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松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关于日语感情表现的研究,迄今为止基于各种语言学的立场已经在词汇学、语义学、普通语言学方面有所探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国立国语研究所的『分類語彙表』、中村明(1979)的『感情表現辞典』、森田良行的『基礎日本語』、西尾寅弥的『形容詞の意味?用法の記述的研究』,以及寺村秀夫的『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寺村秀夫論文集』等。西尾寅弥(1972) 的『形容詞の意味·用法の記述的研究』在感情形容詞研究上具有代表性。从形容词主观表现和客观表现将其分为感情形容词和属性形容词。感情形容词即表达主观的感情、感觉的形容词,表达客观的性质、状态的形容词则定义为属性形容词。西尾寅弥(1972)、時枝誠記(1950)、益岡隆志(2000)等对形容詞的分類、意味·用法和人称制限現象等方面已经有大量瞩目的研究论断。该文把其研究内容的一部分进行分析整理。在日本语言文化中,经常会接触到日本社会的“内外文化”。这种“内外文化”最能体现日本人的思维模式、语言表达和行为模式等。该文通过对日语语言中的形容词在使用过程中包含的“内”“外” 意识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内外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日本人的思考态度常常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视点理解、表达事物,作为自己与对方的关系,「~は…が」这一句式就是一个典型的特征。
例如「水が飲みたい」、「お金が欲しい」这两个句子,在叙述的时候,因为说话主体所考虑的就是当事人本身而不是其他人,所以在日语表达时不必像这样「私は水が飲みたい」、「私はお金が欲しい」把主语都说完整。在这种句子当中,发出希望和要求的主体取决于表达这个想法的说话人本身。如果从语法角度来说,这种句子的主语只限于第一人称。
这种把希望和要求直截了当传递给听话人的表达方式,始终是站在发话者自身立场下表述比较自然。像这样「私は……飲むことを欲しがる」、抛开自己立场以旁观者角度来叙述是很少见的。大概以「~たい」、「欲しい」等所谓的表达感情的形容词结束句子时,自然而然地就会表现出说话人当时的心情。
「故里が恋しい。」
「少年時代が懐かしい。」
「負けて悔しい」
「旅行が楽しい」
「ユトリが欲しい」
在日语中即使是动词谓语句,使用状态性·自发性强的动词,也会是同样的表现意识。
「金が要る」
「富士山が見える」
「汽笛が聞こえる」
这是像那种感情、 感觉或者要求待对当时说话人自身来说是自然而然表达出来的一种状态,而且,那种感情、 感觉、 要求等以个人主张的形式叙述出来的句子。一般在日语教学中都会认为「たい」是希望助动词,但是像「食べたい」「飲みたい」「帰りたい」这种在动词后接「たい」的用法,就完全可以当作是一种感情形容词。动词本来的第三人称表现就会转化成从说话人自己视点发言。在这一点上与其说「たい」是希望助动词倒不如把它当作动词形容词化的接尾词更合理。
表达感情或者感觉的形容词,不加修饰地用「~が形容詞」形式适可而止地完成表达,就会很自然地表现出说话人本人在当时情景下的一种感情色彩。另一方面,使用动作意义很强的动词,也包含说话人自己的动作对象时,一般来说容易变成动作·作用·行为的判断句。
用「故里が懐かしい。」来说明,现在表达的是说话人自身对故乡怀念的一种感情色彩。
但是「故里を思う」,“想”的主体未必一定是说话人本身的一种表达,即使主语是第三人称也不会觉得不自然。
「私は故里を思う」
「彼は故里を思う」
「誰でも故里を思う」
用「だれか故里を思わざる」这个句子,像「思う」这种动词叙述句,即使不加修饰地,没有词形变化地表达时,也不限于第一人称做主语。在人称上没有限制就意味把动作主体当作单纯动作对象来看待。因此在这里,说话人始终以对方的思考方式进行叙述。从动词的这种性质来看,即使是感情·感觉形容词的情况,通过其动词化的表达,能够把其主体客观化。形容词「懐かしい」转换成「懐かしがる」,添上接尾词「がる」,完成品词的转换。
彼らは盛んに故里を懐かしがる。
西尾寅弥(1972)对感情形容词和「がる」型的感情动词也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人称限制的事实和原因,自己的感情只有自己知道,所以感情形容词句子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
