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当中的“时间书写”探究

2019-12-26 07:40许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普鲁斯特参考文献时光

许昌

(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法语系,陕西西安 710128)

1 时间的自由性

普鲁斯特认为时间将回忆孕于我们平常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之中。这也恰恰是与“物理时间”相对的“心理时间”的自由性的体现。例如在《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七章:《重现的时光》当中,作者曾经写道:“往事也一样,我们想方设法追忆,总是枉费心机,绞尽脑汁都无济于事。它藏在脑海之外,非智力所能及;它隐藏在某件我们意想不到的物体之中……”(普鲁斯特:1989,350)由于心理时间的自由性决定了回忆注定很难用一般的方法去追忆。

心理时间的绵延性也告诉我们时间注定不会以单一的线性方式发展,记忆也不会被简单地绑在一条时间线上。相反此时的回忆存在于具有空间性质的时间中,因此其自由性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时间以及回忆的自由性也就使得众多回忆之间的通道被打通。此时的回忆变得不再难以发掘,相反,我们会发现一个又一个的记忆片段逐渐地被串联到一块,新城一幅幅完整而又生动的记忆画面。

“我方才苦恼地想: 斯万如果看到我给母亲的信,并且猜出我的用心,一定会瞧不起我;然而我后来才知道,他一生之中对类似的苦恼有过长期的体会,谁也比不上他更了解我”(普鲁斯特:1989,32)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作者习惯于将自己熟知或者些许了解的人物当中提炼出一个共有的形象,从而拓宽自己的回忆范围,进而达到最大程度的超越时间的目的。比如说作品当中的“我”与斯万一样都面临着可望不可求的爱情……此外,“我” 的母亲身上也折射着过世的外祖母的影子等等……我们会发现普鲁斯特笔下的人物之间总是会有某些形象或者性格特点能够在另外一些人物的身上被折现出来。我们会发现,乍一看小说当中的事件发展的顺序被打乱了,因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隐藏在线性时间下的记忆,而是由单个记忆所引发出来的其他记忆,因此这些记忆会组合在一块形成多个记忆画面,并且这些画面是连续不断的。这些画面极大地超越了原有的单个记忆画面,并将记忆尽可能地从时间的沙土中给发掘了出来。

这与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所写道的恰好不谋而合:“诗人是“一个特殊的工具”,他要使种种印象与经验在这个工具里用意想不到的当时来相互结合……诗是许多经验的集中,集中后所发生的新的东西……这种集中的发生,既非出于自觉,亦非由于思考……他们最终不过是结合在某种境界中”。(艾略特:1989,8)艾略特与普鲁斯特在对待传统的回忆观上的态度是相似的。此外,普鲁斯特还善于将心理时间中所衍生出来的回忆以不同方式来进行把握,比如说“我”这个人称在文中的多重视角与身份的转变,这看似杂乱无章,但实际上确是一种对隐藏在飘忽不定的自由心理时间中的记忆的最佳掌握方式。

2 时间性主题

“假如假以天年,允许我完成自己的作品,我必定会给它打上时间的印记: 时间这个概念今天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强迫我接受它。我要在作品里描写人们在时间中占有的地位比他们在空间中占有的微不足道的位置要重要得多,即便这样做会使他们显得类似怪物......”(普鲁斯特:2005,6)普鲁斯特开门见山地为我们呈现了小说的第一主题:时间。

从小说的标题来看,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作者的用意所在。普鲁斯特在创作这部小说时也曾经表示过:要在那些已逝去的时光中寻找真实的人生,让我的读者们感受到一个沉甸甸的生命。由此我们会发现小说的核心在于通过追寻人生过去时光中所留下的美好回忆,从而去体验生命的价值。《追忆似水年华》的法语名称为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直译过来的意思为“追寻丢失的时光”。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甚至是我们自己随时随刻都受着时间的影响与制约,时间如流水,这仿佛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真理。但是普鲁斯特作为一名拥有强大洞察力的作家,自然也深深地领悟到了这个现实。

那么是什么促使普鲁斯特去将时间的探寻设定为小说的一条主要脉络呢? 这个我们得从他特殊生活经历谈起。与同龄人相比,普鲁斯特的童年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家境富裕的家庭,因此从物质层面来讲,他的童年是富足的。他没有经历过贫苦家庭的饥寒交迫,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未来,因为他从小就享受到了父母给他提供的最好的教育环境,此外,他还有一位优秀的兄长给他树立榜样。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普鲁斯特的童年又是不幸的,他从九岁开始就患上了难治的哮喘病。由于当时的医疗技术还未达到将其治愈的水平,因此可以说普鲁斯特一生都在与这种难缠的疾病做着斗争。

几乎每年,普鲁斯特都要给自己腾出一定独处的时光,这样才有利于控制病情,而正是在这段独处的时间里,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对人生以及时间进行思考。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对于时光的理解也变得愈发深刻与全面。在与疾病抗争的同时,他意识到获得幸福与欢乐最好的方法那就是“回忆”。对往事的回忆是最能让人产生幸福感的一件事情,无论是愉快的往事还是不愉快的往事。(杨宁,2005)

由此看来,《追忆似水年华》 这部作品可以被视为普鲁斯特重拾流逝时光的实验性作品,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去发掘已被时间埋藏的美好时光。他也希望自己能给其他人树立起榜样,因为对流逝时光的探寻这也是每个人在追求幸福路上的积极尝试,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寻幸福,并与易逝的时间进行斗争。这也是普鲁斯特愿花费精力这下这部长篇巨作的真正目的所在。

3 结语

普鲁斯特笔下对时间所进行的书写就像是在描绘一幅关于人生细节的长卷,在这幅长卷中,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普鲁斯特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所处世界的观察与感知,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看到他作为一名人生“画家”对人生中所经历的美好却又短暂的记忆的无尽描绘与思考。任何承载着时间烙印的东西,在普鲁斯特的眼中,这一切都成了去组成由美好回忆所组成的最美丽的画卷的最显眼的标记。

被誉为20世纪法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长篇小说家,普鲁斯特以他独特的时间呈现方式向世界宣告着这样一个道理:时间不再只是一些具体时段,相反,它与过去和未来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并在人类意识的绵延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现。总而言之,普鲁斯特笔下的时间是活的,它突破了表层性质的约束,并触及了心理时间这类更深层次的东西,这直达人类内心更深处,并使之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做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做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猜你喜欢
普鲁斯特参考文献时光
Chapter 2 Childhood time第2章 童年时光
永远向前的时光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吉恩·沃尔夫是科幻小说界的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和服务机器
跟鹰在一起,也就学会了飞翔
漫时光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Th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Trilingual Education in inghai
普鲁斯特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