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瑞哲 马杰(空军工程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1)
高校作为运动员储备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强化体育教育训练模式转变,促进有效的运动员训练培训,对于提升整体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耐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对此,高校需要重视目前自身在大学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上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科学训练、有效训练目标实现。
就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经济过程来看,对于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影响较大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也就是其体内能源物质储存量能够支撑器官承受多长时间的工作的能力,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状况以及疲劳耐受程度也会对于整体的中长跑运动中的力量耐力产生一定的影响。除了运动员自身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外,运动员自身的运动技巧、运动战术、运动意志力等也是影响其在中长跑运动中表现的主要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中,多是可以通过后期的训练和培训不断磨练出来的,都是存在一定上升空间的。
高校关注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相关的体能训练上,积极督促运动员开展体能训练,但是忽视了运动员的有效训练是建立在科学的膳食基础上的,合理的膳食能够提供给运动员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同时保持运动员最佳的运动状态,而过度饮食或是营养不足则会严重降低运动训练的效果,而目前高校针对中长跑运动员并没有制定相应的运动员膳食计划,没有为运动员做好充足的后勤准备工作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运动员运动训练效果。
目前,在中长跑运动员的日常力量耐力训练中,主要的运动训练项目往往比较单一,主要包括长跑、短跑锻炼、俯卧撑等,相对来说运动项目单一化,运动员在中长跑运动前需要做这些热身训练,但是这些单一的训练项目很难实现对于运动员整体体能的提升,在运动训练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不足,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有待提升。
在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中,一些高校对于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并没有明确的训练规划,更缺乏阶梯式的训练层次,长期开展同一水平等级的运动训练,缺乏科学的运动训练规划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水平,不利于运动员不断提升运动技能,获得专业性、科学性的运动训练。
在中长跑运动的力量耐力训练教学中,战术对于整体的力量应用和耐力提升都具有重要影响,战术的有效把握能够让运动员轻松获得胜利。但是很多高校在中长跑运动员的战术训练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战术训练中缺乏认识,战术传授往往会留到最后的竞赛阶段,没有融入到过程训练中。
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需要消耗大量的体能,因此,运动员自身的饮食和训练效果是密切相关的,对此,加快高校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田径后备人才,扶持和提升地区田径运动竞技水平,为切实开展好大学中长跑运动训练营工作,要积极检查训练和后勤保障情况,在检查训练情况时,要按照活动计划合理安排好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结合冬季训练特点,提高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在完成各项训练任务的同时,着重培养和传授中长跑训练的方法。对于运动员宿舍、医务室、膳食操作间,要制定严格科学的宿舍取暖、伙食标准、食材采购、医疗保障等后勤保障标准等。不仅要把各项训练开展好,更要把运动员们的食宿安排好、生活照顾好,保证他们以良好的状态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每天的训练中。
要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关于冬训的安排和计划,坚持“三从一大”的原则,发扬敢于拼搏、勇于挑战的精神,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冬训工作,在着力保持中长跑、竞走等优势项目的同时,加强对武术散打、射箭、摔跤、跆拳道、柔道等项目的科学训练,促进大学中长跑运动员整体身体素质不断提升,力量和耐力水平不断升级。
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体能素质,提高中长跑队伍战斗力。相关高校要积极组织路大学生开展体能训练,切实夯实中长跑运动员整体体能基础。
