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如何用自我生命叙事建构完美教室

2019-12-26 01:50冯梅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教室师生笔者

冯梅娟

(兰州市新亚中学,甘肃兰州 730000)

教室,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是一所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从物理角度来看,教室是一个个的空间,而在新教育理念下,教室不仅仅只是一个地方名词,不是单一的空间概念,而是一群有着共同愿景的人生活的地方,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文化与规则的地方。新教育实验强调生命应“保持一种思与诗的状态”,本质上是一种“内在精神的叙事”。教师的生命叙事必然是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而作为教师,其生命叙事的最佳呈现地点是教室,最佳呈现方式是教育。

1 高中阶段还是否来有必要缔造完美教室

“缔造完美教室”,应当致力于将生命本质的特征及其发展丰富的可能性不断地实现、呈现于世界面前。一间完美教室的所有参与者不该拥有相同的气质、性格与特长,而是每一个生命体都能在其中成长,展现卓越的特质,同时又使整个教室的生命叙事为着相同的愿景、梦想而发展,形成师生共同体共有的特色,最终形成具有辨识性的独特教室文化。这种文化不断渗透、濡染,在某一段岁月里使得生命不断丰盈、 完善与发展,是师生的愿景,是师生想要到达的地方,是师生共同穿越平庸或精彩故事所经历的所有总和,是师生共同书写的一段传奇,而这段传奇中,师生都是主角,都是参与者,教室则是师生在进行共同叙事时的交织点。所以,如何真正地发现学生特质,走进学生内心,关注学生情感,是缔造完美教室时必须长期关注的问题。

叙事主体无论年级高低,年纪大小,都应当从自我的审视中成长、发展,形成品质,走向卓越。一所学校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校内在组成的各单位品质所决定,而一间教室的特质是组成校园文化的基本单位,每间教室的品质特色,则由教室中所有参与者共同构建,一所学校的最终成就与品质,也取决于每一间教室的故事与成就。因此,无论是何种年级阶段,都应当有意识地着力完成完美教室的缔造!

2 班主任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建筑完美教室

一间教室的叙事主体,必然是参与其中的所有人。但是,在这个叙事中,班主任教师既是参与其中的行动者,又是掌控方向的领航者。他不仅仅是叙事主体的主角之一,还是整个教室成长规划的创作之人。每一间教室,都应当有它自身的特点与品质,有其独有的教室文化,它应该在一以贯之的师生生活的点滴之中,在不断地濡染,编织与生成之中,完成一段生命书写的奇迹,这一场奇迹将愿景、文化、课程等融合在一间教室里,唤醒故事和经典,编织诗意与生活,呵护心灵,守住美好; 既要求在这特定区域内的每一个参与者下最平凡的苦功夫,又要有超越现实的伟大梦想朝向,因此,缔造完美教室的内核和品质早已超出了传统的班主任工作和班组建设的定义,对班主任提出了具有新高度的要求。如何缔造完美教室,使教室中的叙事主体对最终的卓越梦想“心向往之”,成为班主任日常管理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1)将晨诵变为排演生命叙事。

晨诵读什么? 以往的高中教育阶段倾向于在教室齐声朗读课文,然而这种相对封闭单一的方式极易引起学生的困意,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巨大,多数学生睡眠不足,早起晨诵应当是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能够清醒的进入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状态,心情得以舒展,精神得以提振,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主要目的是习诵、 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感恩、感动等情感体验,领会诗词的优美及音乐感等,教师应当把这一环节当作进一步激发学生晨诵兴趣、丰富学生当下生命的一种重要途径。

(2)重视突发事件及时召开班会。

一个班级,首先由这个班级的所有教师与学生组成,在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特殊事件。这种事件来得突然,让教师没有事先的思想准备,甚至猝不及防,并且,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仔细思考处理这种事件的对策,有时也会不知所措。这种事件通常被称为“突发事件”。面对突发事件如何处理,如何为学生的情感叙事进行好的导向,是教育教学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其必备的能力。而新教育理念下,班主任对某次突发事件的情感叙述方式,则完全可能会成为影响整个班级的关键事件点。

案例1:王同学,该生平时少与班内同学交往,成绩、习惯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某次放学后,王同学在操场踢球时不慎受伤肩膀脱臼,作为班主任的笔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拨打了120,医护人员在救护车上复位孩子肩膀时,孩子疼得哭喊不止,笔者也禁不住地流下泪来。学生回家休息后,笔者利用晚自习后的时间,赶往学生家中了解恢复情况并寄予情感关怀,当一个17 岁一米八个子、平时桀骜不驯的小伙子在家中看见笔者时,竟也红了眼眶,并表示要尽快恢复上课,努力学习。事后召开关于校园安全的主题班会时,笔者真诚地和学生分享了自己曾经复位脊椎骨时的痛苦经历,同时谈及王同学,分析事件,强调安全问题,并毫不掩饰自己感同身受时的难过之情,言辞并无出彩之处,甚至在安全问题上寄予他们希望时,又控制不住的流泪。令笔者惊讶的是,对于笔者这个半路接班不到一个月的新班主任,学生并没有嘲笑笔者“软弱的眼泪”,反而在情感上迅速地向笔者靠拢,甚至在笔者提到生命很脆弱,要爱护“家”里每一个成员时,近一半同学,都深有感触地流下了眼泪。事后回想,笔者在表述这件事情时,始终将王同学放在集体中,从生命的角度叙述问题的症结所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情感叙述的重点,也始终围绕生命安全,而非惹祸学生给班级抹黑。再之后的时间里,无论班里哪个学生受伤或住院,其他孩子都会抛开偏见,寄予问候,这种温暖甚至可以从教室延伸到家庭。

