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摘要】基因编辑主要是经过核酸酶对靶基因实施定点改造,以便可以将特定的DNA定点敲除以及敲入等方面问题实现,进而上下调基因的表达,最终使得细胞可以获得新型表现的一种技术。本文主要是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的现状以及应用范围等,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基因编辑技术 社会伦理 问题研究 实时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B82-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247-02
近些年来我国每年都会花费数千亿的研究经费,来用于科研研究以及建造实验室等,将数千名的科学家训练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领袖。然而在匆忙追赶科学前沿的同时,也是需要付出一定程度的代价,部分专家对我国研究人员正在跨越西方长期公认的伦理边界表示担心。本文旨在介绍基因编辑技术,对此种技术引起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一、探讨基因编辑技术的现状
由于生命科学的不断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已经在读取生物遗传信息的过程中,发展到目前的后基因组阶段。科学的脊梁便是基础性研究,此种情况与DNA重组技术主要是得益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基础研究相同,现阶段最新基础性研究便是基于Cas9的基因组工程,其同样也是根据对细菌抗噬菌体防御系统的研究。而CRISPR-Cas9(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9)主要指的是包含短的重复碱基序列原核DNA片段,并且任何的重复系列之后均是来源于先前接触细菌等方面短的间隔DNA(spacerDNA)片段。若是将人们的基因组比作为一部有着数百万字的遗传密码巨作,那么CRISPR-Cas9便可以比作是一种在这部巨作中的插入字或者删除字的方法,或者是对巨作中问题进行改变、更替的工具。而CRISPR-Cas9技术之所以能够被应用于如今的疾病治疗,主要还是因为CRISPR-Cas9技术是细菌与古细菌在长期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免疫防御方式,其可以有效的对抗各种外来入侵病毒与外源DNA,提升人们的免疫能力,帮助人体免受外来病毒与外源DNA侵袭之苦。
二、分析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范围
随着基础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实际编辑效率与编辑精准性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使得其在如今已经不仅可以应用在表达调控与基因功能研究、动物细胞模型的构建、癌基因和药物靶点的筛选之上,其在基因治疗领域中更是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为如今的单基因遗传病、癌症等过去可以被称之为“绝症”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基因编辑技术在实际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导入正常基因或者编辑修复缺陷基因的方式来实现最终的疾病治疗目的。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成熟,该技术现如今已经被应用于如今的单基因遗传病、眼科疾病、艾滋病、肿瘤类疾病等等医学治疗领域之上,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除此之外,基因编辑技术在非遗传性疾病治疗上也有了重大的突破,甚至研究表明CRISPR-Cas9技术可以被应用于非遗创新退行性眼部疾病的局部治疗之上。
三、探讨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
基因编辑技术虽然为遗传性疾病、肿瘤类疾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但是人类胚胎细胞的基因编程却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讨论和争议。其中部分社会人士对于该种技术的理解有着一定的误区,认为胚胎细胞的研究虽然有助于基因编程技术的研究发展,并且从早期便实现疾病治愈。但由于如今相关技术仍旧有着不成熟的问题,很容易造成脱靶或者基因编辑错误的情况,这不仅会导致其他的基因型疾病的出现,严重的甚至还可能会造成被治疗个体的残疾,这对于治疗人员的日后生活与繁衍都有着极為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此,在基因编辑技术中,首先,应该对该技术的基本方针进行积极研究,对于新兴技术采取严密防范,并且可以将研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循序渐进。其次,便应该将临床以及基础性等方面研究置于优先位置,现阶段由于编辑技术存在靶向效率较低,以及脱靶突变率相对较高等因素,使得其不可以应用于人类中,然而若是想要有效的将此类问题进行解决,便需要依靠临床以及基础性研究。最后,应该准许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细胞基因治疗中,但是此种情况应该对风险以收益比例进行考虑,若是必要可以将其作为实验性治疗。
综上所述,20世纪时便有学者便发现了DNA双链断裂,进而将基因组DNA损伤修复触发的情况。基因组DNA损伤主要是以同源重组,以及连接非同源末端的两种方式修复,而在此种过程中便可以定点引入碱基突变以及插或缺失等,来将基因定点编辑有效实现。部分学者认为基因编辑技术存在伦理问题,但是只要对于此种技术进行控制,使得其可以应用医疗等方面技术上,以便可以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吉银,刘丹,曾圣雅,等.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伦理审查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8):927-931.