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贾木村水泥用石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究

2019-12-26 01:21罗绍强陈小涛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方解石微晶大理岩

刘 亮,王 超,戴 元,陈 娜,罗绍强,陈小涛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四川 绵阳 621010)

随着国家对西部基础建设的持续投入,西藏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对水泥需求尤为旺盛,拉萨作为西藏省会城市,对水泥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有必要加强本区水泥用石灰石矿的调查和成因研究。拉萨市堆龙德庆县贾木村水泥用石灰岩矿,距拉萨市25km,距堆龙德庆县8km,交通便利,区域位置优越。初步查明区内矿石量12 364.02万m3,资源量33 011.93万t,远景储量可达5亿t以上。

1 矿区区地质特征

1.1 矿区大地位置及地层特征

矿区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处冈—念陆块与喜马拉雅陆块的结合部位[1]。地层区划属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地层大区的拉萨—沃卡地层分区。区域上主要出露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侏罗纪地层从老到新有叶巴组(J1-2y)、桑日群(J3S)、却桑温泉组(J3q)、多底沟组(J3d);侏罗纪—白垩纪地层仅有林布宗组(J3K1l );白垩纪地层有早白垩世楚木龙组(J3K1l )、塔克拉组(K1t ),以及第四系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较单一,为上侏罗统多底沟组(J3d )、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林布宗组(J3K1l )地层及第四系堆积物。

1.1.1 上侏罗统多底沟组(J3d )

多底沟组地层呈近东西向展布于矿区中部,地层厚度较稳定,未见底,厚度>1 000m。多底沟组下部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状大理岩,越靠近岩体变质程度越深,大理岩纯度越高,为中—粗晶结构;中部岩性为灰—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岩,靠近下部,灰岩结晶程度较高,为微晶—细晶灰岩,中上部为粉晶—细晶灰岩,变质程度较浅;上部为深灰—灰黑色炭质灰岩,炭质含量较高,约占20%~35%,为细—粉晶结构,中层状构造。多底沟组岩性均属浅海相化学沉积型碳酸盐岩[2]。与上覆地层林布宗组(J3K1l )为整合接触,沿接触带后期断层活动痕迹显著。

1.1.2 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林布宗组(J3K1l )

林布宗组地层呈近东西向分布于矿区南部,区外大面积分布,地层厚度较稳定,厚度>1 600m。该组主要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建造,岩性有灰—深灰色细粒石英砂岩、深灰色炭质粉砂岩、粉砂绢云板岩、含粉砂炭质绢云板岩。与多底沟组灰岩界线清楚,易于区分。

1.1.3 第四系堆积物

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在河流、冲沟及其两侧,主要有冲积(Qhal)、洪冲积(Qhpal)、坡积(Qhpl)三种类型。以灰—灰白色冲积砂、砾为主,砾石分选差,大小混杂,磨圆中等,次棱角—次圆状,成分复杂,主要由砂岩、灰岩、火山岩砾石组成,局部地段分布有亚粘土和粘土层,具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

1.2 矿区构造特征

矿区内的褶皱有加热一麻热背斜,轴向近东西,其核部由多底沟组大理岩和灰岩构成,两翼为林布宗组砂板岩,北翼出露地层较薄,南翼出露地层巨厚。该背斜为倒转背斜,背斜转拉端呈尖棱状,在背斜的核部有后期的小岩株和小岩脉侵位。区内出露有F1断层,规模较大,在矿区内出露长约3 k m,宽5~10m,总体走向110°,属压扭性逆冲断层,系加热一麻热背斜南翼多底沟组与林布宗组的分界断裂,沿该断层走向,局部上下盘的地层倾向相反。断裂带内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具塑性变形特征,发育小褶曲和构造透镜体。

1.3 矿区岩浆岩特征

矿区内及周边岩浆活动强烈,时代主要为古近纪,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二长花岗斑岩,细—中粒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细—中粒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以及脉岩(花岗细晶岩、花岗斑岩、闪长岩和闪长玢岩),脉岩总体走向近东西,岩脉宽0.5~5m,长度为50~100m,最长约300m。脉岩破坏了矿体的连续性,增加了夹石量,但也有有利的一面,受高温影响,碳酸盐矿物发生重结晶,去杂质纯化,有益组分含量增高。