由此可见,突发事件后教师的处理会使学生受到一次严峻的思想道德考验和教育,会促使学生的身心向健康的方面发展,也会使学生具备明辨是非曲直,分辨真假美丑的能力。在处理事件中,无形地抬高了教师的威信,增加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促使师生共同书写生命传奇,缔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奇迹,离不开教师真诚且深刻的爱。

(3)重视每一场活动的仪式感。

一间完美教室,应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历程。它肇始于某个时刻,又将结束于某个时刻,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日子,有将被隆重标注的日子。每一个孩子的生日,每个学期的结束,班级获奖的日子,结业庆典的日子,每个课程的结束……被规划在这间教室的历程中,一间教室,一定要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精彩的剧情,这些剧情,由这间教室的师生共同完成,而这间教室的班主任,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缔造者,是一切行动开始的号令者,班主任必须如同编剧、导演一般先于其他人来构想这一切,并在和其他教师及所有学生的对话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完善这间教室,使它不断朝向完美。

没有历程,没有故事,没有精彩的剧情,完美教室便只是形式,是缺少灵魂的空间概念。故事源自何处?源自挑战和遭遇,源自创造奇迹的冲动,从教师自己的成长叙事来看,完美教室也是其不断磨砺自身,抛却缺

陷,完成一次次成长的过程,一间教室的生活特质与这间教室班主任的内心世界息息相通,一个安于故俗,溺于旧闻的班主任,是无法让他的教室获得能量,也无法成长为完美教室的。完美教室应该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个生命都拥有挑战不可能的勇气,具有创造奇迹的信心,没有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经历,一间教室就不可能有属于自己的奇迹,而没有故事,没有传奇的教室,最后组成的将是没有文化,没有特质的学校。

案例2: 区教育局下发文件要求学校围绕核心价值观完成各类作品进行比赛,校领导研究文件后决定由语文教师出文案,美术教师执笔画素材图,计算机教师最后合成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动画作品,然而在文案完成之后,笔者却有了新的打算,想要把文案再做成一版短视频,但当时距离大赛截止日期仅剩四天,其他教师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设想,逐渐笔者也有了放弃的打算,毕竟这对一个毫无技术储备的语文教师来说,独自完成视频制作几乎是天方夜谭,但当我将遗憾之情与学生分享时,却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支持,笔者也信心倍增,决定带上孩子们放手一搏。于是全班仿佛是为着某个庄严的仪式,群策群力,花了一天的时间谋划,准备道具,分选镜头,确定演员。整整一班的孩子们,为了班主任的一个极具挑战的设想,为着一个似乎达不到的目标,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克服种种困难,在两天的时间里,利用课间及课后时间,争分夺秒,同心协力,完成了上百个镜头的拍摄任务,当最后一个镜头拍摄完成,班里自发地举行了一个简短但却隆重的杀青仪式,当后期制作全部完成,赶在大赛截止日期的最后时刻,笔者将作品上传成功的消息告知班里时,全班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而12月19 日,这个影片杀青的日子,也深深刻在了每一个同学的生命中,成为他们生命叙事的重要篇章。

这一次的事件,让笔者深切地感到,平凡的日子,造就的只能是毫无生气的教室,在一间教室里,教师或许只是梦想的导航人,而只有一间教室的所有参与者为着同一梦想,共同努力时,这间教室才能焕发出光彩,才可能创造奇迹,缔造完美。

(4)班主任必须为建构完美教室文化倾尽全力。

一间教室,应该构建自己的目标、愿景、道德标准;一间教室,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形象符号,或者说是不同于其他教室的标签式特质,在自己的叙事过程中,最终因为师生的共同生活所赋予独属于自身的标志,成为一种共同的名称。这个命名,因其参与者经历的不同,同样的名称背后也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意向,不同的故事。这就要求一间完美教室必须拥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是同一间教室的成长同步建构而成,包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规章制度……必须在一间教室的成长中一一落实和具体化。参与这间教室成长的所有师生,相互渗透与交叉着共同生活所需要的处世守则以及人的价值认同,不断地为完美教室文化注入灵魂、精神,整合并集中体现一个班级的使命、价值观及其共同愿景。

