正面联想。
本文以俄罗斯语言意识理论为依据,采用言语自由联想实验方法,对中国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汇的联想实验。本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采集、加工,借助SPSS19软件对词汇联想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得出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词汇联想词频率分布表,建立了12个词汇的联想场,对12个词汇联想场的反应词进行语义划分,并据此建构了12个词汇的联想场反应词语义分类表。由于各类表格所占篇幅较大,文中仅选择性地呈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4个词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联想场,依据每个词汇联想场内容及其语义分类表,笔者针对实验目的和假设进行了以下分析和阐释: 1. 中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2. 中国大学生汉语联想方式呈现的类型;3. 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的联想内容和联想结构受汉语特点、中国社会历史背景、当代现实文化的影响情况;4. 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接受程度;5. 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的联想内容折射出的汉语语言意识的民族文化特点。
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很高。以国家层面为例,前3个刺激词汇“富强”“民主”“文明”联想场的首个高频联想词分别为:“富强”→“民主”“民主”→“文明”“文明”→“和谐”,这表明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已深入人心,成为当代中国人的共识,大学生群体对此有高度认知。而由第4个刺激词汇“和谐”产生最多的联想是“社会”,同理,共建“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愿望和目标;2. 中国大学生比较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的深刻内涵,在不同语义区联想中均有明显呈现,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培育工作扎实有效。如:“富强”的高频联想词依次是“民主”“中国”“国家”“有钱”“繁荣”;“民主”的高频联想词依次是“文明”“人民”“和谐”“自由”“社会”;“文明”的高频联想词依次是“和谐”“礼貌”“社会”“礼仪”“文化”“素质”;“和谐”的高频联想词依次是“社会”“和平”“家庭”“自由”“快乐”“中国”“友好”;3. 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的联想内容,总体上呈现正面联想,这从“情感区、评价区”的联想内容可以得到验证,如: 由“富强”产生的高频评价联想词有“民主”“有钱”“繁荣”“强大”“小康”“国富民强”;由“和谐”产生的高频联想词有“和平”“自由”“快乐”“友好”“生活安定”“社会和睦”“社会安定”“繁荣和平”“国泰平安”。由此可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接受程度较高;4. 实验还发现,各联想场中“国家”“中国”均为高频反应词,这充分表明大学生群体对祖国发展、繁荣富强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显现出中国坚定不移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5. 各联想场中均出现大量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表征了中国大学生语言意识中承载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和民族记忆,同样,也表明学校教育中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效显著;6. 各联想场中均出现大量反映当代中国现实生活的词汇,这表明汉语语言意识可以表征当代中国人的民族心理、社会现实、语言定型、思维特点,同时,也展现了汉语语言意识的动态变化,如:“中国梦”“一带一路”“亚投行”和“辽宁舰”等联想词;7. 受中国人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汉语言文化特点影响,产生较多语义相关、语义对称和语音结构联想,联想方式偏聚合联想,这一发现对汉语类型学研究具有启示;8. 联想场中还出现了大量四字构词,一方面源于汉语中有大量的四字词组、成语和熟语;另一方面可能与中国人的言语、思维定型有关;9. 汉字具有集象形、声音和词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字义与字形和读音具有关联性,联想场中语音联想、构词联想与语义联想交织在一起,很难进行严格意义上的语义场划分,这表现为汉语语言意识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心理语言学联想实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接受研究结论,可以为各学科相关研究提供语料及数据佐证;用被试自省的联想实验研究方法,揭示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接受的真实情况和心理状态,这为高校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提供参考;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汉语语言意识的内容、结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对计算语言学、机器翻译、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同样具有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