1.4 矿区变质作用

矿区内变质作用较低,主要表现为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前者主要表现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后者主要表现为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热接触变质作用以温度为主导因素,主要发生在侵入岩与其围岩的接触部位,表现为围岩的变质结晶和重结晶作用,常形成的角岩、斑点板岩、千枚岩、大理岩等;接触交代变质作用除温度因素外,还有交代作用的发生,主要发生在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部位,常形成矽卡岩类等。

2 矿体特征

矿体赋存于侏罗系多底沟地层中,呈单斜层状产出,产状180~205°,∠65~80°,走向近东西延伸>5.0km,由于受岩体热影响,碳酸盐矿物发生重结晶和去杂质纯化作用,成分均一,呈块状、中厚层状产出,矿体稳定性、连续性、均匀性和完整性好,出露宽度325~960m,总厚度>550m,出露标高3 760~4 320m。矿体底板为变质后的长英质角岩,底板厚度约35m,顶板为炭质灰岩、粉—微晶灰岩,厚度为8~54m不等。矿区内夹石主要为岩脉侵位,沿矿体中较大的节理裂隙贯入,多为中性和岩脉。

矿区矿石类型为大理岩和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矿体沿走向品位稳定,矿石呈坚硬块状,除少量侵入岩脉不能用作水泥原料外,其他岩石CaO含量较高,均可作为水泥原料或作为混合原料。无明显的相变和强烈的岩石蚀变现象,岩石未遭受剧烈的构造破坏作用。

3 矿石特征和质量

3.1 矿石特征

矿石岩性分为灰岩、大理岩2大类,由于靠近岩体,由内向外依次为方解石大理岩、粉—微晶灰岩、粉晶砂屑灰岩、微晶生物碎屑灰岩、炭质微晶灰岩5个小类。

(1) 方解石大理岩:由透辉石、方解石等组成,方解石含量>95%。透辉石:大小为0.03~0.15mm,无色,他形粒状—柱状产出,正高突起,斜消光,干涉色二级。方解石:大小为0.2~2mm,无色,具明显的闪突起,高级白干涉色,一轴晶,茜素红染色为红色。透闪石:无色,柱状,大小为0.05~0.25mm,一组极完全解理,正中突起,二轴晶,斜消光。

(2) 粉—微晶灰岩:具粉—微晶结构,块状构造,由粉—微晶方解石(97%)和石英(3%)组成。方解石他形粒状, 粒度为0.01~0.03mm为主,0.03~0.06mm次之。茜素红染色为红色。石英棱角状,粒度0.05~1.5mm,散布于方解石间。岩石裂隙由方解石脉充填。

(3) 粉晶砂屑灰岩:具粉晶砂屑结构,块状构造,由砂屑、填隙物组成,砂屑杂乱分布,粉晶方解石充填其间。砂屑:粒径0.2~2mm,次棱角状—次圆状,杂乱分布。填隙物:方解石组成,粒径0.03~0.06mm为主,少量0.06~0.2mm,高级白干涉色,茜素红染色红色。岩石中裂隙发育,由方解石脉充填。

(4) 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具微晶生物碎屑结构,块状构造,由方解石(35%)、生物碎屑(65%)组成。生物碎屑杂乱分布,微晶方解石充填其间。方解石:粒径0.01~0.03mm,少量0.03~0.06mm,无色,细小颗粒呈彼此镶嵌状产出,具高级白干涉色,茜素红染色为红色。生物碎屑:由方解石充填,粒径0.2~1.5mm,无色,为海百合、腕足等生物碎屑,呈杂乱分布。岩石裂隙由方解石脉充填。

