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剑
(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南阳 473061)
通过对跨文化内涵进行理解,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以下定义:正确认识与本民族文化存在差异或冲突的风俗、文化现象或习惯等,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包容态度对其进行接受与适应。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理念的内涵与外延都在不断得到扩大,并得到持续而广泛的关注,且逐渐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目前,跨文化理念广泛应用在相关国际交往的多个领域,比如外交、贸易、国际旅游、国际商务及对外汉语言文化教学等。在外语学习中,尤其提倡跨文化意识。如我们所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脱离文化的语言学习是难以掌握语言精髓的,同时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很难提升。反之,基于认识文化基础学习语言,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在商务英语水平提升过程中融入跨文化理念,基于跨文化理念分析当下商务英语水平提升困境,探索优化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跨文化视域下商务英语水平的提升并不简单等同于交际能力的提升,2007年,张红玲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一书中曾指出外语教学的目标应涉及两个层面,其一是语言文学,即对目标语言系统即语言应用技能进行掌握,其二是社会人文,即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的社会技能及人文素养进行培养,使学习者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处、沟通、合作的能力。商务英语作为我国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语用能力及行为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文化素养,强化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及对异文化的理解力与宽容度,使学习者能在今后的相关活动中灵活处理文化差异,形成开放的文化交流态度。但在商务英语教学现实中,由于相关教学政策对文化内容重视程度不足,加之一些纲领性文件,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商务英语涉及文化的相关内容缺乏具体要求与明确指导,使我国高校中商务英语教学效果欠佳。具体而言,跨文化视域下商务英语教学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其一,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其二,商务英语教学教材中涉及跨文化内容在编排上存在数量少、深度浅显、系统性不足等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双边、多边贸易合作日益深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兼具商务知识与外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目前,将配演复合型英语人才作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我国已经有四百余所高校相继开展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切的人才需求,同样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以下将简称《商英国标》),明确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到商务英语学生应该具备的五项基本能力中。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走访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有过四成的用人单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明确要求,此外,还有近四成的用人单位对跨文化思维能力及跨文化适应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跨文化沟通能力是处理国际商务过程中实现有效沟通的必备条件。用人单位的这一人才需求反映在教育领域,就对商务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融入提出了明确要求。
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东西方在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在同一情境下,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比如,在东方多强调集体,注重人际交往与人情往来;在西方则强调个人主义,注重个人隐私与个人权益。基于这一差异,东方国家的人可能在商务交往中态度较为含蓄,因顾及面子而不能有效解决商务问题。相对于此,西方国家的人可能更倾向于将个人情感与商务脱离开,在商务交往中更为直率,处理商务问题也更有效率。再如,在东方权力等级意识较为敏感,上下级间权利距离较大,而在西方管理特权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上下级间权利距离相对较小。除此之外,东西文化还有诸多差异。对此,在提升学习者商务英语水平的过程中,教师应强调东西文化差异,强化学习者跨文化差异敏感度,重视相关实训的开展,积极通过开展实训探寻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失误,通过课堂讨论规范商务英语应用,以此消除缺乏跨文化差异敏感度不足为国际商务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已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大多是基于西方理论视角展开的,体现着浓厚的欧洲主义倾向,跨文化视域下的外语教学内容以跨文化对比为主。但在现实中,跨文化的商务交际活动并不单纯是商务、交际与跨文化的叠加,而是对三者的有机整合。所以,教师单方面教授异文化的社会文化与思维方式等并不能保证跨文化商务的顺利开展,还要引导学习者从管理模式、经营理念、营销方式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来对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应以《商英国标》为基础探索系统性的跨文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以此对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进行落实。对于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优化而言,其首先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其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其二,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讲授的关系;其三,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关系;其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其次,商务英语课程内容应涉及跨文化、商务及交际能力等各个方面,教师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以此引导学生对跨文化商务活动中各影响因素的动态互构关系进行了解与认识,使其对于国际商务交际问题的理解与处理具备更加辨证与敏锐的文化视角。
加强商务英语教学实践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运用商务案例教学法,这是情境教学法中的一种,其以真实的商务环境作为语言背景,通过指导学生对真实的商务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来使其掌握商务技能。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商务英语的学习者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就是案例分析,学习者通过商务实例来对商务知识进行了解与消化更具实效性。目前在多所高校都逐渐重视起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商务实践类课程,在这类课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真实商务场景,提升实践教学过程的真实性,使实践教学效果最大化。此外,基于当下互联网新时代,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将传统课堂面授模式与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有机结合,通过新旧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创新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实现“1+1>2”的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互助、时空即内容等方面均相对传统教学或网络教学有优势,其在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跨文化视域下的商务英语水平提升,可以将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教学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取得最为理想的教学实效。
对我国现有的商务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其大部分是大学英语或专业英语教师通过转型而来的,普遍缺乏商务行业背景与经验,在此背景下,现实中大部分商务英语教师只是在理论层面对商务领域运作流程有所理解,这并不利于实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核心培养目标。通过对《商英国标》进行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商务英语教师应具备五种基本能力,其中包括专业知识、英语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同时,商务英语教师还应学会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以此来开展课堂教学,推动教学改革。基于此,商务英语教师的建设方向应是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对此,各相关院校及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出台、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在职教师“走出去”,以此强化商务英语教师的语言应用能力,拓宽其商务理论知识;其二,教学能力,商务英语教师应重视及积极发展探究性授课能力,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在商务英语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各商务交际要素的动态互构关系,以此提升教学与学习效率;其三,商务实践能力,对此可以加强“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完善商务英语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将教师引入相关企业,不仅可以帮助其积累商务知识与经验,还可以使其保持跨文化商务活动敏感度,通过专业实践强化其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就不同的文化而言,其文化价值同时存在着共性与差异。对跨文化而言,文化价值的共性是跨文化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而文化价值差异则是跨文化交流需要解决的阻碍因素。在跨文化视域下商务英语水平提升策略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应通过多种方式、在多个环节着力解决文化价值差异带来的阻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将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置于首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