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炜
(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 上海 200020)
食管癌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了明显影响[1]。手术是临床治疗食管癌的常见方式之一,为了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采取科学合理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十分必要。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首次由丹麦学者提出,强调最大程度上减少手术及相关措施对机体产生的应激,维持内在生理功能的稳定,减少手术并发症,促使术后恢复时间缩短[2]。为了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在围术期护理中采用了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免管免禁法,报道如下。
从2015年7月-2019年2月本市随机抽取的食管癌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②不存在消化道手术史;③能够耐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严重营养不良;②颈段食管癌。观察组男性40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2.15±1.08)岁。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1.19±1.02)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1 术前护理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术前护理,即做好常规术前准备工作,对患者加强营养治疗,行术前肺功能锻炼,加强心理干预等。观察组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手术方法以及过程,提前让患者指导术后体位、术后1d 便可经口进食、下床进行活动;对患者加强营养治疗,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术前对患者加强术后进食方式指导,告知其预防误吸的正确方式;为了对术后重症肺炎进行有效预防,术前需对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每天采用漱口水行5~6次漱口;向患者发放疼痛手册,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使用疼痛标尺,使其明确需要行药物干预的疼痛分值,术前30min给予患者100m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静脉注射,以此来达到预防性镇痛的目的;术前不需要留置胃管,不需要行灌肠处理;麻醉前2h患者可进流食,以此来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饥饿感、焦虑以及口渴等情况。
1.2.2 术后护理 术后对照组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给予患者48~72h吸氧,患者清醒之后协助其取半卧位,6h之后协助其翻身,术后2~3d患者下床活动;加强术后各种管道护理,术后第1d行肠内营养治疗,术后第6d患者试饮水,若没有不适感出现,那么术后第7d便可经口进食;对痛泵的止痛效果进行观察,疼痛评分在4分及以上,给予其100mg曲马多肌肉注射;每天对患者行3次雾化吸入治疗,并协助患者正确排痰、咳嗽。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d便经口进食,向患者发放带有刻度的量杯,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食量进行记录,并采用50次咀嚼法经口进食,嘱咐患者进食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术后第1d、4d以及6d对患者行营养风险筛查,由专业营养师指导患者对饮食进行科学调节,同时加强肠外营养;术后患者清醒2h之后便可翻身,术后第1d便可下床活动;术后第1d将尿管拔除;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行镇痛处理;加强呼吸道护理,指导患者咳嗽时左手按压腹部切口、右手手指按压颈部切口,避免切口撕裂;对患者术后排便、排气、疼痛、活动量以及饮食量等进行记录。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后各项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对比 (±s,d)
表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对比 (±s,d)
组别n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501.15±0.884.12±0.288.12±0.25对照组503.78±1.256.65±0.8511.25±1.52 t 12.165219.990214.3678 P 0.00000.00000.0000
手术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不仅和医生治疗方案有关,同时也和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存在密切相关性[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各项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免管免禁法利于促进术后恢复。究其原因,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免管免禁法围绕减少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维持良好生理与心理状态、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术前主张不禁食、不留置胃管、不行灌肠处理、行预防性镇痛、术后第1d患者便可经口进食,下床进行活动、术后行有效镇痛等措施均利于减轻手术应激。其次,术前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行肺功能锻炼,术前术后均对患者行充分的营养治疗,利于确保患者围术期生理、心理状态良好。与此同时,术前不禁食、不留置胃管、不行灌肠处理等措施也明显减少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量,促使引流管脱出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属于一种双赢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免管免禁法可促进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