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沫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建设政策在我国各个地区全面推广,促使我国农村的建设发生质的飞跃,这也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时机。但是由于新农村建设的脚步的发展,很多古村镇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当然海南地区也不例外。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效保护好具有一定历史底蕴的文化遗产与传统的海南农村资源,为实现此地区农村镇的保护、建设适合海南新农村和谐发展道路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农村来说,实现文化事业的发展前提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支持,相比较来看,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要想顺利实现艺术文化的建设,首先应该考虑资金的运行情况,资金是影响海南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海南的农村与其他农村相比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其还包含了很多少数民族,比如黎族、苗族等,像这样的少数民族还运用传统农村发展模式,但是这种模式的弊端就是经济基础不够雄厚,收入无法达到一定的标准,甚至有时候农民的收入无法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在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化活动不够丰富,农村集体经济建设落后,无法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在海南农村,如果缺少特定的环境氛围支持,农村人们就会缺少文化建设的兴致,从而缺少正确的政策保障,本地农民同志可能会在文化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不好的文化背景能影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步。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缺乏一系列具有切实可行性的保障与完善机制,并且关于文化建设的保障性法律文献以及政策性规范制度比较缺乏,文化事业的发展缺少必要性的政策引导[1]。因为农村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导致文化建设的普及程度不够全面以及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并且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偏于老龄化,青年人员对传统文化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整体文化素质降低,导致农村人员的整体文化建设参与性不高。当前很多文欢团队是自由组织的,由于缺少一定经济力量的支持,导致很多传统文化无法正确发扬下去,比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文化、海南斋蘸科仪音乐文化、渔歌文化等各种多元性文化,由于环境建设的发展影响,导致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显然这种局面非常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
海南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长久性与复杂性,其在各个领导人员以及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所以,在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创新与完善相关体系,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是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完成的重点目标,做好相关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能够在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并且要想高效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就要严格遵守务实发展、顺势而行的原则,相关工作在开展工作时,不能过于急躁,同时还不能半途而废,遇到问题就要根据实际状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只有在根源上解决了农村文化建设相关问题,农村人民才会有多余的精力与兴趣投入在文化的建设中。
要想有效促进社会科学以及相关文化与技术的普及,应该要求领导人员为人民群众起到良好的引导与带头作用,引导民众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影响一方群众、带领一方群众,从而成为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而主要力量,全面的推广与提升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项目建设。同时做好海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工作,比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文化、海南斋蘸科仪音乐文化等都应该传承下去,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可以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保持其特有的民族色彩。
为农村基地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主要义务,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平衡发展、健全网络条件、实现高效运营、覆盖全农村等方面尚未取得零号的效果,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出面解决相关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做好文化资源注入农村的准备,更高效的强化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3]。应该以政府部门为主体,以归属乡镇为辅助,将村作为重点区域,将农民作为主要对象,发展乡镇村文化设施以及文化活动发展的主要场地,成立具有农村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力推进信息技术功能进村,通过电影宣传等其他信息资源共享技术,完善各项惠农工作,在一定条件基础下全面展开农村数字文化信息等相关服务,合理运用网络、多媒体等先进性技术推进文化建设,进而高效实现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自主性与信息性。通过网络资源调动民众的文化求知欲望,并且在民众求知过程中,提供更多信息化服务,进而满足农民群众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根据农村文明的创建活动、 鼓励农民群众实现健康消费,促使鼓励农民在特使时期合理展开有益的文化消费活动,全面开发农村文化市场。尤其是在开发农村影视市场这方面是十分必要的,做好演出市场管理、网络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加速展开扫黄打非工作,正确管理政治谣言传播、封建迷信传播等违法活动,正确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以及鼓励盗版的活动,进一步的推动农村文化市场能够健康持续性的发展。
要想加快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补充与调整相关制度,提高文化活动的灵活性,优化公共服务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应该鼓励社会资本人员参与经营性文化事业部门的工作性质改进,进而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性[5]。保障社会资本能够在政治管辖范围内,通过各种形式做好文化实体发展工作,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推动制度。其他多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需要根据各种民办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发展自创性文化,开展丰富的促进农村发展的各项文化经营活动,促使农民群众可以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
为了促进历史文化村镇能够得到正确的保护与良好的发展,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相互体制进行不断改革与完善,同时再实际工作过程中得以正确的实施,但是不能盲目进行制度的开发与建设。应该根据海南地区当地的地方特色建设属于古村镇保护、 开发与利用的相关项目,并严格把控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各个环节,鼓励社会人员能够积极参与监督与管理,进而保障古村镇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各个地区的政府部门可以将古村镇保护与使用的资金归属在财务预算工作中,再利用多样性的方式做好资金的筹划工作,丰富的资金条件能够为资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进而实现古村镇保护工作的完善与管理。实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古村镇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双层目标,并且政府与社会外界人员应该积极相应的国家的相关政策,强调社会群众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责任意识与态度,通过现代化途径加强宣传程度,做好专业性人员的培养,进而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好良好的铺垫。
在实际进行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并且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对其做好记录与保存。另外成立良好的科学、销售与保护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重点接纳专业学者、 社会人员以及新媒体部门提出的保护与利用意见,做好古村镇的培训工作,可以利用相关人员、形成全社会、全民重视古村镇保护管理的良好环境。然而还应该实现古村落文化的开采与适度保护的相融合,也就是整体外貌与内部格局不进行实质性改变,但是在使用功能与声誉发扬方面做出完善。比如,添加一些对应的水电设备与必要的内部装饰等,为了符合现代化生活的标准,海南地区实际上属于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还可以在旅游住宿方面做出一系列旅店的开发工作。
要想正确地对海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进行保护,最重要的是调动民众参与到文化保护工作中来。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对与当地居住环境有着血缘关系的民众进行思想建设的方式,或者利用当地居民其对于旧环境的思念之情与深厚情感,激发民众参与保护工作的兴趣,使其能积极支持保留祖辈遗产建议,进而全力投入在古村镇的保护工作中。
综上所述,当下社会的良性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利用,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对历史文化村镇做出正确的保护以及合理的利用,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具有非常强大的作用。对新农村做好建设以及对历史文化村镇做好保护,能够促进我国社会全面性发展,在文化的支持下,成为在世界上占据一定地位的综合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