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视域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研究

2019-12-26 14:2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阳明山外国游客语境

魏 巍

(大连海洋大学大连经济贸易学校,辽宁大连 116023)

1 什么是文化语境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Kaspar Bronislaw Malinowski)最早提出了文化语境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化语境包括当时政治、历史、哲学、科学、民俗等思想文化意识,是对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的总体认识。对于这一概念,从宏观角度看,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处的文化空间以及与世界其它国家、民族构成的文化关系。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处于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之下,其与社会因素紧密联系,而社会因素对翻译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文化语境与翻译是息息相关的。

2 旅游文本的特点

2.1 汉语旅游文本特点

2.1.1 华丽辞藻的运用

汉语旅游文本特别注重语言形式,为了体现韵律,常用四字格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阳明山自然风光秀丽,素享“北有庐山,南有阳明”的美誉,境内山高谷幽、石怪峰奇、林茂竹修、古木参天,更兼以云天雾海、流泉飞瀑,宛若人间仙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段描述,运用了华丽的辞藻,给读者充分的想象和意境,大量四字格短语的使用,如“云天雾海、流泉飞瀑”等,突显更强烈的语气效果和人文情感。

2.1.2 修辞手法的运用

为了表达风景的优美,汉语旅游文本除了运用华丽的辞藻,还会使用一些修辞的手法。例如:别具一格的还有那些石头……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这段描述的是黄山的石,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凸显了黄山石的奇美,有效的提起了读者游览的兴趣。

2.1.3 诗词的运用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历朝历代不乏名人骚客,他们周游各地,游览名山大河,给我们留下无数墨宝,为各大景点代言。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等等。旅游文本中引入诗词,不仅可以生动的描绘景点,又能阐释该景点的文化内涵,带领游客追寻诗人的足迹,达到很好的呼唤效果。

2.2 英语旅游文本特点

2.2.1 简洁

与汉语旅游文本采用大量描述性语言不同,英语旅游文本更趋向于使用简洁准确的词汇,更注重行文的逻辑性、语言的实用性和信息的准确性。旨在能直接的为游客传递景点的服务信息。

2.2.2 写实

与汉语旅游文本采用大量的文化信息——如民俗文化、名称由来、奇闻轶事等——不同,英语旅游文本“重在景点地理环境、服务设施、优势与不足诸方面的纯信息传递”。而在景物描写时,大多客观具体、直观可感,追求一种朴实自然之美。

2.2.3 以人为本

与汉语文本大多采用第三人称不同,英语旅游文本通常使用第二人称,从读者的视角出发,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游览一样。文本多采用非正式的口吻,给读者以轻松体验, 富有人情味, 像使用“您和您的家人”这样的用语来告诉读者到了哪,能看到什么,在哪,能玩得尽兴等等。在西方人看来,旅行本身是一种体验类的娱乐活动,旅游文本采用非正式的语言对旅游者更有吸引力。

3 为什么在文化语境下研究旅游文本翻译

通过汉英旅游文本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审美习惯、认知语境和思维方式的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汉英旅游文本有很多不同之处。例如,汉语旅游文本多采用归纳法,先分说,通过渲染、烘托的手法,通过民俗文化、名称由来、奇闻轶事等层层铺垫,螺旋式地展开描写,这些内容往往有助于增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但同时对于身处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外国游客来说可能就难以理解。因此,在旅游文本的英译中,充分考虑到目的语读者所处的文化语境就显得格外重要。

4 在文化语境下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以阳明山旅游文本为例

4.1 增译法

在汉语旅游文本中,经常涉及一些关于人物、朝代、历史事件地名等特色的文化信息。对中国人来说,这些信息可能是不言自明的常识,但对于绝大多数外国游客,他们对中国的文化知之甚少,往往会对这些信息感到陌生和费解。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的文化背景信息进行必要的增补。

例1:阳明山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自东汉起,就是周边地区的朝佛圣地。

Mount Yangming,with a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a long history,has been a Buddhist shrine since the Eastern Han Dynasty.(25-220)

原句中“东汉”处于什么年代,对于大多数外国游客并不了解,在the Eastern Han Dynasty 后增加(25-220),使游客立刻直观的感受到阳明山历史的悠久。

