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丽琼
(湘潭大学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3-2018年我国跨境出口电商市场交易额呈线性上升趋势,仅2018上半年我国跨境出口电商交易规模为3.47万亿元,同比增长26%。据电商平台“跨境通”发布“黑五”期间跨境出口业务战绩显示,“黑五”期间跨境出口网站成交金额(GMV)超过14亿元,同比增长45%,仅一个跨境出口电商平台在“黑五”期间取得火爆战绩显示出我国网购产品受到其他各国追捧现象,跨境出口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大机遇。境外需求日益增加,国内跨境出口电商企业随之增加,供应链管理成为跨境出口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提高电商经济效益有显著作用。
我国财政部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零售出口货物税收政策的通知》,对跨境电商综试区出口企业出口未取得有效进货凭证的货物,同时符合一定条件的,试行增值税、消费税免税政策,此项通知于2018年10月1日起执行。政府在政策和流程方面逐步完善,同时,也将继续加强对供应链的监管,着力解决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问题,打造完整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产业链和生态链,促进产业链阳光化的发展。国家鼓励政策和措施给跨境出口电商开展供应链管理带来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很多国家对于跨境电商给予优惠政策,这给我国跨境出口电商提供一定便利。
产业链延伸有助于各企业控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跨境出口电商逐步向全产业链模式发展,从选品采购、国内国际物流仓储、通关、关税缴纳、保险、到跨境支付等过程,从境内客户需求到境外客户需求形成一个闭环,实现整个系统利润最大化需要提高各节点竞争力。跨境出口电商全产业链模式必然使供应链各节点间联系更密切、更复杂,使产业链更有价值。
2018年10月22日,美国零售业巨头西尔斯正式提交破产申请,西尔斯在受到电商冲击情况下,没有尝试改变商业模式,维持原有供应链结构是西尔斯陷入僵局的主要因素。根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Q3跨境出口电商研究报告》指出,在跨境出口电商贸易中,欧美国家占据主要力量,其中,美国占中国出口电商总量的14.7%,俄罗斯占12.8%,除竞争激烈的欧美国家之外,卖家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机会,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在该线路重要节点的土耳其等市场也开始成为跨境电商关注的新焦点。在电子商务不断冲击实体零售业情况下,对跨境出口电商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发掘潜在订单,提高企业竞争力势在必行。
1998年左右,B2B形式跨境出口电商出现,伴随互联网普及和物流设施完善,2007年左右国内涌现一批跨境出口B2C企业,随着“全球经济化”和“全球信息化”发展,近年来跨境出口电商呈现迅速增长。经过多年实践,跨境出口电商形成具有战略性采购策略并与上游供应商建立友好协作,与下游顾客建立信任合作关系体系,这对跨境出口电商企业拓宽供应链系统业务提供良好环境。
目前,跨境出口电商以3C数码、服饰品类为主,商品品类丰富度不足、无法满足境外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每件产品的价值由整个供应链创造,每件产品竞争力体现供应链各节点整体竞争力,因此,确保跨境出口产品质量的优化升级在电商供应链管理中同样重要。在跨境出口电商供应链运作体系中,因顾客无法当面考察产品质量,易导致产品在品质各方面出现“双标”,对跨境出口电商企业信誉造成影响。
在跨境出口电商发展进程中,供应链上各企业在决策过程中,所处产业链位置不同,总以自身边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而忽视产业链其他成员的边际利益,上下游供应商站在自身立场考虑从而使整个供应链出现双重边际化,进而导致整个供应链效率降低。例如,供应商与跨境出口电商企业各自站在自身立场,在利益分配上争取更多利润,从而导致终端商品零售价上升,进而影响下游顾客购买力度,商品出现堆积,供应链系统整体利润降低。
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存在各成员仅获得自身需要信息,并传递上下游部分信息,导致供应链信息传递出现隐匿或失真现象,造成“牛鞭效应”。在供应链各节点上的企业需要建立信任合作关系,有效促进供应链发展。跨境出口电商企业在与境外消费者进行信息传递与反馈阶段还存在不足,在预测消费者需求上时效缓慢,导致反馈至上游供应商提供货物时效延长;对于产品售后问题无法及时跟进,降低消费体验,流失潜在客户,信息传递滞后严重损害供应链的有效运行。
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超80万亿人民币,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约为15%,稳居世界第二位,2018年中国1-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6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7%,高速增长的GDP在彰显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同时,表现出国内轻工业产能过剩现象,因此,对于跨境出口电商企业确定上游供应商有更多选择,在跨境出口电商的供应链结构体系中,采购是基础环节并伴随主要资金流运转。为提高节点竞争力,增强整个供应链价值,对采购量大、对企业重要程度高的产品供应商要与其建立长期并且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搭建完善信息通道,力求资源共享,充分利用VMI、ERP等工具信息系统集成,与供应商同发展共成长;对于采购量小、对企业重要程度高的产品供应商,采取“多元化”管理模式,同时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避免产生瓶颈性约束,形成替代性竞争合作的同时建立信任制度;对于采购量小、对企业重要程度低的产品供应商,采取“外包”模式,选择合适集成供应商形成稳定合作;对于需求量大、对于企业重要程度低的产品供应商首先考虑成本因素,与供应商形成“价格双赢”模式。
传统跨境出口电商和境外消费者之间隔着采购、生产、运营、转运、销售等诸多隐形环节,占据了供应链大部分的成本。跨境出口品质电商采用零中间环节优化,直接扮演连接工厂——用户的角色,提高性价比;跨境出口品质电商企业对于用户需求有严格精准把控,缩短供应链,在竞争中抢占先机,打造“爆款”,优化顾客需求到采购与生产环节。
跨境物流问题是制约整个跨境出口电商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建立一个强大的物流供应体系成为电商竞争的焦点,跨境运输存在的特殊性对物流方式有更严格的要求,如何将商品在满足顾客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以最低成本实现货物运输,是跨境出口电商供应链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仓储管理加大与第三方仓储物流管理联系,实现智能化、规范化、个性化管理模式,基于大数据算法分析与处理,实时掌握动态仓库,提高用户体验;建立物流联盟组织,同其他企业共同组建物流网络组织,共同承担风险、利益共享;在运输配送过程中减少中转环节,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完善物流配套设施,解决境外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信息传递贯穿整个供应链系统,建立有效的供应链信息传递渠道,可以实时掌握供应链状态并做出及时调整,避免因信息传递失真而带来的“牛鞭效应”。将数据库、神经网络算法、XML、RFID和卫星定位技术等信息服务技术广泛运用于供应链管理。对于跨境出口电商来说,基本任务要让顾客清楚认识卖家在卖什么、什么价格、有什么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卖家与顾客依托于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此时需要依托大数据分析,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将顾客需求、产品信息、生产信息、物流信息等编制成一个信息网络,精准及时的信息传递缩短作业前置期,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降低其他节点不必要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