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冬庆 闫振 郭永忠 张总刚(通讯作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外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并表现出年轻化趋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多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细胞[1]。但是,在手术创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出血等因素作用下,患者围手术期可能出现心肌梗死[2],如何有效预防成为治疗关键。本研究中应用替格瑞洛在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为3支及3支以上血管病变,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并排除存在手术禁忌症、相关药物应用禁忌症、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严重肺、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8~72岁,平均(65.2±11.3)岁。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4~74岁,平均(66.4±11.8)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术后2小时,所有患者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药物、调脂药物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75mg,口服,1/日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替格瑞洛90mg,口服,2/日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24h和48h,抽取患者静脉血清,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水平。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围手术期,对照组心肌梗死8例,发生率为19.0%;观察组心肌梗死1例,发生率为2.4%。观察组围手术期心肌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3)。
术后即刻两组cTnI(心肌钙蛋白)水平无差异(P>0.05)、术后24h及48h,观察组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cTnI水平比较(±s,ug/L)
表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cTnI水平比较(±s,ug/L)
组别例数术后即刻术后24h术后48h观察组423.21±0.423.03±0.590.74±0.21对照组423.13±0.553.88±0.621.06±0.24 t 0.756.446.50 P 0.460.000.00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日益成熟,是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围手术期可能出现心肌梗死,显著增加患者死亡风险[3]。因此,有效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一直是临床上值得探讨的课题。
研究显示[4],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期心肌梗死多发生于术后48h,多数患者不会出现胸痛等典型症状,但预后较差,术前给予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或者抗凝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快,效果强,能够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5]。与国外学者Brilakis E S[5]和国内学者米怀雪等[4]术前治疗方案不同,限于地区医疗水平差异,本研究采用术后治疗方案,与术后应用氯吡格雷组相比,应用替格瑞洛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术后即刻、术后24h及48h时cTnI水平降低,结果表明替格瑞洛在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并减轻心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