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作为洛阳丝路旅游文化传播载体的可行性与路径的研究

2019-12-26 12:01杨圆梦
文化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洛阳丝路旅游

杨圆梦

2006年,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协调会上正式宣布:“丝绸之路中国段始于公元前后的中国汉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东端起点之一的地位早已得到官方的权威认可,事实却是,西安作为丝绸起点为人所熟知,洛阳的起点地位却鲜为人知。故此,如何提升洛阳丝路文化的知名度,打造洛阳城市旅游的新名片,提出精品丝路旅游的发展意见,是重点要关注与讨论的话题。

一、洛阳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清脆悦耳的驼铃声,随时代变迁,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千百年来,东西方古道上,不胜枚举的遗产,展示着昔日丝绸之路的辉煌。洛阳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最重要的发祥地,很早就已经成为中原与西域文化、商品的交流中心。在东汉至隋唐这段历史时期,洛阳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各国来客,一度成为世界性国际大都会,其在丝绸之路经营、维持与延伸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张骞凿空西域,中原与西域各国来往日益紧密。到了东汉,为了平息匈奴作乱,班超出使西域,经营中原与西域来往,此时的洛阳,见证了陆上丝绸之路首次延伸到欧洲、东南亚国家。曹魏、西晋时期,西域各国派遣使者亲自前往洛阳,在碰触、冲撞中加深了二者之间的联系,这也为洛阳作为国际核心区域而存在奠定了基础。北魏、隋唐时期,中西之间的交流达到鼎盛,唐三彩等中国器物传入西域,西域各国的风俗、舞蹈等传入中原,宗教方面也有交流与融合。现今发现的大量与丝绸之路有关的文物,譬如波斯银币、东罗马金币,胡商佣等直接反映了洛阳丝绸之路十分繁荣。也证明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洛阳作为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流和对话之路,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2014年6月22日,经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丝绸之路河南段包括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和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等4项遗产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除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外,其他三处文化遗产解读着洛阳地区与丝绸之路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一)汉魏故城与丝绸之路

汉魏洛阳城,西周初年时开始修建,直到唐朝初期时荒废。在时间上,历经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前后延续使用了长达了1 600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古城,同时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古代都城。现如今,盛况不再,繁华落尽,只余地表模拟展示。古籍中其踪迹随处可寻,如阊阖门的庄严雄伟,铜陀大街的车水马龙,以及万国来朝的明堂,占卜吉凶的灵台。这座伫立在中原大地包含风霜的古城,处于全国水陆交通中心的洛阳,吸引西域商旅来华,富商大贾络绎不绝,曾是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之间进行物资交流的中心。

(二)隋唐洛阳城与丝绸之路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洛阳城的代表性建筑,现存记载隋唐时期商业贸易繁荣景象的文献浩如烟海。隋炀帝即位之初,开始大规模营建东都洛阳城,尤其重视丝绸之路的商贸活动,多次颁布诏令招商引资,如同意外国商团进入南市经商。因外国使节云集洛阳,便于加强统一管理,隋炀帝在定鼎门外设置“四方馆”,招待来华使者。后武则天定都洛阳,并以洛阳为神都,繁荣的商业环境吸引大量胡商聚居洛阳。隋唐时期,采用开放的对外政策,营造了丝绸之路的商贸气氛,使我国与西域发生了相当密切的文化商业交流活动。

(三)汉函谷关与丝绸之路

“丝路汉关·山水新安”,新安县汉函谷关作为古都洛阳去往长安的通衢要道,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即“四面青山三面水”,北有凤凰山,南有青龙山,西有奎楼山,东有八陡山,东西走向的皂涧河和涧河在关楼交汇后北折东流,形成天然的军事屏障,从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中原锁匙”之美称。防御功能虽在唐宋之后削弱,但其交通要塞和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地位从未改变。据史书记载,函谷关曾是植桑养蚕的重要地区,养蚕历史悠久,说明函谷关作为丝绸的输出地,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在历年的古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有具有西域特色的牵驼佣、武士佣、胡佣和作为交通工具的骆驼、马等,展示了丝绸之路的繁荣。《穆天子传》记载西穆王出发时西登八陡山,会见西王母并赠送“锦组百纯”的故事,说明汉函谷关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源远流长。汉函谷关凭借自身的地理位置,对丝绸之路的商贸交流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并为维护丝绸之路畅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洛阳丝路旅游存在的问题

