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是2型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2]。有研究表明,高血糖及血糖波动、高脂血症是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主要高危因素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3-5]。本研究采用活血化痰益气养阴法干预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糖脂代谢,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38~76(65.39±8.52)岁;2型糖尿病病程4~15(8.69±2.27)年;合并冠心病18例,高血压病23例;急性脑梗死病程1~52(15.06±4.43)h;脑叶梗死10例,小脑梗死13例,基底节区脑梗死32例,多发性脑梗死5例。治疗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0~79(66.15±8.74)岁;合并冠心病17例,高血压病21例;2型糖尿病病程5~17(8.48±2.33)年;急性脑梗死病程2~56(15.56±4.05)h;脑叶梗死9例,小脑梗死15例,基底节区脑梗死29例,多发性脑梗死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疾病及脑梗死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6]确定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7]确定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确定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疾病及证候诊断标准,急性脑梗死属2型糖尿病并发症且经CT或磁共振(MRI)确诊者;发病时间≤72 h者;年龄18~80岁;预期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发病后未给予可能影响观察指标的治疗手段;病人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对试验药物过敏者;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者;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调节血糖、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及保护受损神经等常规治疗[6]。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痰益气养阴法(组方:川芎20 g,赤芍12 g,生黄芪35 g,党参10 g,当归12 g,清半夏9 g,白术12 g,天麻10 g,天南星10 g,竹茹12 g,石菖蒲15 g,郁金15 g,白芍15 g,地黄12 g,茯苓15 g,陈皮10 g,甘草6 g)治疗,每日1剂,水浓煎至200 mL,早晚分服。两组均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临床疗效。
1.5 疗效评价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确定疗效标准。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病残程度1~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或增加。
2.1 两组FBG、2 hPBG、HbA1c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FBG、2 hPBG、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FBG、2 hPBG、HbA1c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2 两组TG、TC、HDL-C、LDL-C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DL-C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TG、TC、HDL-C、LDL-C水平比较(±s) mmol/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型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易损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脂质沉积在动脉管壁上,加之血小板活性增强,血液呈高黏高凝状态,血管壁弹性功能降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为脑梗死的发病奠定了病理基础[9-10]。有研究表明,降低高血糖及高血脂水平,控制血糖的较大波动,有助减轻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受损功能,改善预后[11-12]。
中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急性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消渴与中风均以“膏粱之疾”为发病基础[13]。消渴日久可并发中风,气阴严重耗伤,燥热内盛,脏腑功能失司,气、血、津液升华及输布失常,气血亏虚则经络空虚,脑窍失养,气虚则痰凝血瘀,阻滞经络,发为虚实夹杂之中风,其中以气阴亏虚为病之本,痰瘀互结为病之标。遵“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结合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疾病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重在活血化痰以开窍,兼以益气养阴益固本。方中川芎、赤芍、当归、郁金配伍,活血通络,化瘀开窍,当归兼能养血滋阴,郁金兼能行气理气。清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甘草配伍,燥湿化痰熄风,健脾祛湿。生黄芪、党参配伍,健脾益气,促进气血化生。白芍养血合营,滋阴补虚,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二者相互配伍,滋阴补虚兼能清燥热。陈皮兼能理气,促进气机运行,使补气不滞气,养阴不敛邪。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川芎能够抑制高血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血小板聚集,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改善微循环,对脑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14]。赤芍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同时能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TG、TC[15]。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甘草等配伍能够有效降低TG、TC及LDL-C,升高HDL-C[16]。生地黄具有降低血糖、TG、TC及升高HDL-C的作用[17]。党参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代谢,增强抗缺氧及免疫力的作用[18]。全方协同配伍,共奏活血化痰,益气养阴之功,改善糖脂代谢紊乱。
综上所述,活血化痰益气养阴法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病人FBG、2 hPBG、HbA1c、TG、TC及LDL-C,升高HDL-C,表明其具有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