4.2 减译法

在汉语旅游文本中,关于景物的描写,经常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文笔夸张,且同意词,叠词使用较多。这虽然能增强渲染力和吸引力,但却会造成外国游客理解困难,不知所云。因此在翻译这类旅游文本时,译者需要抓住实质具体的内容,进行删减,使译文简洁直观,从而符合外国游客的阅读审美习惯。

例2:阳明山境内山高谷幽、石怪峰奇、林茂竹修、古木参天,更兼以云天雾海、流泉飞瀑,宛如人间仙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Mount Yangming is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Peaks,valleys,forests and waterfalls make it a fairyland.原句所要表达的中心是阳明山旅游资源丰富,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四字格词,不乏大量夸张的文笔手法,在译文中进行删减,使译文简洁明了,信息的传递就更加有效。

4.3 释义法( 或称音译加注法)

在汉语旅游文本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寓意深刻的经典名称,遇到此类情况,译者可以采用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译法,既译出景点的读音名称,又阐释其文化内涵。

例3:阳明山鼎盛时有大小寺庵108座,万寿寺、歇马庵等皆为历史上有名的寺庵。

In its heyday,Mount Yangming had 108 temples and nunneries,among which Wan Shou temple(Nirvana of Zheng Xiufeng Zen master left his imperishable flesh body here),Xie Ma nunnery (A princess of Ming Dynasty fled here due to her forced marriage,then built this nunnery)were very famous along the history.

原句中的“万寿”,“歇马”采用音译,通过对其名称由来的简单阐释,让外国游客在了解名称的同时,知晓了其历史文化的内涵,有助于激发游客的兴趣以及文化的渗透。

4.4 类比法

在汉语旅游文本中,会出现一些杰出的人物,著名的事件或者一些典故,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国外类似的人物,事件,典故取代前者。由于中外文化存在差异,虽然许多比喻本体和喻体不同,但表达的思想却是相同的。比如“无风不起浪”,英语说成“There’s no smoke without fire.”因此,要使用国外相似的人物,事件,典故来阐释中国文化,拉近国外游客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产生认同感,促进文化交流。

4.5 重构调整

在汉语旅游文本中,它的语言衔接逻辑是意合的,隐形的。这就导致其文本经常会出现逻辑关系不清晰、前后信息缺乏关联、大量重复信息等。不同结构,不同性质的短语或者句子堆砌在一起,在进行英译时,如果按照原文线性排列,一是难度太大,即便勉强翻译,由于缺乏逻辑关联,也会让外国游客看得一头雾水。因此,为了使译文更顺畅,同时也更符合英文的篇章结构,译者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重新布局,彻底摆脱原文的语序和句子结构,按照西方直线思维,实现外国游客阅读习惯的认同。

以阳明山旅游文本为例,其语言文字里含有大量夸张、比喻等华丽的修辞,但在语篇的关联,句子的衔接上逻辑性不强,因此在翻译上,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重构,呈现出清晰、简洁的块状化,如下:①阳明山地址。②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③阳明山特色景点(突出其特点:稀有动物,珍贵植物,包括杜鹃花等,以及丰富的水景观,瀑布群等)。④阳明山的历史及佛教文化。⑤阳明山当地美食及特产

韩素音曾说:“翻译要照顾到别国的国情、民心和价值标准。对外翻译要考虑到文化差异问题,要注意传达出原意的实质。”(林茂孙,1992)在对阳明山旅游文本的重构,正是考虑到外国游客的语言思维特点以及文化差异,同时,在对一些特有的文化信息进行重构的过程中,以省略和具体化的策略为主。

5 小结

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文化因素渗透其各个方面。而旅游文本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媒介,其翻译是否得当,对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扩大国际影响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文化语境视域下考虑旅游文本的翻译,应当遵循三点基本原则:第一,忠实于旅游文本传递的信息,起宣传作用;第二,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第三,语言风格简洁流畅。合理恰当的运用翻译策略,从而确保所翻译的旅游文本切实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阳明山外国游客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花开见佛
台团体想立“天皇碑”的景点有何来头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阳明山赏樱
跟踪导练(三)2
首届中国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暨杜鹃花会 策划纪实
越南书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