在训练前,根据安排,认真研究训练课目,细化量化训练内容和标准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确保全体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的体能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在训练过程中,组织队员做好充分的训前热身运动,确保身体各个关节完全活动开,防止训练时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发生,确保训练的顺利开展。并针对每个人的体质以及训练效果确定合适的训练方法和训练量,可以先后开展1.5公里中长跑、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引体向上等训练科目。要求全体队员均能严格遵守训练秩序,全力拼搏,一次次挑战自身极限和耐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提升整体运动训练效果,通过多样化的耐力和体能训练,实现中长跑运动员整体力量和耐力提升。同时通过训练,也能进一步强化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磨练全体队员的意志,有效凝聚团队的战斗力。目前,体育运动受到全面关注,参与性不断提升,全体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热情高涨,要借此机会,积极在训练中练出成效、练出水平、练出作风,不断帮助大学生中长跑运动员突破自我,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多样化的力量和耐力训练,也能满足不同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兴趣和热情,让他们的训练形式得以转变,促进他们运动激情培养。
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且在不同的运动训练阶段,开展的运动训练项目的难度和强度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这样才能促进大学中长跑运动员整体力量和耐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在具体的运动训练中,针对大学中长跑运动员可以开展专项的多梯度训练,通过各种体能训练,优化梯度设计,使得运动员力量耐力训练等级不断提升,训练效果不断增强。
据悉,国家体育总局田径中心为发展我国中长跑项目,拟在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实施“高原开发计划”,此项计划采用“逐级分龄选拔”的办法,在高原地区挖掘具有超常潜力的青少年苗子进行培养。利用这些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分别在高原、亚高原和平原建设相互联系、协调一致的训练基地,以满足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运动员所需的综合训练要求,提升此类项目的训练质量,提高相关领域的体育科研水平。省体育局和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此次训练是“高原开发计划”的第三期,之前运动员们在海拔2800m高的六盘水盘县进行高原训练,到榕江训练是梯度转换的平原训练,目的是考察世居高原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多梯度训练对运动员能力的影响。榕江县海拔较低,新建设的体育场地设施比完善,符合《世居高原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多梯度训练对运动员能力的影响》这个科研课题中平原地区的训练条件。通过一周训练,效果良好。
在高校的中长跑运动员力量和耐力训练中,也可以借鉴相关的培训训练经验,进行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训练规划设计,为运动员们安排不同难度等级的训练项目,通过有效的梯度训练,不断提升要求,促进中长跑运动员整体运动力量和耐力的提升。
在中长跑运动中,不仅需要运动员具备一定的力量、耐力和体能,因为是长时间的运动,因此在运动中也有一定的技巧,有效的掌握中长跑的战术,对于提升运动的获胜率具有重要作用。在中长跑运动中,有些运动员一味地追求快速、超前,因此往往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加大马力,力争第一,但是这种做法就提前消耗了大量的体能,在后续的运动中,自身的体力跟不上,就很难在冲刺阶段取得突破,很难获得第一。在进行中长跑运动中,必须要把握中长跑训练特点、技术分析、赛前备战、技战术制定等方面的机巧,懂得从多个角度展开系统的分析和研讨,指定不同中长跑阶段的不同战术,并对于相关战术强化训练,提升整体运动竞技能力。
中长跑的技术动作训练在平时的途中跑训练中就要加以重视,而不是临时开展的专项战术训练,中长跑战术训练包括途中跑战术训练、冲刺前战术训练、冲刺时战术训练主要是哪个阶段,途中跑技术要充分体现身体的高度协调性和节奏感,跑动具有实效性,追求自然、放松、省力的跑动效果,培养正确的途中跑技术,为最后冲刺跑保存体能。进入冲刺跑前要注意加大、加深呼吸,使身体高度放松,加速过程要有过渡,在进入冲刺跑前逐渐加大、加快上、下肢的摆动幅度和摆动速度,这样能更好的保持体能和跑的良好节奏,为冲刺跑做好准备。而冲刺前战术则是需要在训练中强化在疲劳状态下控制好技术动作的能力,保持身体良好的节奏感和协调性,加大上肢的摆动和加快上肢的摆速,用上肢带动处于疲劳的下肢大步幅、快频率的跑动。呼吸宜采用快频率、深呼吸的方式,跑动动作要向短跑技术靠近。
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耐力训练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技术,对于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影响较大,为提升中长跑运动员的培养工作效率,相关高校要进一步明确中长跑运动员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训练方式方法等,促进整体运动训练技能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