作为一间完美教室的首要缔造者,班主任有责任为着班级文化的形成引导学生去理解整个世界,同时以此指导学生在教室中的共同生活,最终形成只属于这个集体的符号。

案例3:高三(3)班,是在升高三时由其他大班额的班级拆分出的一个班,情况比较复杂,班里有至少来自三个班的学生,接班之初,作为班主任,笔者最担心的便是班级凝聚力不强,集体如同一盘散沙,因此,一开始,班级公约的核心就围绕着“团结”二字展开,始终强调“集体=家”的概念,班级公约对于这间教室的每一个生命,如同一个誓言,一种信仰,具有强烈的仪式感和震撼力,一早就播种在学生心里,学生之间偶尔的小矛盾,也内部消化,绝不延伸到这间教室之外。

教室的环境布置,也是形成教室文化的重要环节。没有经过精心安排的教室,是缺少文化意蕴的,而共同完成教室布置的过程,更能促进教室文化的形成。

新学期布置板报的任务中,笔者班级分到了走廊长4 米的一块板报,起初学生们愤愤不平,认为不公,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布置这样一块大板报会挤占高三紧张的学习时间,笔者没有急于平息学生的怒火,而是立下誓言:既然给了这么大一块板报,咱们就要想办法把整个走廊都变成高三(3)班的展示园地。学生的怨气瞬间变成了动力,似乎是为着报仇一般准备得格外认真。笔者也参与其中,最后,当一幅经典的大圣归来近乎完美地呈现在四米长的白板上时,成功的喜悦早已消散了孩子们的怨气,当孩子们将金纸剪成的“2019,齐天大胜”庄严的贴上板报时,已没有人记得当初的不公,甚至不愿意写上“高三(3)班宣”的字样,因为在历时一周的布置过程中,他们影响着每一个经过走廊的生命,板报的完成,成了整个楼层的期待,板报的落成,如同一场盛会,得到了所有人的赞赏,最终,笔者也没能将整个走廊变成自己班级文化的展示园地,当我问起孩子们的感受时,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告诉我说:“不能太小气! ”这略显稚嫩的话语却明明白白地表现出他们在经历某一事件后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

在遵守了共同的约定,经历了共同的事件,走过了共同的岁月之后,高三(3)班的名称逐渐被“佛系三班”取代,学生笑称三班“无欲无求,与世无争”,然而在笔者看来,这正是儒家学派“和”的理念,是教室文化的具体承载与体现,是教室中每个生命体的自我镜像。这个“佛系三班”的称呼无疑是班级文化最终形成的标志。总而言之,班级文化促使每个人自我管理,提高自律能力,以习惯的方式,以互相督促或者自我约束的方式来践行,一间完美教室的根本是为了教室里的每一生命都能在自我叙事中发挥光彩,养成始终是基础性关键性的道德人格。

3 班主任人格建构对完美教室的导向作用

新教育认为,教师职业意义的最高境界为“志业”,“志业”就该视教师职业为信仰,以自我的生命叙事影响学生,将职业道德与传授课业融为一体,将学生的生命成长、卓越发展与自我的生命叙事紧密联系,用自身对伟大事物和美好情感的体悟与理解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与学生共鸣,丰盈生活,使教室里的每个生命都能穿越课程与岁月,朝向卓越,焕发光彩。

班主任就如同一间教室的导演,在他的引导下,一间完美教室应当书写一段传奇,而班主任则是这段传奇的首要行动者,他的优缺点在无形中都会给孩子以影响,他的性格无形中会烙印在教室里。班主任多愁善感,孩子们也多愁善感,班主任言语无度,班级的孩子也个个出语刻薄,班主任好事多疑,孩子们也易传言耸听。

教师的行事风格,价值取向,情感表达,都将成为一间教室形成自我特色的重要根源,教师的人格建构对完美教室起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当不断的觉醒,改变“不痛不慌”的职业倦怠,在对教师天命、人生意义的深度叩问与追索中渴求自我教育的更深层面,对生命的本质进行终极关怀,对教育细节进行反思与自省,把“以汉语为主体的汉语文字以及以儒家精神为主体的文化” 作为元语言,在寻求生命本真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 提升修养气度,养成高尚品质,如兰气质,在拥有知识、习得技能之后,通过自省、反思、顿悟而得以实现生活的丰富、生命的丰盈。

如此,再借助共同的生命体验载体,借助新教育理念的课程,打造完美课堂,不仅要实现知识及其背景的复现,更应重视课堂的深度和广度,将抽象蒙眬的文学形象活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打开胸怀,感受生命,以此拓宽生命意识,拓展生命存在的意义,提升生命的境界,实现更高层面上的教育,真正发挥教育不同寻常的意义。最终带领学生在一次次的反省和顿悟中,完成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生命叙事,缔造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教室。

猜你喜欢
教室师生笔者
“313”教室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老师,别走……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