日语中表达“痛”用形容词「痛い」就是说话人自身当场的感觉表达,而变成动词「痛がる」就可以用于第三人称的主体表达。「私は痛い」和「彼は痛がる」的区别是前者表明了自己身体内部感觉,而后者表达的是在自己身体之外感觉到痛的存在,来叙述对方的状况,是一种旁观者态度的体现。概括来说,内部的感情·感觉和外部状况的差别也是主体和客体的不同。
说话人自身“内”的状态通过感情·感觉形容词被表明出来,但是对于“外”的内容就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日语中的「がる」作为词缀添加时,也是形容词的动词化,就是“内”转“外”的一种方法。
「彼は故里が懐かしいのだ。」这个句子中介入了「の」,作用是把感情作为外界的一个事实表现出来。
日语中动词、 形容词或者形容动词做谓语时添加上「の」后,就不会再传达说话人的主张或判断,不会再表现由“内”而发的意识,表达出的只是一个事实、一个现象,也就是所说的用言体言化,作为说话人的“外部对象”即普通的事件表达出来。像「懐かしいの」这个句子,表明的不是说话人的意志,而是表明对方的一种状态。是说话人判断出“对他来说有怀念故乡的一种心情”。这种表达目的因为一直都是“外部”世界的问题,所以说话人在怀念这件事上不负任何责任、 不承担任何后果。
「なぜ泣くのですか。」
「故里が恋しいのです。」
在这组对话当中,句子「故里が恋しい」是对“内部”心情的表达。但是在这个句子后加上「のです」所表达的心情就有所转变。离开说话人内心的心里主导,转变为“外部”不容否定的事情,不得不接受对家乡思恋的状态「それが恋しい状態であること」。
由于上述原因「……のです」这个句型经常出现在表达解释说明理由的辩解文当中。日语中除了附加「……のです」以外,还有把主体的感情·感觉客体化的方法。例如:
彼は故里が懐かしいらしい。(他似乎怀念家乡。)
彼は故里が懐かしいようだ。(他好像怀念家乡。)
彼は故里が懐かしい見える。(他看起来怀念家乡。)
像这些句式,通过使用推量、传闻等助动词,转换成说话人不确定的判断表现。接「がる」是动词化。接「のです」是客体化。或者用推量、传闻的表达方法变成第三人称做主体化。不管哪一种方法都是把内在感情的表达替换成对外在世界的理解的一种手段。如果错误使用了这些表达方法在日语中会觉得很奇怪。
内和外的区分,并不只限于表达感情·感觉的形容词。在日语种类繁多的表达方式中还会看到这种“主体人称区分使用的现象”。
在日语中「涙が出るほど嬉しい」这个句子的主体肯定是第一人称「私は」,但是一旦表达为「涙を流さんばかりに喜んだ。」句子的主体就迅速变为第三人称。这就是「うれしい」和「喜ぶ」的区别,是形容词和动词的区别,例如:
「痛いほどよく分かる」
「腰が抜けるほど驚いた」
这两个句子中,如果是第三人称做主语的话,「腰が抜けるほど驚いた」这个句子会更自然。「痛いほどよく分かる」是没有办法换成第三人称的。
「彼は恥ずかしくて、 穴があったら入りたいです。」这个句子中「穴があったら」这个习惯用法本来是第一人称表达感情时的用语,从来没有用在第三人称的表达上。如果第三人称做主语,句子就不得不修改成「彼は恥ずかしくて、穴があったら入りたい思いだった。」不得不变成把「彼は恥ずかしくて、穴があったら入りたい」作为修饰语进行描述、说明的文章了。变成修饰语这种手法和之前论述的用言体言化加「の」的转换方式如出一辙,起到了表达方式客体化的作用。
「喉から手が出るほど欲しい」
「死ぬほどつらい」
「手に取るようにわかる」
像上述3 个句子,日语中以形容词或者像「分かる」这样状态动词结句的习惯用法,句子末尾不加任何修饰和变形的完结句式是说话人自我感情和意识的表达。除此以外,
「……てたまらない」「……てしかたがない」「……ずにはいられない」「……ないではいられない」「……てもらいたい」「……てほしい」像这几个用来结句的句型都是第一人称也就是内部关系的专用说法。上述任何一个句型都是说话人自身情不自禁的感情和本能的表达。自身的感情·意志·希望等和他人的状态——用来区别“内”和“外”这个才叫真正的日语,也可以说是日语独特的所在之处。
日语中的感情·感觉形容词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感情·感觉形容词的主语只限于第一人称。第二,感情·感觉形容词加上接尾词「~がる」就化为感情动词,主语就可以使用第三人称。第三,表达感情主体的主语用助词「~は」表达感情的对象的成分用助词「~が」,这是基本表达形式。第四,感情·感觉形容词多用作属性表现形式。感情形容词作为定语,化成表示应该是原本感情的对象的事物的情况,感情主体变得模糊,感情感觉形容词变成名词表达事物属性。总体来说这4 种特征,都存在主语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的问题,也就是“内”和“外”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