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璇,张国锦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学习和借鉴美国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对我国高校探索创新在新时代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有重要意义。
美国教学管理部门划分细致,分工明确,有效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美国高校教务长(Provost)等同于国内负责教学的副校长。教务长分别负责与教学相关的事务,包括学业支持服务(Academics Support Services)、科研(Research)、研究生管理(Graduate Studies)、国际化项目(Global Programs)等工作。
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强调建立了全面细致的教学管理体系,学校和学院层面均设有学业指导老师,为学生提供学业咨询、专业选择,还提供一些关于学习策略、学习技巧、提高阅读、写作能力、职业规划和实习等课程辅导服务。
美国高校课堂注重教学的启发性和师生互动性。与知识灌输式授课模式不同,美国教师更倾向于启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培养学生在思维上和学术上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美国高校还十分注重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例如:美国高校的荣誉学院。美国许多大学都有荣誉学院。荣誉学院是专门给期望获得荣誉学位的学生提供进修的学院。创新能力和卓越领导力的培养,是荣誉学院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目标。以UMass Boston 为例,UMass Boston 荣誉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向优秀的本科学生提供有计划、富有挑战性的多样化课程,通过坚实的通才教育基础培养国际化学术精英。申请进入荣誉学院学习的学生要求有3.5 或更高的GPA,并有较强的SAT 或ACT 分数。学生在顺利完成本学院的课程以外,还需要开展人文社会科学,艺术,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以及其他交叉学科课程的学习和研讨[1]。学校鼓励学生攻读双学位,跨学科学位。这种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研究复杂性问题,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全面的知识体系,发挥创新能力,为他们成为跨学科的国际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美国高校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政府、 社会的大力投入,为人才培养打造了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以UMass Boston 为例,学校学生活动中心设施完备,包括专门为学生服务的办公室、餐厅、自习室、打印室等等[3]。学生活动中心定期为学生提供包括波士顿市区博物馆门票、歌剧门票、各类球赛的打折票。在学生休息区,学校为学生配备了舒适的沙发,各类电子仪器充电设备、饮料自助机,还有关于城市交通、学校校历、学校社团介绍等各种免费小手册。
此外,美国高校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走进体育场馆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在UMass Boston 就有Fitness center,这个Fitness center 坐落在教学楼里,不仅体现了美国高校校园文化中重视学生活动的理念,而且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美国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有效载体,增进了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成为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4]。美国高校为了能保证各个社团的顺利运行,除了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时间、空间等各种便利条件,还会指导学生社团合理申报学校及政府经费支持,帮助他们做好社团活动。
在学生活动中心,设有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在这里,学生可以获得关于学习,住宿,医疗,就业,实习等一系列的内容。例如,在国际学生心理辅导方面,学校设有专门负责的学生心理疏导的辅导中心,配备精通多语种的专业医生,每周一至周五全天候接待学生咨询,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等服务[5]。在周末或者假期时间,辅导中心有专职的心理辅导工作人员24h 在线为学生提供帮助。在生活管理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优良的住宿环境,宿舍楼有学生厨房、活动室、电视房、洗衣房等便捷设施,尽可能为学生校园生活提供便利。
美国许多高校把创办“全球性大学”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课程的知识和内容都具有国际视角。美国3/4 的高等院校已将面向世界国际领域的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1/2 的院校通过校际合作,共同安排包括国际课程的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相对于美国高校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我国高校的课程国际化程度不高,国际学生课程内容单一,许多课程采用汉语授课,教材也以汉语教材为主,结构僵化,缺乏吸引力。
当前国内高校国际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有3 种:第一种是将国际学生作为教育外事工作的一部分进行管理。第二种是国际学生由负责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二级学院管理。第三种是国际学院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直接负责国际学生的管理工作。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模式,国际学生管理工作普遍存在自成体系,基本游离于学校管理职能之外的情况,在校内形成了“体外循环”。这种“体外循环”不仅占用了学校大量的管理资源,而且也不利于国际学生趋同化管理。
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其目的是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及较完备的教学手段,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国内部分高校在给国际学生授课时,主要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课程气氛不够活跃,互动性不强,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由于缺乏课堂有效交流,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得到及时解答与帮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培养质量。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教学工作在国际学生工作中应始终保持中心地位,质量就是生命线。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会促使大学坚持入学标准,招收优质生源入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会促使大学注重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制定规范化的培养计划,改进适应国际学生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以质量树品牌,以质量求发展。
国际化的课程是一种为国际学生设计的课程,在内容上趋向于国际化。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于体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念,设计好培养方案,从国际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培养出合格的国际化人才。美国学校课程的国际化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一是将国际教育的要求纳入主流课程中,在普通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增加关于世界文明、世界史和外语的要求;二是增设和加强地区研究和国际研究方面的主修、 辅修和专攻计划;三是开展跨学科和跨专业的教学;四是在工程、工商管理、教育等专门领域的教学中增加国际方面的内容;五是开展跨文化研究,开设如何运用高科技进行国际学习和研究的课程等等。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科特点、生源特点制定合理的国际学生培养目标,并据此开展国际学生培养工作,可适当参考中国学生培养目标;应加强国际学生培养体系建设,包括全英文课程建设和全英文教材建设等;加强课程设置国际化。国际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人而异,培养期间应关注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需求,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读书汇报、学术报告、综述等多种考核形式,帮助国际学生提高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在改良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通过丰富课堂教学活动,鼓励灵活思维、增加互动环节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国际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课程项目。在跨境学位标准的互认、学分互换与转移、专业资格认证、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保障。
中美两国的高校在学科环境存有较大的差距。所谓学科环境是指大学校园内部能影响受教育主体的各种学科条件的综合。学科环境包括学科课程的设置;教师和学生;图书资料、仪器设备、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以及由此形成的学科氛围。美国高校在重视校园硬件环境的同时,最主要的是创造了尊重知识、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以及宽松和谐、自由民主的学术环境。这种环境为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土壤。
综上所述,要有效学习借鉴美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首先要全面客观地评估我国高校国际学生人才培养的现状,才能找到改变的方式和途径。在借鉴美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需要根据我国高校国际教育的实际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创新,做好来国际学生人才培养工作,提升培养质量,推动国际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