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辉,谢继明,张伏泉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六勘探队,湘潭,411100)
珞珈山滑坡位于岳阳市岳阳楼区(南湖新区)月山管理处圣安社区珞珈山,地理坐标东经 113°04′55″,北纬29°20′00″,距岳阳市区约3km。
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 1331.6mm,年最大降雨量2336.5mm(1954 年),日最大降雨量 246.1mm(1954年6月16日),时最大降雨量90mm/h(2002年7月22日6-7时),全年约45%的降雨集中在4~7月[1]。
勘查区地处洞庭湖平原东部,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为剥蚀侵蚀低丘陵地貌,海拔标高50~103m,地形坡度20°~35°。
勘查区内揭露地层有第四系中更新统、震旦系上统灯影组。
第四系中更新统(Qp),位于在勘查区内连续分布,厚薄不均,包含人工杂填土、残坡积层。人工杂填土主要分布在勘查区万佛塔四周,厚度最大为3.0m。残坡积层以含碎石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分布少量碎石土;多呈可塑状,硬塑状次之,局部软塑状分布,碎石成分为硅质岩,含量为10%~45%,粒径5~35mm,棱角状或次棱角状。
震旦系灯影组(Zdy),出露于滑体西侧冲沟中,为青灰色、暗灰色硅质岩,局部含石英脉,薄~中厚层状,裂隙发育,产状为290°∠65°。强风化层厚度为1.5~11.5m,大多呈粉粒结构,局部呈岩屑,岩质软,遇水易软化、风干即崩解。
勘查区及附近区域无大的断层通过;新构造运动较为强烈,所在岳阳楼区以抬升作用为主;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属弱震区。
地下水主要为滑坡堆积及残坡积层孔隙潜水,含水介质由第四系粉质粘土及硅质岩全风化层、强风化层组成,含水介质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厚度变化等决定了滑体的透水性和富水性不均。
滑体处于山坳中,上部万佛塔地势较高,滑体坡面裂隙发育、植被茂密、地表径流条件差,有利于大气降水直接渗入滑体,地下水渗入滑体由于滑体堆积、残坡积层厚度较大,土体结构松散,有利于地下水渗入,向滑体前缘径流、排泄。
本次勘查施工钻孔中,多数钻孔见到地下水(非暴雨期),PH值7.29。依据规范,勘查区内地下水对混凝土、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近年来,在滑体后缘上部、滑体中后缘、滑体前缘增加了建筑物,修建过程中对滑体局部进行坡体开挖、平整,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依据工程地质测绘、勘查资料,滑坡后缘位于凉亭之间的拉张裂缝处、前缘剪出口位于斜坡底部已修挡土墙之下,两侧以冲沟以及药师殿房屋开裂、圣安寺围墙开裂、地表裂缝等变形为边界,划定滑坡周界、圈定范围(如图1)。平面形态呈圈椅状,剖面形态为前缘陡、中部缓、后缘陡,整体地形坡度较陡为30°~35°。后缘高程90.0~100.0m,前缘高程 50.0~55.0m,相对高差 35.0~50.0m。滑体最大宽约150m,最长约70m,厚3.0~8.5m、平均厚5.75m,面积约1.05万m2,体积约6.038万m3,规模等级为小型。主滑方向345°,为浅层土质折线形滑坡。
2.2.1 滑体物质特征
根据坡体不同的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划分为两层:上层以碎石土为主,下层以含碎石的粉质粘土为主。两层岩土体在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厚度变化较大。
(1)上层土体:分布在滑体表层的0~4.0m深度范围内,为未完全风化硅质岩碎石土。碎石大小混杂,棱角状、次棱角状为主,粒径5~100mm,中等偏强风化;碎石间充填粉质粘土,土质稍密实。碎石含量10%~45%。
