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提升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以银川能源学院为例

2019-12-26 06:47刘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5期
关键词:应用性应用型转型

刘娟

(银川能源学院,宁夏银川 75010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从根本上讲,是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对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深化对地方高校转型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认识与探索,是地方院校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1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转型发展息息相关

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地方本科高校从“综合性”向“应用性”转变,开始注重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转型提升、内涵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1)深化转型发展认识。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转型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发挥引领作用。

(2)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地方院校转型提升,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从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培养创新创业精神。高校培养的人才只有具备创新创业精神,才能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思想政治教育可引导学生端正创新创业动机,树立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创新创业素养,坚定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4)弘扬求真务实作风。转型发展中培养的人才要切实践行科学精神、真心实意为民谋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守道德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而不断提升思想素养,从而在社会实践中坚持和弘扬求真务实作风。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只有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才能促进学校转型发展的成效达到最优。

2 转型提升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在转型提升背景下,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有诸多不适应之处,从课程定位、 人才队伍建设到教学模式、 课程资源等方面都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存在差距。

2.1 思政课程应用型功能不强

应用型本科高校围绕“立德树人、崇能重技”的办学宗旨,旨在培养“面向社会、面向应用、面向未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目前很多高校仅注重思政课程的政治教育功能,课程目标定位针对性不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度极低,合班教学难以做到不同专业或岗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差异化要求,难以适应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价值取向。

2.2 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高校转型提升背景下,思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一方面,思政课独特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对思政教师的要求较高,而目前地方院校思政教师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习进修机会相对较少,难以适应学校转型提升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挤压了思政课程原本就紧张的课时,有限的课时与庞大的教学内容存在冲突与矛盾,思政课教学时间过短,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长期熏陶的规律。此外,相当比例的思政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缺乏社会工作经历,仅靠短期的培训与“下企业锻炼”,难以真正实现教学与地方性、应用性的融合。

2.3 思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嵌入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当前思政实践教学在保障措施、组织管理、实际效果等方面并不完善。一是实践环节缺乏配套的保障措施,基于资金成本投入大、 管理复杂、 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等因素,学校对思政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导致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无法开展; 二是教师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导致思政实践教学沦为单纯地撰写各类报告与材料等,忽视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所要真正传达的理念(方法的领会、 情感的传递、 价值的认同),学生疲于应付,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2.4 思政教育资源缺乏整合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多为地方院校与独立院校,独立院校缺乏国家财政支持,资金资源有限、师资力量薄弱、组织管理有待提升。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没有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各方面教育资源分散,对思政教育研究不够、推动不力、开展不实,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收效甚微。

以上问题与困境对转型发展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严重的制约作用,只有深入研究、改革创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才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路径。

3 转型提升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地方高校如何抓住转型提升的契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当前思政研究的紧迫课题。在国家统一规范的前提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特殊性: 一方面要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思想理论的深度,也要突出实践性、应用性。

3.1 强化思政教育的应用性

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但我们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过于强化其政治道德教育功能,而对“应用性”“实践性”关注不够。因此,适应高校转型发展需要,我们在思政教育中应强化其“应用性”。 当然,强化其“应用性”,并不是要否定课程的“理论性”,而是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改变课程应用性弱化的现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首先,应将思政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针对学生学习实际,统筹安排,重构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其次,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设符合学校、学生和地方需要的教学案例库,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性,培养学生具有发现、分析、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3.2 加强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

高水平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加强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引导教师转变知识结构与能及结构,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推进“双师双能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衡量转型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此外,在思政教师引入环节,既注重其学历、专业背景,也要重视其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

3.3 拓展产学研合作平台

产学研合作平台作为地方高校与区域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输出与社会精准对接,实现转型办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思政教育的生命力体现在它致力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用结合能力,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准、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等,为他们未来的发展保驾护航。 因此,充分拓展产学研合作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推动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开展,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境,提升他们的获得感。

3.4 坚守网络思政阵地

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坚守网络思政阵地,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政教育。 一方面,我们要坚守网络思政的阵地,当前网络对于高校大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产生了巨大冲击,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蔓延,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另一方面,学校管理层面应该积极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引进先进的网络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便捷、有效的网络资源,例如,通过加强主题网站建设,利用慕课、微课等网络手段,利用网络教育的便捷性、趣味性和有效性等优势,对国内外热点问题与学生关注的话题进行正确的诠释引导,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3.5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背景下,要营造鼓励学生注重创新、注重理论实践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校园文化氛围,只有构建全程覆盖、全面覆盖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才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的顺利推进。 因此,我们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补充,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通过指导学生社团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社会调查、参加志愿服务等丰富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4 结语

在高校转型提升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只有主动求变,从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性的强化、思政应用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守及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等多方面下气力进行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实效,推进高校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性应用型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对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探析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基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做、练、研、赛”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