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伟芬
(嵊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浙江 绍兴 312400)
胆囊结石属于胆结石的一类,时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胆固醇性结石为主的混合性结石[1]。胆囊结石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患者。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护理方式在使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对象选择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的患者200例,其中男患者113例,女患者87例,患者平均年龄(34.49±6.37)岁。排除其他因素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采用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龄(36.72±5.91)岁;治疗组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平均年龄(35.17±6.18)岁。两组一般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即患者接受临床诊断、超声检查以及彩超检查。依据患者病症情况开展相应的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在这一过程中,依据患者分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具体如下。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由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做好术前检查工作,并遵循医嘱指导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患者开展腹腔镜治疗后,护理人员辅助麻醉医生开展相应的麻醉工作,并时刻注意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手术完成后,为患者清理创口后推回病房修养。
1.2.2 手术室护理 护理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分为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3个方面开展具体的护理工作,具体如下。
(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前向患者开展相应的心理、饮食以及注意事项护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依据自身专业知识,向患者讲解胆囊结石疾病成因以及腹腔镜技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消除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明确告知患者禁食、禁水时间,具有耐心的回答患者存在的问题。
(2)术中护理。在患者接受腹腔镜治疗时,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实施通便灌肠,并在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在一次确认患者身份疾病信息后,辅助麻醉医师开展麻醉工作,待患者产生麻醉效果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脉搏以及血氧饱和度,并辅助医生完成手术。
(3)术后护理。在患者完成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清理患者创口。由于患者处于麻醉状态,身体机能可能在无意识状态下出现挪动等情况,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患者安全醒来,排出二氧化碳后将患者推回病房修养,并对患者创口开展相关护理以及引流导管护理,降低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几率。
依据患者治疗效果、感染几率和服务态度等划分患者护理满意度,包含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种类别。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不同护理手段干预,两组患者均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其中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31例,满意55例,不满意14例,患者总护理满意度86%;护理组患者非常满意63例,满意33例,不满意4例,患者护理满意度96%。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相比较,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病因复杂,发病时间长等特点,若不对其病情进展进行有效控制,可对患者的生理机能造成严重影响[2]。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胆囊结石较为有效的手段,但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合理科学的护理手段干预,容易引起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常规护理方式主要通过患者手术各个阶段的基础护理方式,例如用药以及相应的术前注意事项讲解,对于提升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具有一定意义。但是常规护理只注重于患者生理层次的护理工作,忽视了患者由于负面情绪引发并发症等不良反应的可能。
手术室护理主要通过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全方位的高质量护理,从而实现从患者生理到心理的护理干预,在保障了患者能够有效接受治疗。采用这一护理方式能够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基础上,降低了患者因负面情绪而产生的并发症等情况。
本研究中,护理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对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胆囊结石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出现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