(2)下层:分布滑体0~8.5m深度范围内,主要为含碎石粉质粘土,碎石含量2%~10%,次棱角状,直径均小于4cm;粉质粘土,多呈可塑状或硬塑,中等偏密实,个别为软塑。
2.2.2 滑带土
根据调查和本次勘探资料,只有前缘施工的ZK3、ZK5、ZK7比较明显的显示出滑带的存在,ZK3显示滑带深度为5.9~8.5m,ZK5显示滑带深度为3.5~6.1m,ZK7显示滑带深度为4.0~5.2m。滑带土体为含碎石粉质粘土,碎石含量、粒径明显小于上层土体,含水量明显大于上层土体,呈软塑状。钻孔ZK3、ZK5、ZK7揭露基岩面(强风化顶面)分别在埋深8.5m、6.1m、5.2m处,故5.2~8.5m范围内存在滑动面,也说明此处为岩土接触面滑动的滑坡。岩土力学性质详见表1[1]。
表1 滑带土(Qdel) 岩土力学性质成果统计表
2.2.3 滑床
据勘查各钻孔揭露基岩分析,滑床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岩土力学性质详见表2。
表2 硅质岩岩石力学性质统计表
据调查,滑坡第一次局部滑动由大暴雨诱发,导致挡墙西侧部分损坏,后缘陡坎清晰可见。第二次局部滑动滑体中部发生滑塌。目前野外能看到的裂隙、裂缝均发生在近10年之内,且在不断的变宽变长。滑坡一直处在持续变形活动阶段,主要表现在地面拉裂、局部崩滑、蠕动等方面。
裂缝主要分布于滑体东侧及滑体中部,呈弧形或折线展布。滑体中、后部,因坡体蠕滑产生拉张裂隙,前缘剪出口有新产生的鼓张裂隙。剪切裂缝2处、拉张裂缝3处、鼓胀裂隙4处,裂缝宽0.5~6cm[1]。中部能发现树龄稍大的马刀树,;区内滑塌产生的垂直滑移最大距离4.2m,加剧了滑体的不稳定性。
2.4.1 变形破坏模式
滑体表面波状起伏,滑体后部与滑动方向直交的裂缝发育,切割角度大、呈压性,按照滑坡受力状态分析,属于推移式滑坡。
2.4.2 形成机制
珞珈山滑坡变形表现在三大方面:(1)滑体整体蠕滑导致滑体上建筑墙体开裂、蓄水池开裂漏水、挡土墙下部前缘剪出口出现裂缝;(2)局部滑塌导致滑体后缘出现更多临空陡坎、植被倾倒;(3)滑体局部鼓胀凸起导致护坡片石破坏、沿山台阶损坏。
图1 珞珈山滑坡勘查平面示意图
图2 1-1'剖面示意图
表3 稳定性计算工况、荷载组合
图3 折线滑动法模型及条块划分图(折线形滑动面)
形成原因:(1)人类开挖坡脚形成的临空面、坡面自然侵蚀形成多个台阶陡坎,增加了坡体的不稳定性;(2)降雨导致滑体重量增加、岩土体抗剪参数降低,使得滑坡稳定性降低。其形成过程总体可划分为蠕滑~拉裂~滑塌。
滑体变形已有多年,目前处在缓慢变形阶段,局部处于变形加速阶段。上部为含碎石粉质粘土层,大气降水易于快速下渗,土体易于饱和,抗剪能力显著下降。区内水体富集、运移,极易形成软弱滑带,在暴雨等因素作用下,加剧变形,滑坡体可能发生更大的滑移,威胁滑坡体下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3.2.1 计算剖面的确定
本次在滑体上布置 1-1'、2-2'、3-3'三条勘查剖面(见图1、图2),获取了基础数据作稳定性计算分析。
3.2.2 计算工况及荷载组合
(1)滑体自重:非降雨工况下,地下水位以上采用天然重度,地下水位以下采用饱和重度;降雨工况下,应考虑雨水入渗对滑坡体自重的影响,入渗范围内按饱和重度计算,入渗范围以下及地下水位以上仍采用天然重度,入渗深度视当地降雨强度、土体入渗系数和渗透系数确定。区内滑体土松散,雨水易于入渗,地下水位抬升,滑体侵润面以上采用天然重度,侵润面以下采用饱和重度,滑面抗滑强度采用饱和抗剪强度[2]。
(2)地表荷载:区内滑体表层未见大的堆载,地表荷载不予考虑。
(3)水压力:包含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和浮托力。
(4)地震荷载:区内地震基本烈度为 VI 度,属弱震区,可不计入地震力[3]。且地震荷载属于偶然因素,发生的概率极小,本次滑坡稳定性计算未考虑地震荷载。
参照规范[4],滑坡稳定性计算工况、荷载组合及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如表3:
3.2.3 计算方法
折线行滑面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
依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中土质滑坡极限平衡理论,滑坡的稳定系数及传递系法计算滑坡剩余下滑推力如下:
(1)滑坡稳定系数Kf计算:
(2)滑坡推力计算
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由于滑坡区内无地下水,因此滑坡推力计算时不考虑地下水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3.2.4 计算参数
滑面抗剪强度指标根据室内试验、反演分析、工程类比及参考地区经验等综合确定。
(1)室内试验
通过样品测试得出滑体土、滑带土天然、饱和状态粘聚力C值、内摩擦角φ值,如下表4所示。
(2)反演分析
根据滑坡稳定状态,假设稳定系数及滑面、荷载等条件,反算滑面的岩土抗剪强度参数。当荷载条件、滑面抗剪强度参数与滑坡的实际情况一致时,边坡的理论最小稳定系数接近于1;相对应的最危险滑面,与滑坡的实际滑面一致。
该滑坡局部曾发生滑移,勘查期间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可能进入变形失稳状态。
反演分析选取1-1'作计算剖面,稳定系数取Fs=1.15,采用图解法反算,依次取C=0、φ=0,分别反求φ、C值,在C~φ坐标图上求出直线,反演结果取值。当 φ=0 时,求得 C=70.813kPa;当 C=0时,求得φ=30.54°。
反演公式如下:
内聚力:
内摩擦角:
(3)参数的综合取值
根据室内试验、反演分析、工程类比及参考地区经验,综合确定滑面抗剪强度指标 C、Φ 值及其它物理力学指标取值如下表5:
3.2.5 计算结果
滑坡各剖面稳定系数见表6。
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8—2006),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经计算,该滑坡1-1'在自然状态下为不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下为不稳定状态;剖面2-2'、在自然状态下为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下为稳定状态,剖面3-3'在自然状态下为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下为不稳定状态。因此该滑坡局部存在着安全隐患。
珞珈山滑坡体中部发生滑塌,西部坡体鼓胀凸起,前缘挡土墙底部形成了多条剪出口裂缝;滑体范围内发育多个平台陡坎,陡坎边缘易发生局部再次溜滑。近期坡体变形、建筑物墙体开裂比较明显,根调查结果和稳定性计算可知,在降雨的影响下坡体局部将处于不稳定状态,极可能产生滑动。
表4 滑体土和滑带土抗剪指标及试验值
表5 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综合取值
表6 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表
加强区内滑坡地质灾害宣传工作,做好预案、搞好监测,对现场裂缝进行封填;加强区内地质生态环境保护,规范人类工程活动,避免人为诱发或加剧滑坡形变。
根据珞珈山滑坡特点,建议及时采取工程治理方案:地表排水+坡面整形+抗滑桩+格构锚杆(局部)。
(1)排水:在滑坡周界,尤其是在滑坡后缘位置设置截排水沟,快速将久雨以及暴雨形成的坡面流排出滑体,减少降雨入渗;
(2)削坡整形:结合不稳定计算分析,总体上应避免大挖大填,仅对滑塌区、鼓胀凸起区进行坡面整形;
(3)支挡:在滑坡前缘布置抗滑桩,可以有效地起到防止滑坡整体滑动的效果;在滑体东侧的陡坎,坡脚较大,存在局部变形,且由于场地范围以及建筑影响,不能进行大挖大削,适合采用格构锚杆对其进行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