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璟
(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 2008年8月20日,教育部联合国家档案局发布第27号令,即《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强调,发挥高校档案对在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功能,将学生成长档案纳入高校档案工作的管理范畴,同时要求高校拓展档案服务范围,提升高校档案的社会服务职能,并以高校档案馆和校史馆为依托创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面实施高校档案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 高校档案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科学内涵,在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档案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记录,是高校的特殊财富。高校凭借档案这一特殊的文化形式,带给学生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对学生优秀思想品质及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1.1.1 思想政治育人功能。高校档案详细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大量的学校专家学者和优秀学子的先进事迹,蕴含着丰富的爱国荣校教育素材。通过展览校史资料,可以生动再现历史画面,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增强自豪感和使命感。
1.1.2 科学文化育人功能。高校可借助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开展科学文化教育,如组织学生到档案馆进行实地参观,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学校的历史发展与变迁,加深对科学理论发生和变迁的理解。
1.1.3 艺术审美育人功能。高校档案涵盖人文、科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其众多的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学和艺术审美价值,有着陶冶情操的作用。将这些素材与学生的休闲娱乐、学习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美、欣赏美,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功用。
1.2.1 高校档案具有真实性、可靠性。高校档案馆馆藏是本校曾发生的人和事的真实记录,借助档案馆藏可以讲好学校故事,缩短学校人物、事件与学生的距离。相对于抽象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而言,这些具体可感的真实故事、历史人物、名人事迹、真人真事更容易被师生接受和认同。
1.2.2 高校档案具有生动性、直观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讲授为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高校档案则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影像等形式呈现,感染力较强,对理论讲授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二者结合,可以让正确的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真正进入到大学生的头脑和心灵,做到“入脑”、“入心”,进而转化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做到“入行”。
1.2.3 高校档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于高校而言,档案馆是大学文化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承载着对每个高校大学生的灵魂进行塑造的作用。档案作为对人和物的历史记录,反映着不同时期的思想观念。通过对高校档案馆中史实鲜明的资料的学习和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转变。
1.2.4 高校档案具有形式多样性。随着高校学生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日益提高,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接受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时下最热门的学习方式。高校相关部门和档案部门通过简洁、直观的方式展示学校的基本情况。参观者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又得到一种文化休闲的享受。
由于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相对独立和缺乏宣传,与高校其他部门业务联系较少,在校师生对档案馆藏的内容缺少了解,档案意识相对淡薄。与此同时,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较为落后,缺乏利用高校档案开展育人工作的意识。
开展档案育人工作的前提是丰富多样的档案信息资源。建校历史较短的高校缺乏育人功能的档案素材,而馆藏较为丰富的高校未能将可以用于育人的档案信息和素材整理提炼出来,仅仅简单罗列了档案材料,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
高校档案馆在高校各部门中常被认为是边缘化部门,造成高校档案工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档案管理经费投入有限,档案保护条件无法达到基本的要求,举办档案展览能力不足,与高校其他部门协同利用档案资源开展高校育人工作的合力尚未形成。
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高校档案特有的文化内涵,决定了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深化内涵,拓展档案资源的育人功能,以适应高校教育改革对高校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然而,如何充分挖掘高校档案资源的深厚文化内涵并将其运用到高校育人工作之中,并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笔者认为,提升档案育人功能的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
高校应开设档案资源育人的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入校时就能领略到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高校档案馆应多措并举,利用各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展示学校历史、人文和学术成就,构建学生直观了解学校的平台,从而创造良好的档案育人资源环境。
3.1.1 借助新媒体平台。充分挖掘学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留存下来的珍贵资源,将静态的档案信息数字化。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将校史中优秀人物的事迹传播出去,宣传学校优秀校友的事迹,同时也为学校对外宣传开辟新的窗口。
3.1.2 举办图文展览。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将尘封已久的档案激活。如在2017年建成的郑州大学校史馆中,由新华通讯社与郑州大学共建的“穆青研究中心”布展,以多种文献介绍了穆青的生平经历、作品、穆青精神的内容。通过了解这些鲜活的求真务实、扎根基层的真实历史,让学生把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学校和祖国建设发展紧密相连。
3.1.3 利用好校史馆。校史是学校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是学校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校史馆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优良校风教育基地,是宣传学校的窗口,更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基地。郑州大学校史馆于2017年8月正式建成,2018年6月正式开馆,展示历史照片1100余张,实物500多件,集中反映了学校各个办学时期的突出成就,在留存历史、传承文脉、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紧密围绕以服务师生为重点开展档案工作,将档案工作的成果运用到育人实践当中。一方面,档案管理部门应当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开拓思路,充分利用现有丰富馆藏资源,发掘和整合档案资源,充分发挥档案“留史、资政、育人、存凭”的特殊价值,将其转化为育人资源;另一方面,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到高校育人工作当中,档案馆打造成为爱国主义、爱校教育的重要基地,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高校档案馆可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实践平台。档案馆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组织各类展览与解说,学校通过设置勤工助学岗位,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参与高校档案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接触和了解,逐渐对档案人物和档案历史产生兴趣,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此外,高校档案中记载了众多杰出校友的成长成才之路,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树立典范,积极投身学习和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