(5) 炭质微晶灰岩:具微晶结构,块状构造,由方解石(70%)、炭质(30%)组成。方解石:粒径主要集中在0.01~0.03mm,呈微晶状产出,少量粒径0.03~0.06mm,呈粉晶、他形粒状彼此镶嵌状产出,闪突起,具高级白干涉色,茜素红染色为红色。炭质:黑色,粉末状。

3.2 矿石质量

大理岩是矿区主要矿石类型,紧靠岩体,局部见有透辉石大理岩,表明经过较高温度的接触变质作用[3-4]。本次在剖面及路线上共采集大理岩矿石样品13件(表1),样品CaO含量45.57%~54.72%,平均值51.38%,均达到Ⅰ类水泥用要求,MgO有1件>3.5%,其余均符合要求;根据王永振[5]对该指标的研究,CaO/MgO比值>16,其质量优于CaO=48%,MgO=3%的矿石,矿区内矿石仅有两件<16,其余大部分都远远高于这个比值,表明矿区内大理岩类矿石可用作Ⅰ类水泥;SiO2含量在0.34%~7.13%之间,平均值2.86%;K2O与Na2O含量低,两者之和均<0.8%,SO3含量在0.025%~0.56%之间,平均值0.254%,均<1%,Al2O3、TFe2O3含量亦较低,矿石符合水泥用石灰质原料的相关要求[6]。矿石沿走向品位稳定,变化系数不大,属均匀性,为质纯品优的水泥用大理石矿。

表1 矿区大理岩矿石化学分析结果

结晶灰岩是紧邻大理岩的矿石类型,愈靠近岩体,其结晶颗粒愈大,与大理岩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无明显的接触界线,表明两者之间原岩成分基本相同,岩性变化主要是后期受岩体侵入的影响。本次在灰岩中共采集样品12件(表2),样品CaO含量>48%的4件,>45%的6件,有7件含量在39.5%~45%之间,所有灰岩样品平均值为45.67%,达到Ⅱ类水泥用要求,部分达到Ⅰ类水泥要求。同一种岩性,越靠近岩体,其CaO含量越高,尤其在PM03剖面表现尤为明显,在相关性图解中(图1),CaO含量与MgO相关性不明显,与SiO2及其他组分含量呈现典型的负相关性。除去少量靠近林布宗组地层的灰岩,绝大部分样品CaO含量均满足水泥用要求。所有灰岩样品中MgO含量0.5%~1.47%,平均值0.93%,均<3%,K2O+Na2O<0.8%,SO3含量在0.093%~0.39%,平均值在0.21,均<1%,满足相关水泥用要求;唯一超标的是SiO2的含量,含量2.07%~28%,平均值达到13.43%,但是SiO2的含量高也有有利的一面,其形成的硅酸盐矿物是发挥水泥强度的主要矿物,其含量越高,水泥的凝结速度和早期强度增进率慢,后期强度会显著提高,并能增强水泥的抗腐蚀性能[7-9]。

由于变质程度受岩体和原岩成分的影响,炭质灰岩与结晶灰岩有交叉分布的现象,本次在炭质灰岩中共采集样品20件(表3),样品CaO含量多集中在34.10%~48.53%,小部分在21.71%~29.34%,全部炭质灰岩样品平均值37.25%,从几条剖面和地质点样品来看,靠近岩体方向,其CaO含量增高的趋势明显(图2);MgO含量最大值为1.69%,SiO2含量均超标,SO3含量绝大多数均小于1%。可以考虑与其他灰岩、大理岩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目前矿区周边水泥厂均搭配使用。

图1 PM03结晶灰岩中CaO含量与岩体位置及各主量元素的相关性特征

炭质灰岩是结晶灰岩外层岩石,由于有机质含量较高,重结晶作用不容易顺利进行,随着温压的升高,这些妨碍因素将逐渐排除[9]。矿区内区域变质作用较弱,变质作用类型主要为接触变质作用,因而温度是决定这一作用的关键因素,岩体是热源的主要提供者,越靠近岩体,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变质重结晶作用。在自然界的变质反应过程中,绝对的等化学反应是没有的,总是有某些组分的带入和带出,原岩组分总是要发生某些变化,有时则非常显著[11-12],矿区一个明显趋势是,由外到内,炭质灰岩结晶程度越高,去杂质纯化程度越强。