千年帝都洛阳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其在文化旅游的发展方面占有极大的优势。洛阳丝路申遗成功,预示新开端,而发挥先有优势,抢抓机遇,努力在转型中加快崛起,将洛阳本土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来丝路遗址点旅游的游客了解并清楚遗址背后的文化,寻觅传播文化载体,增强可观性,满足参观者视觉感官,丰富参观者人文情怀,精品丝路旅游意见的提出刻不容缓。但目前来说,洛阳丝路旅游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传统模式无法满足游客需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快速提升,经济的发展极大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大众生活品位提高、个人文化意识增强,现有的旅游模式和景点文化信息已基本上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无论博物馆、遗址公园还是历史文化遗迹,方寸之间,蕴含乾坤,承载着太多文化与历史。目前面对大众开放的人文景区一般以实物展列、数字化陈列为主,在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播过程中,主要依靠文字及图片展示、景区讲解人员讲解等传统方式。单纯凭借游客对景区、文物等的理解,难免会知识储备不足,这也不能解决“游客理解难”的大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展示景区文化内涵,并吸引更多游客的来参观,是很多景点特别是历史文化类景点需要考虑的问题。“游客理解难”成为旅游业发展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需要探索与实践文化传播新方式,向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迈进,满足民众对文化的需要,调动群众参与,引发观众浓厚的兴趣,以此达到科普的目的。

(二)互联网价值未得以充分利用

“互联网+”顺应时势发展,创新发展战略,引起全民关注。由于旅游业高速发展,各地旅游人数逐年攀升,因此“互联网+旅游”成为诸多景区旅游运用的新模式。微信借力互联网,凭借自身特有优势,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在人群中适用范围广,因此将是实现“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人文经贸互联互通最具希望的社交平台,俨然成为不可忽视的传播信息工具平台。但是,洛阳申遗成功的三个遗址点显然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价值。在人群中传播速度最快的微信公众号中,检索关键词,推送的文章少之又少。

(三)其他

此外,洛阳丝路旅游还面临着诸多“瓶颈”,例如:旅游供需矛盾严重,相应保护措施缺乏,部分景区旅游品牌还未很好形成,旅游服务行业欠发达,等等。景区很多讲解员的讲解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譬如:讲解员群体讲解方式存在差异,讲解水平也大不相同;对于游客来说,不一定跟得上讲解思路,对讲解内容也不一定能够很好地理解;文化需求与消费水平之间的矛盾等诸多问题。对此,如何架起景点文化内涵与大众间的桥梁,将景点文化内涵传播给游客,并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众多景区特别是历史文化类景点或博物馆的痛点。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为传统行业带来无尽新机遇,微信平台依靠自身优势,满足潜在的旅游需求,成为带动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

三、精品丝路旅游模式

优化旅游开发策略,制订创新型宣传方案,推进市场化战略,打开洛阳丝路旅游市场,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离不开民众的推动。针对丝路旅游存在的问题,即无法巧妙地连结文化和旅游者、实现文化资源深度开发,提出了精品丝路旅游意见——“互联网+洛阳丝路旅游”。

(一)含义诠释

“互联网+”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来的。“互联网+”的实际功用,就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以及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密切协作、深度融合,通过给传统行业注入新鲜血液,达到传统行业的创新与变革,实现其新的腾飞与发展。“互联网+”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也是助力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并且,“互联网+”模式在社会上已引起极大的关注,在很多领域得到极大的运用,并一致被社会各界认为其是对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能为传统行业插上翅膀,以此助飞传统行业。

(二)实施意义

“互联网+”行动计划,采取创意性开发策略,巧妙地连结文化与旅游者,满足了游客求知需求,提高了旅游产业竞争力,为文化旅游业注入新的血液。现已推广至全国各地区,洛阳境内部分地区均已采用。鉴于洛阳丝路文化处于保护阶段,自身具有影响深远的历史因素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可观赏与调研的价值极高。故此,建议丝路洛阳段,参照龙门石窟保护模式,采用“互联网+丝路旅游”模式来传播丝路文化。

(三)示例——以微信公众号为例

(1)创建洛阳丝路文化的微信公众号;

(2)自定义菜单,设互动游览区、购买门票、个人中心三栏;

(3)整理文字材料及录制音频、视频等讲解资料;

(4)编排并粘贴各个景点代码;

(5)游客搜索微信公众号或扫二维码关注后,输入特定景点代码,即可倾听免费讲解。

四、结语

洛阳,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河洛之根,丝路起点。多种文化的发源地、聚集地,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的大背景下,洛阳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的先天优势,以“互联网+”模式为契机,采取创意旅游策略,挖掘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塑造“文化圣城”形象,培养“文化圣城”气度,书写洛阳新名片,打造洛阳新地标。

猜你喜欢
洛阳丝路旅游
丝路•山海
洛阳正大剧院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在敦煌,感受千年丝路的不同开放
洛阳自古繁华
丝路新政
旅游
丝路遐思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