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ABC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2019-12-26 05:15张福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信念理性情绪

张福乐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工作部,天津 300181)

大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但多变、不稳定,时常发生心理冲突与矛盾。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敏锐但不够理性,学业问题、爱情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问题等,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心理世界。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开展心理工作。情绪ABC理论,对于认识情绪和心理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教师能够运用情绪ABC理论,从思想上更有效的引导学生,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念和认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得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促进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1 情绪ABC理论的内涵

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套独特的心理咨询和矫正方法。1956年他总结提出“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这种疗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思辨,以改变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最终解决患者在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偏差,这一工作方法的核心就是情绪ABC理论。

1.1 情绪ABC理论的定义

埃利斯认为,引发个体不良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并非诱发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诱发事件所持有的信念和解释,这便是情绪ABC 理论的基本内容。在这一理论中:A(Activating event)代表诱发性事件;B(Belie)代表个体因此诱发性事件所产生的相关信念,也就是对事件的一些理解和看法;C(Consequence)代表个体在事件中产生的心理情绪以及相应的行为。

情绪ABC理论认为,在实际生活中,诱发性事件A并不是引发情绪和行为C的直接原因,这与人们的普遍认识是相反的,造成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诱发性事件A经自我认识后所产生的相关信念B。换句话说,生活中人们消极的行为、情绪等方面的障碍,并非是诱发性事件直接造成的,而是因为人们没有对诱发性事件形成正确的认识、理解和评价,而是形成了不良的或错误的信念,正是这种不良的或错误的信念,才造成了人们消极的或有害的应对方式。在生活中,我们对事情的反应,来源于我们的信念,而信念又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错误的信念即是非理性信念。事件A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要改变不良的情绪以及行为C,关键在于改变非理性的信念B。

1.2 情绪ABC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步骤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操作中,情绪ABC理论有四个步骤和环节:

首先是诊断环节。教师要根据需帮助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扰情绪和不适心理的具体表现C,以及学生遇到的困难,即刺激性事件A,逐步认真分析,找到学生的不合理的非理性信念B,并和学生沟通确认。

其次是领悟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到他现在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等状态C,是由他所持有的非理性信念B所造成的,然后结合学生的具体问题,让他主动去寻找理性信念B。

再次是修通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运用情绪ABC理论中的工作要领,使学生以理性信念取代非理性信念,并促使学生运用理想信念B看待诱发性事件A,从而使不良的情绪和心理C得到有效缓解。这一环节是教师运用情绪ABC理论解决学生现实问题的主体环节。

最后是再教育环节。教师通过一些成功案例,让学生以此为榜样,帮助学生巩固理性信念B。

2 大学生常见的非理性信念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面临的这种情绪困扰,直接的原因是认知偏差造成的非理性信念,它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并由诸多因素交织影响而成。

2.1 大学生常见的非理性信念的表现

一是思想观念绝对化。思想观念绝对化是指以个体认为某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某些结果一定要实现或一定要避免,要求事情按照自己预期的结果绝对化地发展。比如,有绝对化实现观念大学生,在心里会设定目标:“这次考试我一定要通过”,“我必须成功”等等。但是,实际生活中事情的发展是客观的,人的意志是决定不了的。如果最终的结果与目标不相符,便会产生沮丧等不良情绪反应,挫折感放大,无法面对现实。因此,思想观念绝对化极容易给大学生造成情绪和心理问题。

二是思维方式片面化。思维方式片面化是指个体对某些容易以偏概全,将个别问题扩大化,走极端。比如,有的大学生将宿舍同学或他人的某一缺点无限放大,致使双方产生不愉快,甚至于产生愤怒、敌意等负面情绪;有的大学生将社会上的个别不良事件无限放大,把整个社会看的很阴暗,继而滋生愤世不公、消极厌世等不良情绪。

三是逻辑推理定式化。逻辑推理定式化就是指对个体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想问题的方式已形成惯性。比如,某一次或几次的失败,让其认为他在这类问题上永远不可能成功,并渐渐形成了消极退缩、畏惧畏难的不良情绪和心理。

2.2 大学生常见的非理性信念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是学校和教师的原因。校园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没有给学生开设情绪管理方面的课程,也没有提供相关的活动。许多想想政治教育的一线教师,科研和教学压力较大,关注学生不够,容易忽略学生在情绪、心理、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变化。还有一些教师,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工作方法不得当,效果不佳。

二是家庭教育和环境的原因。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成情绪心理模式、价值观念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和环境的不良因素,极容易让学生产生非理性信念,比如,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等结构不完整家庭的学生,容易产生不合群、胆怯、自私等性格或心理,容易与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家长专断家庭的学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自我主张,犯错误不被家长理解而遭受斥责,因而容易产生焦虑、胆怯等情绪和心理;等等。

三是社会大环境的原因。当下社会价值多元、意识形态多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念依旧存在,这些对大学生的情绪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是极其不利的。大学生如果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就容易产生非理性信念,容易造成认识冲突、情绪冲突、心理冲突,并导致行为失当,甚至于危害社会。

总之,使大学生产生非理性信念的因素是多元的、复杂的,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大学生的认知模式出现偏差,认知结构出现问题,理性信念困扰,容易产生非理性信念。

3 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性信念的措施和途径

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大学生培育理性信念,另一方面要破解大学生面临的各种情绪问题,找到非理性信念B,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其修正为合理信念,化解大学生的负面情绪。

3.1 积极训练,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取决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思维方式影响着他在需要、动机等方面的心理活动。可以说,如果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式,那就具备了情绪稳定、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什么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呢?科学的思维方式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育学生,利用各种教育场景和教育契机,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在遇到问题是,能够用理性信念去看待,养成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3.2 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下,教师和学生地位不平等,教师说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教育的实效性不高,并且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情绪ABC理论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一方面,教师在教授、做工作的时候会更加有的放矢、省时省力;另一方面,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更容易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反思,认识到非理性的信念,并不断修正偏差,逐步形成理性信念。

3.3 培育土壤,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是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是理性信念产生的土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应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主要是引导他们适应大学生活、认识大学生活的核心要义;之后,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树立学业目标;然后,帮助他们确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育鉴定的信念。在这一过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引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3.4 家校互动,整合教育影响的资源

家庭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很大,它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影响更具有持久性,要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形成理性信念,就离不开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与互动。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查看学生家庭资料,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了解、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成长的情况;其次,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习生活情况,要直面遇到的问题,树立家长和学生双方的信心;再次,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向对学生实施教育影响。家校互动意义重大,尤其是对贫困、心困、学困的学生等帮扶教育,更加重要。

3.5 心理救助,开展心理咨询帮扶

专业的心理咨询,是解决大学生情绪困扰、心理问题的托底儿工作,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性信念的重要渠道。高校要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活动为依托,让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救助密切配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结构,积极地适应外部环境,塑造良好的身心状态。

猜你喜欢
信念理性情绪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为了信念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发光的信念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围墙的信念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