表3 矿区炭质灰岩化学分析结果

图2 不同剖面上炭质灰岩中CaO含量与岩体远近的相关性

从矿石矿物总的分布规律上看,自上而下,由颜色较深的炭质灰岩、到颜色较浅的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微晶—粉晶灰岩、大理岩,CaO含量呈上升趋势,由40%左右上升到54%以上,相应的有害组分SiO2、MgO、 K2O、Na2O、SO3含量也有所下降;沿矿体走向,纵向上CaO含量变化不大。

4 成因分析

侏罗纪时,雅鲁藏布江弧后洋盆发生强烈扩张,并发生过洋内俯冲并有洋岛弧存在[13]。与此同时,雅鲁藏布江弧后洋盆向北俯冲消减,导致冈底斯南部发生造弧事件,期间沉积了上侏罗统多底沟组海相灰岩地层和陆相林布宗组地层。由于俯冲消减作用,海水由深变浅,早期沉积较纯的微晶—细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中期过渡为砂屑灰岩、炭质灰岩,为成矿提供了原始物质来源。沉积岩层中的镁铝含量比(m=100×MgO/Al2O3)是沉积环境的标志之一[14],在由淡水向海水过渡的沉积环境中,沉积岩层的m值随沉积环境中水体的盐度增加而增加,淡水环境下m<1;陆海过渡性沉积环境为1<m<10;海水沉积环境为10<m<500,陆表海的m>500。矿区内镁铝比值在11~449之间,比值20~80者居多,亦表明其形成于海水环境。

堆龙德庆贾木村水泥用石灰岩矿属于沉积—变质型矿,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原始沉积的炭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微晶—细晶灰岩等,均属浅海相化学沉积型碳酸盐岩。其主要成分CaO初始含量在20%~50%不等,后期经过岩浆的热接触变质作用,经历了去杂质和重结晶,CaO含量上升到39%~55%,形成了如今的水泥用灰岩、大理岩矿。

5 结论

拉萨市贾木村水泥用石灰石矿成矿类型为属沉积—变质型,其初始物质来源于上侏罗统多地沟组灰岩,后期随着岩体侵入发生变质和重结晶作用,矿体沿与岩浆岩的接触带呈近东西向的带状分布,由内向为可分为大理岩化带、结晶灰岩带,矿体厚度68~812m不等,长度>3 428m。

矿石品位的高低与岩体距离、原岩成分关系密切,越靠近岩体,其变质重结晶作用越强,矿石品位亦越高。大理岩矿石CaO含量在48%~54%,钙镁比值在11~130之间,绝大部分>16。有害杂质含量均符合水泥用要求,均可作为Ⅰ级水泥用。结晶灰岩矿石CaO含量在45%~53%之间,均可用作Ⅱ级水泥用,部分矿石可达到Ⅰ级。炭质灰岩CaO含量在26%~48%之间,可与品位较高的大理岩、结晶灰岩矿石搭配使用,达到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

同一类型的矿石,愈靠近岩体,其结晶程度愈好,CaO含量愈高,而SiO2、MgO及其他组分含量越低;CaO与其他组分之间为典型的负相关性。后期岩浆岩的侵入对矿体形成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变质和重结晶取得了去杂质纯化的效果,温度是控制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方解石微晶大理岩
聚天冬氨酸对白钨矿和方解石浮选分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铁红微晶釉的制备及影响工艺研究
高温热循环作用下大理岩三轴压缩力学特性
玻璃冷却速率和锂铝硅微晶玻璃晶化行为、结构相关性
锂铝硅微晶玻璃不混溶及其析晶探讨
浙江省衢州市上方镇大理岩矿床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NASICON型微晶玻璃电解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稀土矿浮选中Ce3+离子活化方解石去活机理研究
方解石对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安徽省宿松县小岗饰面用大理岩矿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